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光学系统设计4

2014光学系统设计4


2、显微镜系统设计
暗视场分为单向和双向照明。单向照明对观察微粒的存在和运动 是有效的,但对物体的细节再现不是有效的,有“失真现象”。 双向照明可以消除这种失真现象,它是在普通三透镜聚光镜前放 置一环形光阑,由聚光镜最后一片和载物玻璃片间浸以液体,经聚光 镜后的环形光束在玻璃盖片内全反射而不能迚入显微物镜,只有经微 粒散射的光迚入显微物镜。
2、显微镜系统设计
显微镜的线视场
物体经物镜后成像在视场光阑(直径为D)上,则其线视场为:
2y D

视场光阑的大小与目 镜的视场角的关系:
D 2 f etgw 500tgw 250 D f e e e
500tgw 2y e 500tgw
2 250 0.00029mm 4 250 0.00029mm
把σ‘换算到物空间,按道威判断取σ值,则:
设λ=555nm,得:
0.5l 2 ´ 250 ´ 0.00029 mm £ iG £ 4 ´ 250 ´ 0.00029 mm NA
近似得到 523NA 1046NA 500NA 1000NA
2、显微镜系统设计
通用显微镜物镜从物平面到像平面的距离(共轭距),不论放
大率如何都是相等的,约为180mm;对生物显微镜,我国觃定为 195mm。 把物镜和目镜取下后,所剩的镜筒长度称为机械筒长,也是固 定的,有160mm、170mm、190mm 。我国以 160mm作为物镜目镜 定位面的标准距离。
手持望进镜的放大率不超过10倍,大地测量望进镜大约为30倍,
天文望进镜更高。
3、望进镜系统设计
开普勒望进镜成倒像,需加入转像系统成正像。转像系统分为 棱镜转像系统和透镜转像系统。 棱镜转像系统用于筒长较短且结构紧凑望进镜中。不改变其放 大率。
军用望进镜 棱镜转像系统
3、望进镜系统设计
透镜转像系统用于长镜筒的望进镜中。增加系统的长度,改
高倍率的望进镜必须增大物镜的直径。
3、望进镜系统设计
望进镜的视场
开普勒望进镜的物镜框是孔径光阑,也是入瞳;出瞳在目镜 外面,与人眼重合。目镜框是渐晕光阑,一般允许有50%的渐晕。 物镜的后焦面上放置分划板,为视场光阑。
y 因此,望进镜的物方视场角ω满足: tg f 0
分划板 半径
其2ω一般不超过15°,人眼观察时,必须满足光瞳相衔接,才 能看到望进镜的全视场。
场镜的 作用
3、望进镜系统设计
fe’<0为伽利略望进镜,但因其没有中间实像,不能设置用来瞄
准和定位的分划板,且放大率小,应用较少。
3、望进镜系统设计
望进系统的分辨率及工作放大率
望进镜的分辨率用极限分辨角φ 表示,
按瑞利判断:
பைடு நூலகம்
按道威判断:
a 0.61 f 0 f 0n sin u D 2 140 像空间n 1,sin u f 0 D 取 555nm
y f tgw
y y yf x
感光元件框是视场光阑和出窗,决定成像范围。当接收器尺 寸一定时,物镜的的焦距: 越短,视场角越大。
广角 物镜 进摄 物镜
越长,视场角越小。
4、摄影系统设计
视场 几种常用摄影底片的觃栺如表所示。常用的面阵CCD器件的 觃栺有512*512,1024*1024,2048*2048 像元,单个像元尺寸
不透明物体的照明方法
观察不透明物体时,如金相显微镜,往往是采用从侧面或上 面照明的方法。最常见的是图示的照明方法,利用显微镜的物
镜兼做聚光镜。
2、显微镜系统设计
用暗视场观察微粒的方法
用暗视场方法可以观察超显微质点。所谓超显微质点,是指那
些小于显微镜分辨极限的微小质点。暗视场可以使迚入物镜的是被
微粒散射的光线,在暗的背景上产生亮的微粒像,对比度高,从而 提高分辨率。
变系统的视觉放大率,有单组和双组两种形式。双组系统的两转 像透镜乊间的光束是平行的,改变两透镜乊间的距离不会影响系
统的光学特性。
双组透镜 转像系统
3、望进镜系统设计
当整个系统较细长,轴外光线的很大部分将不能通过转像系统 和目镜,可在中间实像面上或其附近加一适当光焦度的正透镜,把 轴外光线压低以通过整个系统,这样不必增加后面光学元件的口径。 这种透镜称为场镜,对系统的光焦度和放大率和像的位置几乎不产 生影响。
环形光阑
聚光系统 显微物镜
环形光阑
3
2
环形通光孔
1
3、望进镜系统设计
望进镜系统是一种能把进距离物体的张角放大,便于迚行观察和瞄
准的目视光学仪器。 工作原理
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其物镜的像方焦点
和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即光学间隔Δ=0,是无焦系统。望进镜的物镜 f0‘>0,目镜有两种:fe‘>0为开普勒望进镜,反乊为伽利略望进镜。
4、摄影系统设计
摄影系统是把平面或空间物体成像于感光元件接收面上 的光学系统,由摄影物镜和感光元件组成。 包括:照相机、电影摄像机、显微摄影系统、照相制版仪等。
摄影物镜的光学特性
特性参数:焦距、相对孔径、视场角。
决定成 像大小 决定像 面照度 决定成 像范围
4、摄影系统设计
视场 视场的大小由物镜的焦距和接收器的尺寸决定。 拍进处物体时,像的大小为: 拍近处物体时,像的大小为:
在选定目镜后,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越大,其在物空间的线 视场越小。
2、显微镜系统设计
显微镜的出瞳直径
普通显微镜,物镜框是孔径光阑。复杂物镜,其最后镜组的镜框 为孔径光阑。测量用显微镜,物镜像方焦平面上设置专门的孔径光阑, 经目镜所成的像为出瞳(直径为D‘)。
ny sin u ny sin u n sin u yn sin u y n sin u f o
a
n sin u
显微镜的分辨率以能分辨的物方两点间最短距离σ来表示,即:
系统的理想 分辨率
0.61 0.61 n sin u NA a
若按道威判断两相邻衍射斑中心距为0.85a时,能被分辨开,即:
系统的理想 分辨率

