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号_____750_______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题目浅析都梁《血色浪漫》中的钟跃民形象姓名余浩学号 11510085院(系)语言文学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黄岚2014年12 月12 日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一、钟跃民的友情 (2)(一)、与战友的友情 (3)(二)、与李奎勇的友情 (3)(三)、与知青的友情 (3)二、钟跃民的爱情 (4)(一)、与周晓白的爱情 (4)(二)、与秦岭的爱情 (4)(三)、与高玥的爱情 (4)三、钟跃民的性格 (5)(一)、乐观旷达 (5)(二)、永不驻足 (6)(三)、坚强倔强 (6)(四)、诗人气质 (7)四、钟跃民的性格成因 (7)五、结语 (9)参考文献 (9)Abstract (10)Key Words (10)浅析都梁《血色浪漫》中的钟跃民形象摘要:《血色浪漫》是当代作家都梁先生创作的一步小说,这部小说的写作背景是从文化大革一直到改革开放的中国。
写了五十年代初出生几个人的成长故事。
里面的男主人公钟跃民,是一个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人物。
本文从钟跃民的友情、爱情、性格和他的性格成因四个方面对钟跃民的形象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钟跃民的形象,了解那一段历史,学习钟跃民身上一些优秀的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特别是他为人的豪爽义气以及不断挑战、不断进步、永远都“在路上”的积极心态。
关键词:血色浪漫;钟跃民;豪爽义气;在路上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代人的青春挥洒在武斗与呐喊声中,那是她们最阳光灿烂的日子,却也是他们最挥霍的年龄。
他们的浪漫在血色黄昏中迷茫成昨昨日的记忆,读者在他们的故事中波动,却发现,青春不过是一场绽放到几只却结束的太仓促的事。
钟跃民绝对给每个读者都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仗义、豪爽、聪明大胆、身手矫健……正因如此,他也收获了他的友情、爱情和事业。
一、钟跃民的友情:钟跃民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仗义,他讲义气,是可以在患难中把一张烧饼掰成两瓣分给朋友的那种人,这是促成他成功的最大的一个优点。
从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小市民李奎勇,到在高干子弟圈子里当老大的李援朝,钟跃民全凭仗义二字数十年地结交下来了。
钟跃民无疑凭借他强大的关系网在事业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生活上也从来没碰到过难事——他的哥们与朋友们都帮他,他自己也不是一般人,他能有困难吗?其实这里把哥们义气与关系网混为一谈,似乎有失精准。
不过如果统一到“人际关系”这一点上来说,他们都是一样的——钟跃民是非常重视人际关系的,这也是他的法宝。
钟跃民的时间基本上都用来维护他的人际关系了,这当然也绝对不是坏事。
(一)、与战友的友情:在部队的时候,钟跃民和张海洋每年都把衣服邮到家庭贫困的战友吴满囤老家,年年如此,一如既往,用钟跃民的话说,吴满囤家人的全家福照片就是一个加强班。
在吴满囤即将奄奄一息的时候,叮嘱钟跃民他们好好照顾自己的父母,的确钟跃民也是遵守了他的承诺,退役之前还前往吴满囤老家亲自看望了一趟,可见他们的感情不仅仅处于钟跃民的仗义。
在钟跃民退役之后还一直给吴满囤的父母寄生活费。
在钟跃民有自己的饭店后,还把战友吴满囤的弟弟吴满仓接到北京,在自己饭店中为他安排工作,学一技之长养活自己和家人。
吴满仓曾说过:“我哥今生有你们这个两个兄弟值了!”(二)、与李奎勇的友情:对儿时的小学同学李奎勇的照顾,那就是李奎勇和“小混蛋儿”在一起混的时候,“小混蛋儿”是个纯粹的流氓,可李奎勇不是,“小混蛋儿”可以随意的拔出刀来杀人,可他也不敢,但为了“义气”,李奎勇仍然选择了和他站在一起,即使是面对100多人的围攻。
