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博士V4案例教程横向分布系数解决方案
一、杠杆法
项目概况:
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T梁,计算跨径19.5m,桥宽0.75+7+0.75,计算支点横梁处1号梁和2号梁的相应于公路一级的横向分布系数;(横断面如下图)
当荷载位于支点处时,应按杆杠原理法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新建项目:
模型类型选择横向分布模型;
项目名称:人工输入
项目路径:项目保存位置
模型默认:人工输入
新建任务:
选择杆杆法
结构描述
如下图:
主梁间距:各主梁距离前一个主梁的间距,单位为m。
第一根主梁前无主梁,故其主梁间距为0。
荷载描述:
计算规范:根据各个工程项目选择本次工程对应的规范(由于横向分布模型和三维模型是独立的节点,因此这个规范不能从三维模型的总体信息中传入)
特殊荷载:
单击“特殊荷载”对应的单元格中按钮,将会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对话框:
轮重:特殊车辆横向各轮轮重(轮重宜填写相对值,例如,特载定义为四个车轮,每个轮重为1/4)。
轮间距:各轮中线距离前一轮的距离,单位为m。
首轮前无车轮,故其轮间距为0。
桥面布置:
单击“桥面布置”对应的单元格中按钮,将会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对话框:
类型:可以选择人行道、车道、防撞墙和隔离带共4种类型。
4种类型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桥面。
宽度(m):所选择桥面类型的宽度,单位为m。
车道数:当选择的类型为车道时填写。
人行道、防撞墙和隔离带不输入车道数。
恒载(kN/m2):人行道、防撞墙和隔离带的均布恒载集度。
桥面中线距离首梁距离
用于确定各种活载在影响线上移动的位置。
对于杠杆法和刚性横梁法为桥面中线到首梁梁位线的距离;
对于刚接板梁法和比拟正交异性板法为桥面中线到首梁左侧悬臂板外端的距离。
自动计入汽车布载系数
车道数不同时,布载系数不同,考虑不同的实际行车数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为了得到最不利的荷载位置,程序考虑了全部车道的加载组合。
如果选择计入汽车布载系数将考虑对于多个车道的折减和单车道的放大效应;若不选择,系数直接取为1.0,不进行折减或放大。
(通规考虑横向折减系数)
模型信息:
结果查询:
查询项选择对应类型即可,
横向分布线,通过鼠标双击切换显示梁
横向分布系数
通过鼠标双击切换各个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表格查询
二、刚接板梁法:
项目参考杠杆法项目案例
新建任务选择刚性横梁法
当任务类型为“刚接板梁法”时,单击“结构描述”按钮,将会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对话框:
主梁抗弯惯矩:各主梁横截面抗弯惯性矩,单位为m4。
主梁抗扭惯矩:各主梁横截面抗扭惯性矩,单位为m4。
主梁间距:各主梁距离前一个主梁的间距,单位为m。
第一根主梁前无主梁,故其主梁间距为0。
如果考虑主梁抗扭能力,则计入抗扭的修正系数,其计算公式:
如果主梁跨度为0,则抗扭修正系数为1,即不修正。
荷载参考杠杆法
结果查询
结构模型
影响线分布
通过鼠标双击切换各个梁的影响线
横向分布系数
通过鼠标切换各个荷载的影响系数右侧显示结果汇总如下图:
三、刚(铰)接板梁法
项目参考杠杆法案例
新建任务选择刚(铰)接板梁法
当任务类型为“刚接板梁法”时,单击“结构描述”按钮,将会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对话框:
主梁宽度:主梁左侧到右侧的距离。
抗弯惯矩:主梁的抗弯惯性矩。
抗扭惯矩:主梁的抗扭惯性矩。
左板长度:主梁左侧悬臂板的悬臂长度。
(取悬臂长度处1/3)
左板惯矩:主梁左侧悬臂板沿跨径方向每延米板截面绕水平轴的抗弯惯矩。
右板长度:主梁右侧悬臂板的悬臂长度。
(取悬臂长度处1/3)如下图:
右板惯矩:主梁右侧悬臂板沿跨径方向每延米板截面绕水平轴的抗弯惯矩。
连接信息:本梁左侧与上一梁的右侧为铰接或刚接。
1号主梁的该信息无效。
G/E:主梁材料的剪切模量与弯曲模量的比值,对于混凝土一般为0.43。
荷载信息参考杠杆法填写;
结果查询
汽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结果
四、比拟正交异性板梁法
项目参考杠杆法案例
新建任务选择刚(铰)接比拟正交异性板梁法
当任务类型为“比拟正交异性板法”时,单击“结构描述”按钮,将会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对话框:
桥梁计算跨径:桥梁相邻支座中心间的水平距离。
主梁中心距:主梁截面中心间的水平距离,主梁等宽时为主梁宽度。
主梁抗弯惯矩:主梁的抗弯惯性矩。
横隔梁抗弯惯矩:横隔梁的抗弯惯性矩。
主梁抗扭惯矩:主梁的抗扭惯性矩。
横隔梁抗扭惯矩:横隔梁的抗扭惯性矩。
横隔梁中心距:横隔梁截面中心间的水平距离;横隔梁等宽时为主梁宽度。
主梁翼板厚:主梁翼板厚度。
横隔梁翼板厚:横隔梁翼板厚度。
剪切模量与弹性模量比:混凝土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剪切模量G的比值。
荷载参考杠杆法
结果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