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分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分析


人物分析
<1>顽劣儿贾宝玉 这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是作者着力最 多、寄托最深,而且写得比较成功的一个人物。 在这个形象中,概括了曹雪芹自己的生活经验, 那是毫无疑问的,但却不能看作成作者的自传或 实录。贾宝玉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叛逆者,他的叛 逆与《水浒传》里的英雄有所不同。

他不是那种真刀真枪杀上梁山,而是在统治 整个社会和传统观念的虚伪、荒谬和罪恶的本质 有着深刻的认识并加以扬弃的基础上进一步断然 拒绝走封建统治所规定的生活道路。他可以走两 条道路:一条是“仕途经济”的道路,做一个贾 政那样的伪君子,或是贾雨村那么世俗庸劣的人, 贾兰走的正是这条路;另一条是花花公子的道路。 像贾珍、贾琏那么花天酒地,淫滥不堪。前者是 统治者极力提倡的。后者是虽非提倡,也是他们 所默认、所包容的。但是,贾宝玉坚决拒绝了第 一条道路。也不断克服自己思想意识中的落后面,

他在他们身上发现了美,并得出“凡山 水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的结论。他 把自己身上的全部感情、希望和幻想,都 寄托在女儿们身上。这也就形成了宝玉性 格中突出的特点,即所谓的“多情”和 “意淫”、“多情种子”。连他自己对生 活的最高理想,也是希望和女儿们“只愿 意常聚,生怕一时散了,虽有万种悲伤, 也就无可奈何了”。甚至死了也希望浮在 女儿们的眼泪所造成的水流上,漂到一个 “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已枉然”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著名红学家冯其 庸先生认为,那是因为“《红楼梦》是中华 五千年文化的最高综合。” 他说,在当代,应该把读不读《红楼梦》 作为衡量一个知识分子文化修养的起码标准, 读红不读红理应成为文化修养高低的分界点。


在中国所有的古典小说 中,没有哪一部小说能像 《红楼梦》那样写出如此众 多的性格鲜明、令人读后长 久不能忘怀的人物形象。

我们说薛宝钗是封建主义者、卫道者只 是在客观地、不带偏见地对艺术形象进行 总体分析之后作出的一种概括,而不能作 为一个万能的标签来解释人物的一切言行, 以至囊括人物的全部思想性格。薛宝钗的 所作所为的根本出发点,恐怕不在于个人 品质上的善或恶、无邪或者藏奸,而在于 她背后竖立着一整套旧的思想体系。因此, 读者总觉得她千好万好都不是贾宝玉的理 想配偶,也赞成宝玉宁可“悬崖撒手”的 去过冰冷的庙院生活,也不要作她的终生 伴侣。

在她与黛玉的关系中,也有着远比嫉妒 更为宽广的生活内容,包括生活上的关心, 感情上的体贴,思想上的督导,这些大多 出自封建意识。但却很难说成是私心藏奸, 这就是她性格中那些可憎可恨的东西,也 并非出于天生阴谋家的禀赋,主要是封建 意识、观念的自然流露。作者所塑造的是 一个自觉的皈依、奉行、维护封建主义而 又不自觉地受了封建主义毒害与腐蚀的贵 族少女

这一切正是曹雪芹的伟大之处,他从不违反 生活的辩证法,从不把生活简单化。生活本身和 人物性格有多么复杂,《红楼梦》就反映得多么 复杂。作者有意识地写出正面人物的缺点和否定 人物的优点,其动机和效果都不是丑化正面人物 或美化否定人物,因为曹雪芹所塑造的并不是一 个道德概念,不是抽象的阶级性,而是一个极其 丰富的有血有肉的文学典型,《红楼梦》中的一 些成功典型,不仅以鲜明的性格特征表现出人物 的阶级本质,而且还调动了一切艺术手段,使人 物达到高度个性化。《红楼梦》常常是通过人物 的个性化来写出他们的阶级特征。


而宝玉却神采飘逸、秀色夺人。又如尤 氏姐妹,是四大家族以外的小家碧玉。同 样出身微贱,同样年轻美貌,但在对贾府 公子少爷的认识态度上却各不相同:一个 心存幻想,甘愿依附;一个不甘被侮,奋 力自拔;一个软弱柔顺、委曲求全;一个 嬉笑怒骂,挥洒由己。这说明:在客观世 界中,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是生活本身 所固有的,只要作家能够深入观察和分析, 他笔下人物的多样性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开掘得越深,艺术形象的差异性就越大。

当然,曹雪芹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无疑是 有鲜明爱憎的。但他从来不是“爱之欲其 生,恶之欲其死”,不搞绝对化、理想化, 对肯定人物,肯定中有否定;对否定人物, 否定中有肯定;对一般人物、芸芸众生, 或写他们小善小恶,或写他们无善无恶。 甚至不妨这样说,曹雪芹对他基本否定的 人物,总是极力写出他们的优点来;对他 基本肯定的人物,总是极力写出他们的缺 陷和不足。贾宝玉是他心爱的人物,但他 并不讳饰其作为贵公子的陋习和劣根性。
我 国 古 典 小 说 的 典 型 塑 造 ,
《红楼梦》是最成功的一 部.这不仅表现在塑造人物的 数量上,而且还表现在使一大 批人物形象无不具有高度的复 杂性、鲜明性、典型性和充分 的真实性。

红楼梦人物形象刻画的特点

一、中国古典小说塑造人 物经常用红黑两种颜色将人物 分成好人与坏人,好人则一切 都好,坏人则一切皆坏,《红 楼梦》打破了这种写法。
《红楼梦》 主要人物形象赏析
主讲:陈七三

