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脚手架、防护专项施工方案

脚手架、防护专项施工方案

脚手架、防护专项施工方案1、脚手架1.1 脚手架方案因脚手架的采用既是施工阶段的维护与支撑,又是提供安全操作的场所,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方案选择如下:(1) 内脚手架支模均采用满堂脚手架,墙体砌筑、吊顶、内粉采用鹰架。

(2) 外墙脚手架a、采用落地式双排脚手架。

b、局部采用可分段悬挑式双排脚手架。

2、双排钢管脚手架2.1 立柱构造要求(1) 立柱接头必须采用扣件对接,且应符合下列要求:立柱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柱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两相邻立柱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 ,见下图:(2) 每根立柱均应设置垫块。

(3)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柱上。

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柱上。

当立柱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柱固定。

(4) 纵向水平杆构造要求1) 纵向水平杆设置在横向水平杆之上,并以直角扣件扣紧在横向水平杆上;2) 纵向水平杆在操作层的间距不宜大于400mm;3) 纵向水平杆的长度一般不宜小于3跨,并不小于6m 。

(5) 横向水平杆构造要求双排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柱上。

(6) 竹笆片铺设竹笆板主筋应置于纵向水平杆方向,应采用对接平铺,四个角应用直径为 1.2mm的镀锌钢丝,固定置纵向水平杆上。

(7) 建筑物连接柔性连接,边梁预埋①6钢筋@ 4000mm与立杆扣连,钢管反向硬撑。

(8) 支撑1) 剪刀撑a. 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柱的根数宜在5-7 根之间,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 -60。

之间。

b. 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槽伸出端或立柱上, 旋转扣件中心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0mm。

2) 横向支撑横向支撑的斜杆应在1--2 步内,由底至顶层呈之字型连续布置,斜杆应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柱或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

(9) 留洞构造如图:2.2 脚手架搭设2.2.1 脚手架搭设顺序放置纵向扫地杆—立柱—横向扫地杆—第一步纵向水平杆—第一步横向水平杆—连墙件(或加抛撑)一第二步纵向水平杆一第二步横向水平杆……2.2.2 搭设立柱的注意事项:⑴外径48mn与51mm的钢管严禁混合使用。

(2) 相邻立柱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错开距离应符合规定。

(3) 开始搭设立柱时,应每隔6 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4) 当搭至有连墙件的构造层时,搭设完该处的立柱、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

(5) 顶层柱立柱顶端伸出建筑物的高度应符合要求。

2.2.3 搭设纵、横向水平杆的注意事项:(1) 搭设纵、横向水平杆时,其构造应符合要求。

(2) 封闭型脚手架的同一步纵向水平杆必须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柱固定。

(3) 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靠一端至墙装饰面的距离d :5< d< 10cm。

2.3 脚手架的检查、使用、拆除脚手架搭设完均必须经安全员、施工员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3.1 使用阶段(1) 操作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撑、泵送砼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

(2) 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应停止脚手架作业,雨、雪后上架操作应有防滑措施,应扫除积雪。

(3) 应设专人负责对脚手架进行经常检查和保修。

2.4 拆除2.4.1 拆除前必须完成以下准备工作:(1) 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2) 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拆除顺序,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3) 拆除安全技术措施,应由项目经理逐级进行技术交底;(4) 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2.4.2 拆除应符合以下要求:(1) 拆除顺序应逐层由上而下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2) 所有连墙件应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 步,如高差大于 2 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3) 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先固定加强,然后方可拆除。

2.4.3 卸料应符合以下要求:各构配件必须及时分段集中运至地面,严禁抛扔。

3 内墙砌筑、内粉、吊顶柱筋施工脚手架。

采用门式鹰架脚手架。

3.1 室内脚手架构造如图:门式脚步手架构造示意图说明:a.门式脚手架单元组合可用作钢筋绑扎,室内砌墙等。

b. 满堂门式脚手架可用作室内内墙粉刷吊顶,涂料及安装工程c. 门式活动操作平台,可用作室内高处局部作业。

4、安全防护4.1 基础施工阶段防护4.1.1 基坑周边(1) 沿基坑周围搭设防护栏杆,设三道防护栏杆(1.2m 高) 。

(2) 所有栏杆均设安全色。

(3) 进入基坑搭设钢管爬梯。

4.1.2 加强支护监测加强支护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用对应措施。

4.1.3 安全警示沿防护栏杆周边设置安全警示牌语,夜间设安全警示引灯。

4.2 室外防护4.2.1 人行通道防护(1) 进入楼内进出口,主体阶段人员上下主要以人货电梯为主,材料运输以货用施工升降机为主,对于进入一层内设二个主入口,主入口上搭设双层防护棚,并设安全警示标志。

(2) 人行通道口安全防护。

4.2.2 临时设施防护临时配电房、钢筋加工场、木工房、搅拌机棚,货用施工升降机入口等,均搭设双层防护棚,确保搭设美观,采用胶合板支模式搭设,所有防护棚均采用①48钢管搭设, 并进行安全分色。

