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鸡技术路线-生产工艺技术方案分析

养鸡技术路线-生产工艺技术方案分析

生产工艺技术方案分析
7.1工艺技术方案
7.1.1项目技术路线
本项目的主要技术是鸡标准化无公害养殖技术。

鸡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成鸡的生产力、种用价值及后期的经济效益。

所以,育雏好坏将直接影响成鸡的存栏量及后期的生产性能。

7.1.2项目工艺技术方案
一、饲养技术
采用笼养技术、“全进全出”饲养制度和严格的卫生管理和生物安全控制模式,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利用自动清粪系统及时清除粪便控制环境污染,中草药防治鸡病,达到提高肉鸡成活率、饲料转化率以及成鸡屠宰率、瘦肉率等的效果,确保肉鸡产品安全无公害。

(一)育雏期饲养管理技术
1.育雏前的准备
为避免育雏期间出问题,在进雏前应做好周密的准备工作。

一般要做好以下几点:
(1)合理制订生产计划:根据鸡舍容量和自身经济条件进行生产定位,制订进雏计划和全年生产计划。

(2)育雏舍准备:育雏室要求干燥、保温性能好、光照和通风
换气条件良好,并便于操作和卫生防疫,且应在进雏前对育雏舍进行维修和电路安全检查维护,最后进行冲洗、消毒,干燥后关闭门窗备用。

对于育雏室及鸡场周围环境应做好灭鼠、除草工作,并保持排水畅通。

(3)设备与用具准备:
保温设备的正常运转是育雏成功的关键之一,其他例如照明、通风设备是否正常,饮水器、料桶是否已准备就绪等,本项目采用智能系统控制。

(4)垫料准备:采用地面育雏时垫料应提前消毒、干燥后备用,一般垫料有刨花、锯木、短麦秕。

垫料要求干燥、吸水性强、松软、无异味和无霉变等。

有条件地区若在地面上先铺细砂粒,上面再铺垫料则更好。

(5)进雏前准备工作。

①进雏前5一6天按每立方米鸡舍用高锰酸钾20克加福尔马林40毫升进行密闭薰蒸消毒,24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②饮水器、料桶可用现配制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或新洁尔灭溶液浸泡、冲洗、晾干后备用。

③配备好育雏期饲料、药品、疫苗。

落实好育雏用工具周转箱、车辆等。

④进雏前一天加温、调试,保证育雏室温度符合育雏要求。

2.育雏期间注意事项
(1)饲喂质量高的饲料,保持较高采食量。

在育雏四周龄内
饲喂颗粒状饲料比粉状饲料效果要好,有些鸡场饲喂2周左右的肉雏鸡颗粒饲料(肉鸡饲料营养水平较高),雏鸡阶段一般不应限制饲养,采用自由采食。

在饲喂技术上也要讲究,坚持少喂勤添的饲喂方式,每日至少要喂六次,每次喂料后匀料数次,为促进采食还可在饲料中添加酵母片或食母生片,用量lO片/kg。

整个育雏期间要供给充足饮水,饮水量确定标准是:1周龄内3升/100只,2周龄内5升/100只,3周龄内7升/100只。

总之,育雏早期要饲喂优质饲料,并保证有充足采食量。

(2)创造适宜的环境。

雏鸡要求环境条件比较严格,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四因素都会影响鸡的健康状况。

一周龄内舍温要保持在33~36℃,二周龄内保持在30~33℃,且不可忽高忽低;l~2周龄内舍内湿度要保持在65%~75%。

通风良好,正确处理通风和保温的矛盾。

①育雏期鸡舍内通风的控制育雏期要求鸡舍内的温度恒定,所以在通风换气的同时应该做到不降低鸡舍内的温度,在标准化笼养肉鸡舍中安装温控器可有效解决这一矛盾,通过控制风机的开启与关闭做到鸡舍内的通风和换气。

育雏期间风机设置,开启温度设置为35℃,关闭温度为33℃,即当鸡舍内温度高于35℃时风机自动开启,当鸡舍内温度低于33℃时风机又自动关闭。

同时在白天和晚上适当打开鸡舍两边的窗户,增加通风换气量,避免鸡舍内通风换气量不足而造成缺氧。

②育成期鸡舍内通风的控制,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加,不断调
整温控器上温度的设置值,如21日龄后风机的开启与关闭设置上一度的温差,即风机的开启温度为27℃,关闭温度为26℃,通过鸡舍内风机的开启和关闭控制鸡舍内的通风换气量,做到鸡舍内有充足的氧气而无异味。