这些事他并没有后悔。
可见李奎勇也是一位铁铮铮的汉子,为自己兄弟可以不顾自己的安危。
再看看钟跃民,当他知道自己的同学李奎勇困在恶斗中时,不顾自己女友周晓白的层层阻拦,依然选择营救自己的同学。
这一行动,足以证明钟跃民绝非普通中人。
当钟跃民接到李奎勇弟弟的电话后,得知李奎勇得了不治之症而放弃治疗的消息时,钟跃民表情异常,伤心至极。
首次想到的就是李奎勇可能是资金问题而放弃治疗的,钟跃民没有思考从饭店高玥的手中取过现有的资金一万元,亲自来到李奎勇的家中以尽微薄之力。
(三)、与知青的友情:对自己曾经共患难的下乡知青的照顾,不忘旧情。
当得知曾经共同上山下乡的知青旧友在北京以坑蒙拐骗的伎俩过日子,都是在底层阶级生活时,钟跃民没有瞧不起他们,而是根据他们各自的长处,安排到自己的饭店工作。
用张海洋的话说,钟跃民的饭店就是“扶贫办”了,记得有一个知青旧友曾经说过“钟跃民现在像你这样的人真的不多了”。
是呀,钟跃民不忘旧情,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此乃大丈夫,怎一个“仗义”了得。
钟跃民的仗义不但使他自己收获了人生,也使他身边的人以及他的朋友们,收获了生动的人生,这实在令人为之动容。
二、钟跃民的爱情:(一)、与周晓白的爱情:“在我看来,当年插队时要饭和现在当兵只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无所谓哪种好哪种不好,这两种生活方式我都会高高兴兴地投入进去,我把它当成游戏。
如果这两种游戏都玩烦了,我会再换一种游戏玩,总之,要玩得高兴。
晓白,如果我和你生活在一起,你能理解我这种玩法吗?你能和我一起玩吗?”周晓白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能,尽管我很爱你,我只能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
”周晓白是一位对爱情十分纯情与执着的人。
她是一个骄傲的女子,有着优越的条件和资本。
她是一个出色的女人,只是她没有出色到“脱俗”的地步。
她一直希望钟跃民驻足,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家庭,溶入普通人的社会,她无法理解钟跃民的生活方式,她欣赏钟跃民,但欣赏之后却想用铁链枷锁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
只是她错了,不同的生活理念是无法逾越的鸿沟,她和钟跃民注定是有缘无分、只能开花却结不了果的。
钟跃民受不了她的束缚,他也不想成为她的负担,所以只能选择逃跑。
事实上他一直在逃,周晓白也一直在追。
幸好生活并不总是那么叫人无奈的,她最后的顿悟与释怀终于使她过上了自己追求的生活。
(二)、与秦岭的爱情:秦岭是一位坚强、淡定、理智与现实的女人,她将人生看得很通透,相信喜欢的就一定要拥有。
他爱钟跃民,却只愿做他的情人不愿和他结婚。
她很明白自己要什么,很清楚爱情不能当饭吃,有时候面包更重要。
其实她除了唱歌并没其他过大的本事,她需要借助外力去实现自己想过的生活,但钟跃民给不了她需要的东西。
我喜欢秦岭,只是,她太深奥,或者说她喜欢将自己弄得很深奥的样子,让人没法走进她的内心,这样的女人其实是可怕的,她的神秘易勾起别人探寻她的欲望,对不安分的男人来说,她也是毒药。
钟跃民想懂她,却终究没能懂。
他对她说过“女孩不要把自己搞得太深奥了,否则魅力会减退的。
”她在感情上太自私,过于保护自己,这样一个尤物,她自己造就了自己沦为社会牺牲品的命运。
这样一种“同在路上”的生活方式,注定了秦岭将永远会以一种让钟跃民记忆一生的姿态,像亘古不变的美丽爱情故事一样,永远烙印在钟跃民的生命长河中。
(三)、与高玥的爱情:高玥是一位拥有宽容与理解等美好品质的女子。
对于钟跃民,她一直在付出,为了她自己的选择而无怨无悔地付出。
她的付出不求回报,她只希望钟跃民能快乐。
(事实上,她的付出美其名曰不求回报,但潜意识还是在期待着一份硕果。
对于自己情感的沉溺,她毫不抗拒抵挡,完全将自己依附在钟跃民身上。
)为了钟跃民,她甘愿放弃做她自己。
(相较于秦岭的富于哲学意味,高玥显然俗了点,这也许就是钟跃民始终无法和盘付出的原因所在。