陈七三,男,1970年7月出生,籍贯湖南 祁阳,1989年中师毕业,从事半年小学教学 工作,1993年毕业于湖南师大文学院,现任 湖南省高校校报研究会副理事长,南华大学 新闻中心主任,新闻编辑(中级),讲师, 主要从事新闻传媒与思方面的研究,共在省 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篇,在全 国30余家新闻媒体上发表各类新闻和文学作 品逾千篇,近百万字,其中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多篇在各级好 新闻评比中获奖。

三、曹雪芹还特别注意对下层 人物的刻画。不仅数量很大,而且艺术质量
很精。作者在典型塑造上,首先能够做到将奴仆 下人与贵族主子在艺术上一视同仁,一样精心刻 画。这也突破了中国古典小说和戏剧的传统。以 前的小说戏曲,如《西厢记》中红娘,《牡丹亭》 中春香,尽管刻画得比较成功,但仍然是贵族小 姐的附庸和配角。她们主要不是为自己、为本阶 级,而是为主子的利益和幸福而奔走。因此在作 品中,她们并没有取得独立存在的意义,没有自 我价值。

他坚决拒绝劝他讲求“仕途经济”的说 教,不管这些话是出自“史大妹妹”或是 “宝姐姐”之口。他厌恶家中用传统的宗 法礼教所构成的封建教养,厌恶一切“峨 冠礼服”的应酬。对几千年的统治思想也 大胆地加以怀疑。说:“除四书外,杜撰 的太多”;并进一步说“祸延古人,除四 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认为八股文不 过是“诓功名、混饭吃”的工具。不愿意 做八股文。
电 视 剧 《 红 楼 梦 》 - - 《 香 菱 解 裙 》 片 段

宝玉对女儿的这种“多情”,除了表示 他能独特而细微地去体察女性的感情并产 生共鸣以外,还可以理解为对生活中真善 美的爱。以及对弱者和不幸者、受难者的 同情(如抄捡大观园、逐司棋、别迎春、悲 晴雯,如“香菱解裙”,“平儿理妆”), 有些也还包含了对异性的吸引和爱慕,那 也是自然的,“如看宝钗褪香串儿”。虽 然今天看来,这种爱情不是够专一的,但 他仍然与贾琏的淫滥不同,并不含有任何 猥亵、侮辱女性的成份在内。即使对那些 地位卑下的婢女,他也是以平等身份去接 近和爱她们。

不愿同官场人物交际;把那些匍匐在功 名利禄的人痛斥为“国贼”“禄鬼”。他 还把“文死谏、武死战”即最高封建道德 的生活道路,并从生活中,从书本的“杂 学旁搜”上,对新的人生道路,进行了长 期、艰苦的探索。但是,阶级的局限,大 观园的围墙,贵公子的生活方式,的确严 重束缚了他,把拘束在狭隘的生活范围之 内,看不到真正的、有意义的生活。

二、《红楼梦》常用相互 烘托、对照的办法来突出人物 性格。
尤其在关系亲密、互相接近的人物中, 作者总是极力表现出他们彼此性格之间的 很大差异。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 姐妹。她们出身、门第、环境、教养大体 相同,而她们的个性、才能、遭遇、归宿 却大不相同。宝玉和贾环都是贾政的儿子, 这两个人更是南辕北辙,冰炭不同炉,连 向来对宝玉看不上眼的贾政也强烈地感到 贾环猥琐不堪、举止荒疏。
电 视 剧 《 红 楼 梦 》 - - 《 诉 肺 腑 》 片 段

所以大观园中的那个由贵族小姐和来自 下层人民的婢女所组成的女人的王国,在他 的心目中就成为生活中最光明、最纯洁、最 可爱的地方。与之相对照的,他还发现那些 礼教枷锁,功名利禄,财货掠夺,以及一切 违反自然的强制:虚伪和丑恶。这些都有以 男子为中心的可憎世界,因此他才极力抬高 女子,贬斥男人。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又因为他没有主子架 子,丫环婢女也喜欢和他接近。他也从她们 中间得到了从贾政、王夫人那里所没有的人 与人之间的亲密、和谐、融洽的关系,并在 默默之中接受感染。
电 视 剧 《 红 楼 梦 》 - - 《 晴 雯 归 天 》 片 段

他永远以高尚的爱情生活作为 自己行动的目的和出发点。经过不 断的体察和探索,他与林黛玉的爱 情在思想一致的基础上,得到很大 的发展。这个爱情作为龌龊现实中 一线希望的亮光,成了他生活的重 心。爱情加强了他们的叛逆思想, 最后引起了统治者恐惧,一连串的 迫害接踵而来。

《红楼梦》一共写了975人, 其中有姓名称谓的732人,无姓名 称谓的243人,包括宁荣两府和贾 家本族119人,贾府姻娅95人,丫 环73人,仆人266人,小厮27人, 皇室人物15人,宫女太监55人, 封爵人物51人,官吏67人,医生 14人,门客12人,优伶30 人,僧 道17人,尼婆84人,外国人2人, 其他48人。

如晴雯、鸳鸯、司棋、平儿、香菱、紫 鹃、小红等形象。就与红娘、春香不同。 都属于文学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的丫环典 型。曹雪芹以深切的同情心描写了他们的 痛苦不幸,她们的反抗和她们美好品质。 她们也有自己的辛酸苦辣、喜怒哀乐,与 她们的主子同样是一个人。曹雪芹给奴仆 形象以如此巨大的关注,使她们获得独立 的社会意义,标志着文学典型创造史和典 型观念发展史上的重大革新和进步。
文学作品欣赏(长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思想内容(揭露、歌颂) 艺术手法:结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


《红楼梦》是一部悲书
《西游记》是一部悟书 《水浒传》是一部怒书 《三国演义》是一部智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