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行金融服务提升工作总结精选

银行金融服务提升工作总结精选

银行金融服务提升工作总结一、活动组织开展情况和推进措施1.开展客户走访活动今年以来,我行积极开展走访客户活动,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了解客户金融服务需求,了解我行客户经理在服务中自律行为,进一步明晰客户服务重点,加强服务能力,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品质。

2.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为进一步提升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我行于5月份开展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月活动,深入走访小微企业,参加金融服务宣传,深入推进“信用贷、善融贷、浙融易”等信用类贷款产品,对信用品质高的企业发放信用贷款,解决部分小微企业缺少抵押品的融资难题。

3.帮助企业直接融资为切实解决经济实体资金需求,我行积极向上级行推荐优质项目优质客户,争取贷款规模的同时,筛选符合资产收益类理财产品发行条件的优质大中型客户,通过资产入池途径,缓解资金链紧张困境。

截至10月底,我行有7.01亿元入总行资产池。

代发中期票据15亿元、短期融资券14亿元。

4.优化信贷投向今年以来,在经济形势下行的情况下,我行积极调整信贷投入方向,将有限贷款优先投向绿色信贷、支农、科技信贷等重点项目,支持金义都市新区、城镇化、美丽乡村、城市基础设施、高等级公路等大客户、大项目。

5.开展“个转企”金融服务年活动为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满足其速效和结算需求并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我行和工商联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个转企”金融服务年活动,活动对列入“个转企”名单内的小微企业和通过工商验资通平台注册开户的企业提供全面的融资和结算服务,提供包括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享受利率优惠政策、开通货款绿色审批通道、实行开立帐户和资金结算产品的优惠套餐等服务措施。

6.积极支持“小上规”针对今年以来关于银行业支持个体经济和小微企业提升发展工作的相关指导意见,我行及时制定了金融服务相关措施。

对具有融资需求并符合我行信贷政策的“小上规”企业优先满足信贷规模,优先推荐使用我行创新型金融服务产品,并实行利率优惠。

同时对两类企业贷款开辟绿色审批通道,优先受理审批,并适当放宽审批条件。

另外适当减免企业的结算手续费。

二、深化金融服务活动取得主要成效及特色亮点(一)重点支持各级重点项目的推进今年以来,从总行到基层行均将信贷支持国家、省市级重点项目作为我行的重大社会责任和信贷投放的重要落脚点。

省分行将基层行对浙江省20××年扩大有效投资“411”重大项目营销拓展作为考核内容之一,并且建立了推进跟踪台账制度。

我行在省分行重点项目名单的基础上,增加了市政府公布的重点项目名单积极跟进,明确服务团队,取得明显成效。

截止10月,我行今年新增基本建设贷款和技术改造贷款6.92亿,余额达到38.85亿。

其中,对列入重点项目名录的“××市国家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综合试点项目”我行完成了11.8亿固定资产贷款投放(今年投放6.2亿);“××市浙中钢材机电石材综合市场”项目前期也给予了1.47亿技术改造贷款投放;“金东区江东区块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项目正在对其开发主体××市东顺科技产业开发服务有限公司进行2.3亿基本建设贷款项目评估及申报,预计明年初能够完成投放;浙江云山纺织印染有限公司采用先进喷气织机异地搬迁生产项目正在申报5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给予先期授信支持,项目贷款正在论证中。

与此同时,我行加大对企业生产结构调整、技术转型升级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且纳入市级重点建设的客户和项目的信贷投入。

其中浙江兰棉纺织有限公司投入技改贷款1.4亿;“浙中国际纺织品综合市场建设项目”授信3亿元,已投放2亿。

另外还通过我行推出的小企业固定资产购置贷款产品相继支持4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该产品与传统的固贷资产贷款相比,无论从贷款对象、贷款流程、贷款项目准入条件方面均放宽了条件和简化了流程,最大程度上满足小企业对资金小、急、频的特殊要求。

(二)大力支持地方经济转型升级1.争取更多的信贷资源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1)抓住机会向上级行争取更多的信贷规模,为此,我行从两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一是做好客户储备,客户储备是信贷新增投放的基础,结合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要求,选择符合地方政府产业支持重点行业和客户做好营销服务,积极地、及时地给予客户授信,形成足够数量的客户储备,为向上级行争取信贷规模提供合理和充分的理由;二是利用省行部分时段兄弟行投放不足的有利时机抢先投放,合理占用新增规模,截止10月底,我行系统内对公人民币贷款新增22.34亿,新增占比高达23.61%,大大高于9.95%的余额占比,是系统内新增投放最多的二级分行。

(2)调整存量结构,提高信贷投向实体经济的比例。

近几年,我行实体经济贷款占比逐年提高。

截止20××年10月,在我行对公信贷业务中,实体经济贷款占比达到了在80%以上,其他政府类和房地产占比逐年下降。

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自2007年最高时的22%下降到目前的5.49%;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逐年下降,目前余额仅不到18亿元,占比仅为4.98%。