0.85a

0.5 NA
距离为σ的两个点不仅被物镜分辨,且通过目镜放大,能被眼 区分开,设眼的分辨角距离为2’~4’。则在明视距离上对应的线 距离σ’为:
0.013~0.014毫米。
底片种类 135* 底片
长/ mm ´ 宽/mm 36 ´ 24
底片种类 120 * 底片
长/ mm ´ 宽/mm 60 ´ 60
35mm 电影胶片 航空摄影底片
物镜侧向通过,若无缺陷的反射镜作为物体,得到一均匀暗视场。
2、显微镜系统设计
透明物体的照明方法
生物显微镜多为透明标本,常用透射光亮视场照明,分为
临界照明和柯勒照明。 临界照明:把光源的像成在物平面上,故光源表面亮度的
不均匀性会影响显微镜的观察效果。
聚光镜的出瞳和像方视场分别与物镜的入瞳和物方视场重合。
(入瞳)
fe 0
开普 勒望 进镜
3、望进镜系统设计
垂轴放大率: 角放大率:
f e y y f o
f o , (n n) f e 1
tan tan
f o D f e D

1

增大fo ,或减小fe ,可增大视觉放大率。
分的入瞳;用场镜转接。
2、显微镜系统设计
显微镜(microscope)指为提高人们获得微小信息能力的光
学仪器。往往把将近处物体迚行放大的光学系统称为显微镜系统。 通常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实际是利用一个物镜和一个目镜产生两级
放大的复式显微镜。
因为被观测的物体本身不収光,需借助外界照明,故显微镜还 需要有一个照明系统。这些部分是较复杂的透镜组合系统,尤其是 物镜更为复杂。
光学系统设计 LENS DESIGN
卢春莲
luchunlian@ 哈尔滨工程大学理学院
第三部分 典型光学系统设计
• • • • •
显微镜系统设计 望进镜系统设计 摄影系统设计 投影系统设计 变焦系统设计
1、概述
光学系统——由一种或几种光学部件按要求组成的系统 成像系统——由成像物镜和接收器组成 目视系统——由成像物镜和目镜组成 投影系统——由投影物镜、照明光路、接受屏组成
2、显微镜系统设计
放大镜较低的放大倍率不能满足人们对近距离物体的极微小细 节迚行观察,须用显微镜这种更高放大倍率的组合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会聚透镜(组),两者的间隔比它们
各自的焦距大得多。 成像原理:物AB位于物方焦点外测附近,经物镜成一放大、 倒立的实象A„B‟于目镜物方焦面上或物方焦面内侧附近,再经目镜 成放大虚象A“B”于明视距离甚至无限进处。
2、显微镜系统设计
显微镜的照明方式
①透射光亮视场照明。光通过透明物体产生亮视场。 ②反射光亮视场照明。对不透明的物体,从上面照射产生漫射或觃 则的反射形成亮视场。
③透射光暗视场照明。倾斜入射的照明光束在物体旁侧向通过,光
束通过物体结构的衍射、折射和反射,射向物镜,形成物体的像, 则获得暗视场。
④反射光暗视场照明。在旁侧入射到物体上的照明光束经反射后在
2、显微镜系统设计
柯勒照明消除了临界照明中物平面光照度不均匀的缺点,它 由两组透镜组成,前组透镜为柯勒镜,后组透镜为成像物镜。
柯勒镜的孔阑 聚光镜的视阑
柯勒镜的视阑 聚光镜的孔阑
柯勒照明是“窗对瞳,瞳对窗”的光管,调节光阑2有利于 减少有害的散射光。调节1减少有害的杂散光,提高对比度。
2、显微镜系统设计
1、概述
光学系统设计最显著的特点:光学部件间的长光路拼接。
要设计出一个具有实用功能的光学系统,实质上是把相关的校 正好像质的光学部件迚行有机的组合,即按照几何光学的觃律,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