4.2.3 外脚手架防护(1) 脚手架内满铺竹笆片,严禁出现缺口。

(2) 脚手架与楼层间空隙(马槽)采用50cm安全网封闭。

(3) 脚手架外侧满挂细目绿网。

4.2.4 挑网防护在外墙面满搭外脚手架的情况下,应在脚手架的外表面满挂安全网;在作业层的脚手板下平挂安全网;第一步架应满铺脚手板。

4.2.5 受料平台与防护为了主体结构拆模材料上翻需要,定型制作四个受料平台如下图。

平面外伸尺寸:3500 X 4500,挑台外双层安全网外伸防护1500。

(1) 受料平台必须严格地进行设计和验算,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和安装。

(2) 受力台搁置于楼面平台口,钢平台下沿设限位档板。

(3) 受料台在建筑物的垂直方向应错开设置,不得设在同一平面位置上,以避免上面的受料台阻碍向下层受料台吊运物品材料。

(4) 受料台的三面均设置防护栏杆,当需要吊运长度超过受料台长的材料时,其端部防护栏可做成格栅门,需要时打开。

(5) 受料平台沿外伸三边设1.5m宽双层安全网防护。

4.3 室内防护4.3.1楼梯均采用①48钢管搭设楼梯栏杆或采用①18钢筋利用预埋焊钢筋网。

4.3.2电梯井门、货用施工升降机等出入口等采用① 20钢管做定型防护门。

433楼层平台面》400洞□均采用胶合板(18mm背式覆盖下拉8#铅丝拉连固定。

4.3.4 楼层拆模后、外墙未砌前沿框架周边搭设防护栏。

4.3.5 楼层支模、拆模、外墙砌筑时沿框架周边与脚手架间加设双层等网。

4.3.6 在使用期间加强检查,确保使用安全。

5、外脚手架防电避雷措施5.1 防电5.1.1 电缆线与钢管脚手架应进行包扎隔绝。

5.1.2 钢脚手架采取接地处理(1) 在钢脚手架上施工的电焊机、混凝土振动器等,要放在干燥木板上,操作者要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经过钢脚手架的电线要严格检查并采取安全措施。

电焊机、振动器外壳要采取保护性接地或接零措施。

(2) 夜间施工和地下室操作的照明线通过钢脚手架时,应使用电压不超过12V的低压电源。

5.2 避雷5.2.1 接闪器接闪器即避雷针,用直径为12mm的镀锌钢筋制作,设在房屋四角的脚手架立杆上,高度不小于1m并将所有最上层的横杆全部连通,形成避雷网路。

在垂直运输架上安装接闪器时,应将一侧的中间立杆接高出顶端不小于2m并在该立杆下端设置接地线。

5.2.2 接地极(1) 接地极的材料:采用钢材。

垂直接地极用长度为2m直径20mnm勺圆钢。

水平接地极用长度3m直径12mm勺圆钢或利用与大地有可靠连接的金属结构作为接地极。

(2) 接地极的设置:应满足离接地极最远点内脚手架上的过渡电阻不超过10Q的要求,如不能满足此要求时,应缩小接地间距。

(3) 接地电阻(包括接地导线电阻加散流电阻)不得超过20Q。

如果一个接地极的接地电阻不能满足20 Q的限值时,对于水平接地极应增加长度;对于垂直接地极则应增加个数,其相互间距离不应小于3m并用直径不小于8mm勺圆钢加以连接。

(4) 接地极埋入地下的最高点,应在地面以下不浅于50cm埋设接地极时,应将新填土夯实。

且接地极不得设置在干燥的土层内。

5.2.3 接地线(1) 即引下线可采用截面12mm勺铜导线。

(2) 接地线的连接应保证接触可靠。

与脚手架的钢管,应用两道螺栓卡箍,保持接触面不小于10cm。

连接时应将接触表面的油漆及氧化层清除,使露金属光泽,并涂以中性凡士林。

在有振动的地方采用螺栓连接时,应加设弹簧垫圈等防松措施。

(3) 接地线与接地极的连接,采用焊接,焊接点长度应为接地线直径的 6 倍以上。

5.2.4 注意事项(1) 接地装置:在设置前要根据接地电阻限值、土的湿度和导电特性等进行设计,对接地方式和位置选择,接地极和接地线的布置、材料选用、连接方式、制作和安装要求等作出具体规定。

装设完成后要用电阻表测定是否符合要求。

(2) 接地极的位置,应选择在人们不易走到的地方,以避免和减少跨步电压的危害和防止接地线遭受机械损伤。

同时应注意与其他金属物体或电缆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不小于3m),以免发生击穿造成危害。

(3) 接地装置的使用期在六个月以上时,采用钢接地极。

(4) 在施工期间遇有雷击或阴云密布将有大雷雨时,钢脚手架上的操作人员应立即离开。

6. 脚手架、机械防护、检查措施6.1 脚手架、大型机械设备均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6.2 安全防护必须设立责任包干区并采取巡检制。

6.3 制定防护、消防、文明施工奖罚细则,并切实推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