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四个能力建设培训课件1111
四个能力建设培训课件1111
火灾统计表明,火灾中死亡 人数大约80%是由于吸入火灾 中燃烧产生的有毒烟气而致 死的。
惨痛的火灾教训
深圳“9•20”舞王俱乐部重大火灾事故 2008年9月20日22时49分,深圳市龙岗区
舞王俱乐部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43 人死亡,6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89.76 万元。经现场勘查初步认定,起火原因系演 出时演员用自制礼花手枪向顶棚处发射烟花 ,导致聚氨酯泡沫装修材料起火燃烧,释放 大量有毒烟气。
冷却法
对一般可燃物来说,能够持续燃烧的条件 之一就是它们在火焰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 各自的着火温度。因此,对一般可燃物火 灾,将可燃物冷却到其燃点或闪点以下, 燃烧反应就会中止。水的灭火机理主要是 冷却作用。
抑制法
• 抑制灭火法:也称化学中断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 到燃烧反应历程中,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 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使燃烧 反应停止。如干粉灭火剂、灭气体火灾。
消防安全 “四个能力”建设
烟台港消防支队
公安部2010年3月29日 下发的《关于印发<构 筑社会消防安全“防 火墙”工程工作方案> 的通知》当中明确了 强化社会单位“四个 能力”的提高
主要内容
1 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
2
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
3 组织疏散逃生的能力
4
消防宣传教育的能力
一、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消防栓的使用方法
3、处置火灾
未起火
起火
1、学会使用消 防设施。 2、制定预案并 定期演练
1、员工一分钟 形成第一灭火力 量 2、单位3分钟形 成第二灭火力量
科学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灭火战斗力量形成流程
第一灭火力量
第二灭火力量
第三灭火力量
第一灭火力量(1Min)
距电话或火灾报警点近的员工向单位消 防值班室(或消防控制中心)和公安机 关消防部门报警
• (二)消防设施未保持完好有效,影响防火灭火功能的; • (三)擅自改变防火分区,容易导致火势蔓延、扩大的; • (四)在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使用、储存易
燃易爆危险品,不能立即改正的; • (五)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要求,影响公共安全的; • (六)其他可能增加火灾实质危险性或者危害性的情形。
令吸烟、使用明火的; • (4)电能、机械能、化学能、光能、核能
等可转化为热能。
E 消防设施器材方面
• (1)室内消防给水设施; • (2)自动消防设施; • (3)灭火器材; • (4)室外消防设施。
F消防组织与消防管理方面
• (1)消防安全组织; • (2)防火安全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 • (3)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 (4)消防安全规定。 • 以上是单位、场所类火灾隐患。除此之外
组织引导人员疏散能力
提高单位的组织疏散能力就是要培养单位员工能够 镇静、有序的组织现场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这需 要着重做好以下三点: 明确疏散引导员,掌握“四熟悉” 及时告知火灾信息 正确组织人员疏散
明确疏散引导员
单位应当明确一定数量的疏散引导员,员工掌握四个熟悉,发生 火灾时负责在每个楼层、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处正确引导在场人 员安全疏散。
以便引导消防车迅速赶到火灾现场。 • 5、迅速组织人员疏通消防车道,清除障碍物,使消防车
到火场后能立即进入最佳位置灭火救援。 • 6、如果着火地区发生了新的变化,要及时报告消防队,
使他们能及时改变灭火战术,取得最佳效果。
提高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
1、认识火灾
2、预防火灾 3、处置火灾掌握扑灭 初期火灾的方法正确组织人员疏散
单位要采取正确方法组织疏散。发生火灾 时,应尽可能引导人员从最近的安全出口和疏 散楼梯疏散。在疏散过程中,疏散引导员要为 老弱病残提供帮助,同事提醒顾客稳定情绪, 采取正确方法逃生,发现被困人员须组织施救。
四、提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 提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切实做到“消防设施标识化 、消防常识普及化”。消防设施器材要设置规范、醒目的 标识,用文字或图例标明操作使用方法;重点部位、重要 场所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要设置“提示”和“禁止”类 消防标语。要落实消防教育培训制度,员工普遍达到“懂 基本消防常识、懂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技 能,会查改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的要求。
• 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切实做到“ 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
• 要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具体负责本单位 的消防安全管理;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巡查 ,落实员工岗位消防责任;对检查发现的 火灾隐患要立即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 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 改资金,限时消除。
