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庆酉阳桃花源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梦幻桃花源心灵栖居地
——中国重庆酉阳桃花源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专家认定
世外桃源就在酉阳
在神秘的北纬300度线上,横亘着绵延起伏的巍巍武陵山脉,在大山深处,有一个神奇的地方,民俗原生态,山水大自然。
这里就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原型——桃花源。
古往今来,人们苦苦追寻的心灵归隐田园,其实就是武陵山脉中的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因自古武陵山地区“蛮不出洞、汉不入境”的皇命戒律,桃花源在武陵大山中沉睡了1600余年。
有文史资料显示,明朝时,桃花源已成为酉阳州的重要胜景。
有诗为证,“洞前流水渺漫漫,洞里桃花渐渐残,曼倩不来渔父去,道人闲倚石栏杆。
”据《酉阳直隶州总志》记载:“核其形,与渊明所记桃花源者,毫厘不爽。
”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地理、路线、景物、历史、距离和环境等6个方面论证,一致
认定这里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山水桃源
游不尽的自然美景
桃花源,一直藏在古书里面,藏在大山深处,藏在人们的心底。
只要走进桃花源,无处不是阡陌纵横、良田美池、村落点布、炊烟袅袅的桃源景色。
古洞悠悠,记忆远长。
藏书洞,相传是咸阳儒生为逃避秦始皇焚书坑儒而设藏书之处。
如果说这是一艘中华文化的方舟,它便是只载春光不载愁。
山水蕴桃源,桃源藏秘境。
秘境便是传说中的伏羲洞。
洞内石笋丛生,石幔高挂,石柱巍峨,石帘低垂,石瀑飞流,石坝流叠。
行于地下林间,地心惊险奇幽不断,恍若置身神话世界。
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2734.33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80.4%,生物种类多样。
被誉为“植物王国、天然氧吧”。
拥有着最纯静的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典范。
春
天,山花烂漫,芳林绚丽;夏天,浓荫如盖,云雾缭绕;秋天,红叶满山,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酉州古城,武陵山土家族的“建筑博物馆”和酉阳民俗文化的“清明上河图”。
风格各异的土家吊脚楼,在青石板街的两旁,依稀可感受到酉阳800年州府的恢弘气势,尽情演绎着酉阳600多年土司岁月的沧桑。
桃花源广场占地8.6万余平方米,是武陵山区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性文化广场,在这里,动可舞摆手欢歌,静可觅木叶情韵。
锦上添花
民俗文化为景区增彩
景区有悠久的文化,灿烂的民俗风情,保留和传承着“酉阳摆手舞、酉阳民歌、酉阳古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具阳戏”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三棒鼓、土家语、打绕棺、木叶吹奏、傩戏、踩铧、上刀山、下油锅”等濒危的少数民族文化项目和民间绝技。
摆手舞又称“舍巴舞”,源于土家人刀耕火种的渔猎时期,史诗般地表现了民族迁徙、狩猎征战、饮食起居的全过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戏有戏剧“活化石”之称,是地道的土家族剧种,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用木叶奏歌,以歌传情,这是土家小伙向心上姑娘求爱的独特方式。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这是为人们描绘着“男耕女织”的世外桃源美好画卷。
每一位有幸走进桃花源、认识桃花源、解读桃花源的人,都会感悟到一个历史的、文化的、风情的桃花源。
桃源之美,美在山水,魅在文化。
悠久的古城,土苗的风情,神秘的溶洞,茂密的森林,大山的本色,历史的悠远,现实的瑰丽,交织成桃花源的妙曼风姿。
您可以尽情领略“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的无尽魅力。
桃花源,一段凝固千年的诗画,一幅梦幻般水墨山水,一片栖息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
她正朝着全国著名世界知名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目标迈进。
梦幻桃花源,心灵栖居地,隐匿深山,魅力深藏……(撰文/邱洪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