除上述两类非实体经济和小部分机构客户外,我行对公贷款基本都投向了实体经济。

2.争取差别化信贷政策支持地方特色经济发展。

我行作为一级法人,各级分支行执行总行统一的风险偏好,因此在某些方面无法完全契合当地经济特征、特点,和地方政府支持方向也难以一致。

从20××年以来,我行统筹考虑××经济区域特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区域差别化信贷政策,先后已取得省分行在小企业投向上的政策倾斜和行业的差别化政策等。

目前区域投向以××本级为重点、百强县市永康、东阳为依托,着力发展武义、兰溪、浦江等区域。

行业投向方面,××本级以汽摩配制造、金属制品、交通设备制造等行业为主;永康以小五金、电动工具制造行业为主;东阳以建筑业、磁钢行业、红木家具制造业、医药化工业为主;兰溪市以纺织业也业为主;浦江以水晶、制锁、饰品行业为主;武义以五金制品、电动工具、休闲用品为主;磐安以塑料制品行业、绿色食品行业为主。

3.创新金融支持。

近年来,我行一直坚持金融创新,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

今年以来,在专利权质押等方面有所突破。

其中××长弓清洁用品有限公司是××为数不多的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为缓解公司技术研发资金和生产资金的困境。

我行积极和上级行进行沟通,联系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相关评估机构,成功向企业发放专利权质押贷款2000万元。

4.坚持绿色信贷支持经济发展的原则。

(1)“高减低增”做好结构调整,使产业更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加快存量信贷从“两高一剩”、“6+1”等控制行业及不符合节能减排和绿色信贷客户退出,投向国家重点扶持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以及新兴产业、服务业等领域的行业客户。

近几年,我行每年从“两高一剩”、“6+1”等控制行业退出信贷规模都在2亿以上,目前,我行上述行业客户仅剩两家,其余客户已完成信贷业务全部退出。

同时我行“节能减排、环保领域”贷款余额已达388039万元,比年初新增10334万元。

今年我行对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众泰控股集团及其关联企业给予额度授信13.2亿元,体现了我行绿色信贷原则。

(2)严格信贷管理,从严控制落后产能信贷投放,上收扩大产能项目的信贷审批权。

对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规定和国家明确要求淘汰的落后产能的违规在建项目,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

从严控制产能过剩、落后产能以及节能减排控制行业贷款审批权限,对于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硅、风电设备、铝冶炼、铜冶炼、铁合金等行业的新建项目贷款审批权,一律上收总行。

(3)践行绿色信贷理念,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机制。

对新客户新项目的准入实行核准制,核准准入满足节能减排要求,符合环保、土地等相关政策规定并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批、核准或备案。

实行严格的环保一票否决机制,不允许对环评不达标、不符合节能和环保规定的客户和项目发放贷款;对存量贷款中淘汰落后产能客户所涉及项目、环保不达标企业、出现重大环境风险或环保违规的客户,纳入年度退出客户名单制管理进行考核激励,确保按期信贷退出。

(三)加大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1.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和涉农企业的支持力度。

(1)近年来已累计发放6个新农村建设项目贷款近10亿元。

这些贷款的投放将促使我市加快实施村庄示范整治工程、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村庄绿化和安全饮用水等工作,使我市能够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工作,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2)我行紧跟国家经济形势,首推了城镇化建设贷款产品,我行也已完成投放首个城镇化建设贷款3亿元。

目前兰溪市4亿的城镇化建设贷款项目我行也正在组织申报中。

同时,今年我行还对原来我行并不熟悉和不愿涉足的农业行业客户加大了信贷投入力度,使我行在该行业的信贷投入逐步增加,虽然目前总量还不多,但是相信通过我行对该行业及客户特点的逐步认识到位,信贷投放将有量的飞跃。

2. 创新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1)创新服务对象,从锁定单一债务人向特定圈群关系人突破。

根据人民银行和市政府等相关金融工作要求,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我行积极开展针对“个转企”和“小上规”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

将“个转企”、“小上规”两类企业列入我行今年重点帮扶对象。

工作开展以来,我行积极与市工商局、市人行等相关部门对接,及时取得并更新两类特定群体企业名单。

至20××年10月底,我行累计向46家“个转企”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21亿元,累计向65家“小上规”小微企业发放贷款6.31亿元。

(2)创新产品及获客模式,改变以往一对一的客户营销模式,向流程贷款突破,实现批量营销、批量调查、批量授信的“团购”方式。

为进一步推进小企业业务零售化转型,满足存量结算类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批量拓展小微企业信贷客户群体,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众多小微企业发展,特别是服务于无抵质押物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建设银行总行创新推出了小微企业“信用贷-善融贷”,并于年初开始在我行试点。

该类信用类贷款产品,主要通过企业在建行结算记录积累信用,重点服务于熟悉的优质结算类小微企业客户,从而实现批量营销、批量调查和批量授信。

采用创新的“预授信”方式,对潜在信贷客户初步给予客户预授信额度,产品最高额度200万元。

该类产品的推出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有了一个完善的补充。

至20××年10月底,我行已累计为572家结算类小微企业进行了预授信,预授信总金额达2.51亿元。

在预授信基础上,通过营销已成功为37家小微企业办理“信用贷-善融贷”2017万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