(一)火灾隐患的概念
熟悉单位疏散 逃生路线
熟悉引导人员 疏散程序
熟悉避难逃生设 施使用方法
四个熟悉
熟悉火场逃生 基本性能
及时告知火灾信息
单位要及时将火灾信息告知现场人员,消 防值班人员确认火灾后有消防控制室的应立即 启动火灾警报或应急广播引导大家有序疏散; 没有应急广播的,应由单位疏散引导员负责。 通过呼喊等方式通报火情,告知各楼层顾客及 时疏散。
1、认识火灾
l 什么是火灾? 所谓火灾是指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造成的灾害。
2010年11月15日14时,上海余姚 路胶州路高层住宅楼特重大火灾
2011年2月3日凌晨0时30分,沈 阳皇朝万鑫酒店火灾
火灾的发生和发展一般经历 五个阶段:初期阶段、发展 阶段、猛烈阶段、下降阶段、 熄灭阶段。 火灾初期阶段特点: 1、一般燃烧面积不大 2、火场温度不高 3、火势蔓延不快 所以火灾初期阶段是扑灭火 灾的最佳时机。
2、燃烧的充分条件以及灭火的基本原理
可燃物
助燃物
燃烧三要素 (缺一不可)
点火源
3、灭火基本方法
隔离法
把可燃物与引火源或氧气隔离开来,燃烧反应就会自 动中止。 举例: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 燃气体和液体的通道
窒息法
通过降低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可以 起到灭火的作用。通常使用的二氧化 碳、氮气、水蒸气等的灭火机理主要 是窒息作用。
•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 定》的第七条可概括为“七查七看”:
• 一查组织领导,看重视程度; • 二查火灾隐患,看整改; • 三查建筑物及装置设备状况,看执行消防规范情
况; • 四查消防设施和安全防护情况,看配置、保管、
使用情况; • 五查消防宣传教育,看应知应会情况; • 六查防火制度,看建立与落实情况; • 七查消防档案,看建管的情况。
(二)火灾隐患的具体表现
• A、建筑物方面 • (1)建筑选址布局不当; • (2)建筑物的结构、耐火等级、层数、面
积与使用性质不相适应; • (3)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未采取相应通风
、防火、防爆措施; • (4)安全疏散不足。
B、电气设备方面
• (1)消防供电负荷等级; • (2)电气线路; • (3)照明灯具; • (4)配电设施; • (5)变配电装置; • (6)用电设备。
单位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内容
• 单位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 一是安全态度宣传教育 • 二是消防知识宣传教育 • 三是消防技能培训
• 1、安全态度教育是为了增强领导和职工群众的消 防安全一是,使之对消防安全工作有正确的态度 ,提高对消防安全的认识,深刻理解生产与安全 的辩证关系,批评那种只重经济效益,忽视安全 ,嫌安全工作麻烦,对火灾隐患抱有侥幸心理, 对安全不闻不问,对火灾事故不追查、不惩罚等 错误认识和态度,以提高人们安全生产的责任感 和自觉性。
C物资储运方面
• (1)物资存放; • (2)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储存、运
输和包装; • (3)露天堆场。
D 消防安全防护方面
• (1)防火分隔设施; • (2)疏散指示标志; • (3)安全装置; • (4)导除静电装置; • (5)电器产品、燃气用具。
E 明火作业方面
• (1)火源靠近可燃物体; • (2)明火作业场所存放易燃可燃物质; • (3)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违反禁
• 报警时要牢记以下6点: • 1、要牢记火警电话“6506119” 。 • 2、接通电话后要沉着冷静,向接警中心讲清失火单位的
名称、地址、什么东西着火、火势大小、以及着火的范围 。同时还要注意听清对方提出的问题,以便正确回答。
• 3、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告诉对方,以便联系。 • 4、打完电话后,要立即到交叉路口等候消防车的到来,
一
三近原则
二
三
距安全通道或出口近的员工负责引 导疏散人员。
距起火点近的员工负责利用灭火器 和室内消火栓进行灭火;
通讯联络组
消 防
灭火行动组
第二灭火力量
应 急
疏散引导组
(3Min)
指
挥 部
安全救护组
现场警戒组
三、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
• 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切实做到“ 能火场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疏散”。员 工普遍掌握火场逃生自救基本技能,熟悉 逃生路线和引导人员疏散程序。单位要明 确疏散引导人员,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 够及时组织在场人员安全疏散。
,城乡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设施等不 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影响公共安全的,构 成区域类火灾隐患。
(三)火灾隐患的认定
• 1、对火灾隐患的认定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条 件:
• 一是有违反或者不符合消防法律、法规的 事实存在;
• 二是存在火灾危险性,有可能造成火灾危 害的;
• 三是需要限期或立即改正的。
如何预防火灾隐患的形成
扑救初起火灾的基本原则
• 发现起火立即报警 • 救人第一 • 先控制后消灭 • 先重点、后一般 • 合理选用灭火剂和灭火方法
如何正确报火警
• 《消防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 应该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 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所以一旦失火,要立 即报警,报警越早,损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