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年七月号教育导刊】【上半月一、教育伦理学发展背景及其界定随着经济发展对社会伦理的影响,尤其是教育理论界对教育中许多伦理道德问题的反思,学者们对教育伦理学发展中的问题给予极大关注。
在我国,把教育伦理学作为应用伦理学或者作为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来进行系统研究,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
!"多年来,我国教育伦理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许多颇有力度的教育伦理学术之作相继问世。
从对教师伦理学的研究到对教育伦理学范畴的探析,再到对教育的伦理本性和伦理特性的深入挖掘,使教育伦理学的研究视域不断扩大,研究趋势逐步走向纵深和现实,在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上也形成了相对一致的共识。
总体上看,教育伦理学按其学科性质属应用伦理学领域的价值实践科学,是伦理学在教育领域得到研究和应用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中一切道德现象及其善恶矛盾。
它的研究范围,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多方位的教育状况,涵盖显形教育和隐形教育,涉及教育主体的思想和行为,总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关注点上至教育思想、观念,中至教育制度和规范,下至教育活动和评价。
也就是说,一切与教育有关的人和事,教育中的一切人和事,都在教育伦理学的视野内。
有的学者认为,教育伦理学不仅要关注生活中的教育伦理现象,还应重视教育伦理学基本原理研究;不仅要重视现实教育问题的研究,还应探索古今中外教育伦理思想的发展根基和历史的逻辑联系。
〔#〕对教育伦理学研究的目的,较多人认为是认识教育的道德意蕴,阐明教育伦理的道德意义,构建教育伦理的规范和体系,探索教育道德性的生成、本质和发展规律,指导和规约教育道德实践。
总之,教育伦理学的价值体系,可为迷茫的教育寻求伦理的路标和方向,使教育真正成为其本身。
作为事实科学和价值科学的统一,教育伦理学肩负着说明事实、揭示规律和确立价值、指导行为的多重使命。
教育伦理应具有怎样的价值功能?寻求科学教育伦理的合理性的依据是什么?这不仅关涉到教育伦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意义,而且也是教育伦〔摘要〕教育伦理学属于应用伦理学领域的价值实践科学。
教育伦理的价值功能在于使教育的本体价值得以最大效度地发挥,使人类对教育的需要得以更好的满足,使人的生命本质在教育中及其影响后得以真正提升。
这体现了教育伦理学的终极价值关怀。
其合理性依据是:合乎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符合人的发展规律,合乎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善的理念。
〔关键词〕教育伦理价值依据教育伦理:价值及其依据糜海波二五年七月号教育导刊】【上半月理学具有科学性、深刻性和现实性的内在需要,因此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究。
二、教育伦理的价值追求教育伦理作为一种特殊领域的伦理,也蕴含着善的理念和精神,它是教育运行在道义上和人性上处于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的条件和精神前提。
在价值形式上,它体现为教育者及被教育者在教育劳动中“应该”如何的价值和规范。
它对教育主客体与教育劳动有关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对教育劳动中社会关系的调节,进而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都具有积极意义。
在其现实性上,教育伦理指称的应是教育的合道德性,是伦理教育的现实表现,是教育的一种理想的道德生态。
它意味着伦理教育不仅是科学的,而且是人文的;不仅是生活的,而且是处于一种生命运动的和谐之中的。
教育伦理的价值功能,首先在于它使教育的本体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使人类对教育的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
这应是教育伦理学的终极价值关怀。
教育伦理的价值取决于教育的价值取向。
关于教育的价值,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归结为教育内在价值和教育外在价值。
前者以个人的发展为出发点,主张教育价值集中体现在促使主体全面自由发展,尤其是个体在人格、审美和精神生活领域里的自我实现、自我改造和自我超越;后者则以教育的社会效益为出发点,强调教育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适应和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从事社会物质和精神生产能力的各类劳动者。
古希腊伦理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必须遵从自然的顺序”,按照人的本性去实现个人的价值,把每个人生来就有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继承了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思想原则,主张把人的教育置于现代社会背景之中,特别是从现代人类文化成就的高度去加以培养。
〔!〕因此,发展人的主动精神和创造能力,便成为教师所要追求的教育价值。
中国传统的教育伦理价值观,不仅导致了中国文化科学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滞后,而且成为直接制约中国科技创新和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
现代科学的教育伦理价值观,主张教育确立合乎科学道德的价值取向,即人文主义倡导的教育目的首先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对教育伦理实体中教育价值主体具有根本性意义。
教育伦理学旨在确立一种正确的教育伦理价值观,引领教育实践,使教育活动成为一种价值创造活动,旨在通过人的发展来求得社会发展,又以社会发展来服务于人的发展,并以全体人的高度发展为最后归宿,使人的发展融于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之中。
我们应懂得,“世界是人的世界,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价值观离开了重视人这一本体价值,我们这个世界将是一个没有创造没有欢乐没有人的个性的沉寂空间。
”〔"〕教育伦理的价值功能,就在于使人的生命本质在教育中及其影响后得以真正展开和提升。
它是教育人性化的良好展现。