)她乐观而积极地支持着钟跃民的一切,甚至放他离开,纵容钟跃民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她相信最后钟跃民会属于自己。
她对钟跃民说:“你总有累的时候,总有走不动的时候,到那个时候我们再结婚,我天天守在你身边。
”说到爱情总要涉及到责任,上天给了每一个人爱的权力,但却忘记了,美丽的爱情是两个人的事。
钟跃民没有对不起谁,爱他的女人都知道能够拴住他的只能是他脚下的路和对未知的生命探险。
钟跃民的爱情是怎样的,苍凉二字比较合适吧,如果说只是享受其中的过程,很容易让女人觉得这人不值得托付终生。
幸运的是最后男人碰上了懂他的女人,这难能可贵。
三、钟跃民的性格:(一)、乐观旷达:“周晓白突然发现,她真是很喜欢钟跃民,这个家伙身上有种很特殊的气质,既浪漫又现实,甚至还有几分无赖,几分玩世不恭,几分游戏人生的生活态度,这家伙简直是个奇妙的混合物,和他相处,你会感到很快乐。
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好玩的事,而且马上就兴致勃勃地玩起来,还玩得一本正经,玩得很象那么回事儿。
一个曾经迷恋柴科夫斯基音乐的人,居然又在穷乡僻壤迷上了陕北民歌,而他下个月的口粮还不知怎么解决呢。
周晓白认为,讨饭是一件既痛苦又无奈的事,一个正常人的尊严和自信心都将被屈辱所代替,而钟跃民和郑桐竟然把讨饭当成了狂欢的节日,还煞有介事地准备街头卖艺,他们玩得可真开心,真不愧是“顽主”,这就是钟跃民。
”在后来的日子里,他转业卖过煎饼、当过出租车的司机,贫困潦倒却以此为乐,他在李援朝公司里风光无限,又因与秘书苟且后翻脸,无法追回借给宁伟的巨款而锒铛入狱。
商海沉浮,变化万千。
这个经历了千沟万壑的男人,在狱中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巨变,惩恶扶善又因生性的淳厚从大恶手里仗义夺生,他把这种经历当成在路上的一种体验形式。
钟跃民拒绝成为“精英”,拒绝成为“成功人士”,他拒绝装孙子,他拒绝历史为他安排的命运和提供的机会,他拒绝在任何一个地方、一个社会位置上安居,他一直是一个背叛者,一个离家出走者,他一直保持选择和放弃的权利和勇气,他率性而为,把这个世界无情的抛在身后。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钟跃民和这个人物的形象内涵,那就是——永远的灵魂的漂泊者。
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他是一个“在路上走的男人”,永远都不会满足于一种固定的生活方式和一成不变的生活内容,他只适合漂泊。
也正应了漂泊者三毛的那句话: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青菜豆腐,我都尝一尝,才不枉来到这世上走一趟。
这样的话,这样的观念,也许骨子里透露出的是一种逸世独立的潇洒(二)、永不驻足:钟跃民是终极的理想主义者,是永不妥协也永不言败的标杆。
不接受父辈的荫蔽,不接受爱人的安排,不接受社会的不公正规则,更不屑于社会的传统价值评价标准。
他忠实于自己的人生理想——自由和尊严,并几十年如一日,从未改变。
他的高贵的头颅从来没有在现实面前低下。
钟跃民的人生轨迹并不与同时代的大多数人有较大的出入,钟跃民也悉数经历了闹文革、上山下乡当知青、参军、复员、改革开放后干个体、在公司任职等等事件,只不过,作为一个算是“出类拔萃”的人,在每一个事件的过程中,钟跃民都要做地多同时代的大多数人要成功、风光得多甚至连蹲班房都比一般犯人蹲的卓越。
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钟跃民在文革里潇洒地当着顽主,大胆地打架,前呼后拥地享受,侠义赤胆地珍惜着哥们情义,还成功地“拍着婆子”,精彩地打发着那一段常人难以忍受的蹉跎岁月,在陕北插队时苦中作乐,着迷于陕北信天游,且不失时机地陷入爱情享受爱情,没有浪费一秒时间,抓住机会圆了参军梦后在部队上又结交了患难与共的兄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屡次表现优异,官至特种兵大队长,转业后又进入名企高层,业绩卓越……即便用社会上世俗的观点来衡量钟跃民,钟跃民的人生也绝对是精彩有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