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摘要:创新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加上合理的想象,产生新思想、新观点的思维方式。
科学课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科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地培养。
因此,我在科学教学中尝试着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关键字:创新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小学科学课创新思维Summary:The creative thinking is in the process of know thing, the people make use of th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s that oneself control, pass analysis,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abstract, plus reasonable of imagination, produce new thought, the mode of thinking of the new look. Science lesson is a newly arisen course of emergence in the new course reform, it with the student's ability development for purpose of, is valid path that we carries on the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to the student. We can make use of the cours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ce to carry on the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to the student well, carrying on a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thinking to the student. Therefore, I try in science teaching from three creative consciousness and creative thinkings that train the student.Key word: Innovation; Creative thinking;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Creative thinking of the primary school science lesson;在如今的教育中,喊得最响地要数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思维又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就不会有创造性的行动。
为此,在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在科学课中有很多可以研究的地方。
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创新思维。
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加上合理的想象,产生新思想、新观点的思维方式。
就本质而言,创新思维就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在过程或成果上突破常规有所创新的思维。
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在创新活动中打破旧框框——是创新的前提;在创新活动中连接其他事物——是创新的起点;在创新活动中形成新概念——是创新的关键;在创新活动中产生新设想——是创新的保证;在创新活动中创造新物种——是创新的目的。
掌握获得真理性认识的手段和途径,学会科学地思维,全方位的提高思维能力,更有效地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世界。
创新思维是一种多向思维。
即人们打破思维定势,运用多种方法,多方向、多途径地思考问题,从一类事物联想到另一类事物,从一个思路到多个思路,能别出心裁去思考问题的一种新颖的思维活动。
科学课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而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许多重大的发明都是在质疑的引导下,通过创新思维而最终实现的。
质疑问难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教师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提问、敢于怀疑。
利用科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地培养。
二、小学科学课的特点小学科学课程是将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国家课程。
新课程强调主动学习、探究学习,主动探究需要创新思维。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摹仿的抄袭”。
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我们必须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础教育,要从培养科学探究品质、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动机等基本素质开始的教育,也是培养未来发明者、科学家的启蒙教育。
世界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科学探究和发明,我们不应该把人才视着为现代化技术的附属品,而应该看成为主宰。
从小的主题来说,培养创新思维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病而提出来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全面、主动发展的教育,并以创新实践为重点。
素质教育的中心内容就是培养新世纪劳动者、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在严峻挑战和机遇面前,人要生存,适应社会的千变万化,必须具备有创造胜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人才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创造素质,创造性,创造能力。
(一)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引导思维发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指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不依常规地去思考问题,它反映思维的宽度广度。
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它指对同一个问题探求不同的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发散。
要求学生思考解答某个问题的种种方法。
如在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时,由于蚂蚁是活的动物,一停不停地在爬行,而且身体又小,很难让它静下来观察,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到多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角度的发散:科学课中,为了得到某种事物的特征,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角度来进行观察。
2、教会学生联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指善于迅速地引起联系建立联想善于依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迅速地及时地调整原有的思维过程。
联想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指从一个问题想到另一个问题的心理活动,教会学生各种联想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一事物或概念想到其相近的事物或概念。
如学生在观察蜗牛时,从蜗牛的外形想到鼻涕虫、螺丝、田螺等动物。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由一事物想到在性质和形态上相似的另一事物。
如,在对水的观察中,联想到类似于水的其它液体,就像酱油、菜油、醋、汽油等;在说草丛中有蟋蟀时,学生会想到蚱蜢、蝗虫、蝴蝶等小动物。
在说大树上会有哪些动物时,学生马上会想到有鸟这种动物。
学生学会了联想,丰富了想象能力,思维变的灵活了,敏捷了。
他们开动脑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学生不让教师告诉答案,总是说:"让我自己想一想,看我想的对不对"。
3、突破常规想象,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独创性是创造思维的根本特征,它指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过程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信息重新组合,从而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成果。
"突破常规":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大胆设想,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探寻具有创新意义的简捷妙法。
如在对蜗牛的观察中,有一个学生突发奇想,说要把蜗牛浸没在水中,看看蜗牛会不会被水淹死,会的话,它能在水中最多坚持多久。
(二)创新思维的发展与训练1、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儿童提问表明儿童在对事物进探索、思考在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正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儿童创新思维的开端。
质疑问题难本身就蕴含创新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疑才能提高,有疑才能思考,有疑才能进步。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大胆提出问题。
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提出问题。
如《寻访小动物》一课,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质疑,学生会提出:什么是寻访,对小动物的观察为什么叫访,为什么要访,到什么地方去访等一系例问题。
也可以在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质疑,如对《大树的观察》中,学生会说为什么树皮会裂开来,树是白色有是什么东西,怎样来形容树的形状呢等许多问题。
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质疑。
如在学习《我的观察》后,有学生会提:我们的骨头是怎样生长的?心脏为什么会跳动?问题多得让你会不知所措。
2、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通过语言可以促进思维发展。
(1)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
在科学课堂上,学生可以从观察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联想物品的用途是什么。
可以从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联想人物的心理活动。
可以从观察小动物的外形,联想小动物的运动方式。
(2)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
我们每一堂课都离不开学生的观察活动,学生进行观察之后,一般都要进行一些描述。
那么在描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时重点训练学生的说的能力,在一个学生进行语言描述时,让其他同学进行仔细地听,听一听他的描述与你的观察一样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或你有什么不同的描述方法。
你想进行哪方面的补充?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听的能力。
(3)在语言描述训练中丰富学生想象力。
儿童时期是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
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的。
所以,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但这个想象要根据事实来展开,不是凭空捏造。
(4)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口语描述训练中,教师要求不模仿,不重复别人的句子。
从课的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对同一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要求学生在对事物特征或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时,尽量不重复别人的语言,从不同的观察点来进行描述,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如对我的大树的观察时,大部分同学都是围绕树的特征和树上有什么来进行观察,而有个别同学他却树在校园中有什么作用来进行观察分析。
3、在动手操作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儿童的思维源于儿童的动作。
正像人们常说:"心灵手巧"其实手巧也会使心更灵。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儿童的智慧在儿童的手指尖上,手是儿童思维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