为促进采食,一周龄内要保持全天光照即24小时,最初四日龄要给予较强光照。

(3)减少应激反应。

寒冷、惊吓、用药、接种疫苗、转群等应激因素都不同程度对鸡造成应激反应,要尽量减少这些应激因素。

(4)保持适宜密度和有足够的采食槽位。

在育雏期,雏鸡的生长发育很快,至少一周确定一次密度,经常观察采食槽位状况。

六层H型行车喂料育雏育成饲养设备的笼床面积:354cm2/羽,每位养鸡数量: 建议11羽/位。

(5)定期抽样称体重,掌握鸡群生长发育状况。

对照品种标准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方法,如果体重不达品种标准要增加采食量,改善饲料质量,如果体重超过品种标准要限制饲养。

入雏后要先称初生重,以后每两周随机抽样称重一次,抽样不少于50只,1000只以上5000只以下抽样5%,5000只以上抽样1~3%。

称体重后不仅要计算平均体重,还要计算鸡群均匀度,根据雏鸡体重均匀度,合理分群(即把太大或太小分出来),一般每两周分群一次。

(6)搞好雏鸡疫病防治工作。

雏鸡阶段要进行数次的疫苗预防接种,原则是在保证预防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应激反应,
如接种疫苗可在夜间进行;接种疫苗时连续两天提高舍温1~2℃;适当增加添料次数和匀料次数;保证正常的饲养管理方法不变;在接种疫苗的前两天和后两天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应激药品Vc、电解多维等;不能将转群、去喙和接种疫苗同时进行;不能随意把两种以上疫苗混合使用;并搞好环境消毒。

(7)消毒运输车辆消毒:在场门口应设消毒池,内加5%的烧碱溶液,2~3d更换1次,水深以车轮轮胎浸入1/2为宜,并能使车轮通过2周的长度为佳。

运雏、运料车每次用0.5%的过氧乙酸高压喷洒消毒。

鸡舍周围的道路每天打扫1次,并用烧碱溶液喷洒消毒。

对垃圾、杂草、粪便等废弃物及时清除,运出场外做无害化处理,堆放过的场地用烧碱液喷洒。

工作人员是将病原带入场内的主要媒介,必须严格消毒,进出场区时必须脚踏消毒池;进入生产区时应先洗澡,更换已消毒好的衣、帽、鞋及用具;进出鸡舍操作间,先用表面活性剂类消毒药液洗手,再用清水冲净,脚踏消毒池后方可。

对鸡舍要定期带鸡消毒,应全面、彻底,不留死角。

(8)做好技术培训,提高责任心加强饲养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定期对饲养人员进行必要的生产技术知识的指导,使饲养人员能够掌握各个生产环节的要点,从而使雏鸡饲喂工作的每一个过程都能满足雏鸡生长的要求。

只有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使工作人员尽职尽责,才能保证生产的每个环节、育雏的每个细节达到育雏的要求。

因此,加强管理,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以职
工为中心,提高工人的福利待遇,增加工人的劳动报酬,实行一定的责任制、奖罚制,做到奖罚分明,为工场就是为自己,使工人能够积极的投入到生产环节,不管是消毒或饲喂工作,还是分群或检查鸡群等工作,都能为增加鸡场的利益而做。

二、生产技术 (一)、养殖技术路线
本项目的主要技术是纳雍乌蒙土鸡标准化、无公害、绿色养殖技术,为了充分发挥新品种的遗传潜力和生产性能,项目实施过程中推广优质鸡标准化无公害养殖、肉鸡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和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等。

在肉鸡无公害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生态、绿色、有机产品要求,配合生态场完成优质鸡生产。

(二)、养殖工艺流程
扩繁场种鸡生产、孵化→
→贫困村生态养殖场放养。

该项目主要完成方框内工作。

(三)、有机肥加工工艺流程
有机肥加工工艺流程见图
包装
制粒 发酵菌种 畜禽粪便 发酵 畜禽养殖 过筛
育雏(30天)→育成(60天)
7.1.3原料供给技术方案
1、饲料供给方案
该场年出栏量为1000万只鸡,因此该场每天平均存栏育雏育成鸡350万只,每只每天平均耗料约47.22克,平均每天耗料165.27吨,每年约需饲料60323.55吨。

精饲料供应由省内大型饲料加工企业供应,精饲料来源有可靠质量保证。

2、有机肥供给方案
鸡平均每天耗料165.27吨,产粪量按1.8计算,平均每天产粪量297.486吨,发酵罐容量为10吨,因此需要30个发酵罐才能满足生产需求。

经过发酵罐发酵转为肥料的比例取0.4,因此本项目将建设年有机肥生产43432吨。

而纳雍县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种植基地、玛瑙红樱桃基地及其他经果林基地年需要有机肥达10万吨以上,项目生产的高效有机肥全部在县内就地消化。

综上所述,本项目原材料供应有可靠保障。

3、设备选型方案
设备选型:根据营运要求、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节约能源、配套、充分利用设备能力、符合运输、安装、使用等要求,对设备进行选型。

设备来源:项目设备采购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初拟方案,分析比较,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优中选优,然后签订合同,发货付款。

设备的来源立足于国内,必要的维修备品备件,应保证有可靠的来源。

主要设备一览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