马克思在探讨人的本质学说时曾指出,“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结合体,体现在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具体的历史关系之中,体现为活动主体的自觉能动的创造特性,即人的主体性。
主体通过对客观物质世界以及对自身主观精神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以社会文明成果来确证人的本质力量。
人的创造性发展体现在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进步之上,体现在人对历史和现实的超越之中。
人通过实践活动表明人进行自我创造的主体性存在,而教育是人类实践的重要方式。
因此,教育应当成为人的主体性存在的重要实现形式。
换言之,教育的存在是为了展现人的本质力量,发展人的人性,而不是为了抑制人的本质的展开和提升,扼杀人的自由生长的本性。
诚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指出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
这应是教育的伦理精神前提。
教育应当是道德的教育,因为教育在本质上是向善的。
“教育的人文基础是对人性之善的执著追求。
”〔$〕教育伦理使教育回归善的本质,回归于对人的本质的真正观照。
“教育是否有利于调动主体的二五年七月号教育导刊】【上半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是教育伦理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在人学意义上,教育伦理就是要人们认识到教育是人的本质存在的基础和实践方式,以人的本质的理想实现为根本指归。
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不仅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且还是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
教育不仅要培养人的理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人性,使人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自由全面的最大程度的发展,使人真正成为人。
〔"〕因此,教育伦理性实践不是要培育一个完全符合社会静态模式的人,而是要创造一个完整的、合于社会动态运行的人,使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都得到发展。
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使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以最高显现。
教育者在促进对象生命本质实现的同时,也应使自身的生命本质得以升华。
这意味着教育的价值意义是双向互动的,教育的主客体都应在和谐的教育中走向人性的光辉。
这应是教育伦理的本质体现。
科学的教育伦理实现了教育的现实价值与理想价值的统一。
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的教育伦理是社会历史进步的精神保障。
因为伦理是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道德精神的母体。
三、教育伦理的合理性依据教育伦理作为对教育行为的一种道德规定,能够引导、规范和调节教育中主客体的思想和行为,协调教育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也可以指导和评价各类教育活动的开展。
这样,教育伦理就成为教育运行的理性杠杆。
然而,教育伦理要履行其使命,发挥其功能,使教育获得一种理想的效果,其本身就必须是科学合理的。
笔者认为,教育伦理的合理性应以如下几个方面为依据:(一)合乎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运动过程中内部因素的本质关系以及教育与外部事物之间的本质关系的反映。
而教育伦理则是基于教育实践之上充分把握教育规律所产生的科学思想、规则及其现实伦理秩序。
教育伦理只有符合教育规律才能应用于教育过程,并发挥其价值功效。
教育规律表现在教育与社会发展及其和人的发展的内在必然联系之中,而教育伦理合乎教育的发展规律,也就是既合乎人的发展规律,又合乎社会的发展规律。
如以民主平等为内核的教育民主化进程,其合理性在于它不仅是人的本性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从深层次上讲,这是教育规律运行的本质使然。
因此,教育伦理是人的本质、社会本质和教育本质相互作用、矛盾运动的结果。
(二)合乎人的发展规律教育伦理的目的是指向人的,它所蕴含的公理及道德精神使其能够成为教育的理性法则。
但教育伦理自身只有符合人的发展规律,才能发挥其对教育这个伦理实体的应有功效。
内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必须首先唤起人的内在道德需要,才可使人的发展获得实现。
因此,教育伦理的功能必须从规范、约束和限制人的外在行为转向激励主体内在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升华。
人的发展是人身心和谐发展的统一。
要全面促进人的生理、心智和德性的和谐发展,就需要一种和谐的教育。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没有和谐的教育,就没有和谐发展。
”〔#〕因此,教育伦理必须有助于和谐的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目标的创建。
人的发展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教育伦理强调教师要确立教育公平观念,没有任何偏见和歧视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以使各个互有差异的学生的潜能都得以充分挖掘。
这不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由于教育伦理要以符合人的发展规律为其合理性依据。
(三)合乎社会的发展规律教育伦理之所以离不开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因为教育的基本属性是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人,促进个体社会化,以使个体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社会特质的人,推动了社会历史二五年七月号教育导刊】【上半月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社会,又为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创设了新的基础。
尽管教育具有能动性,但教育的发展始终不能超越它所处的特定社会条件。
教育的社会性决定了教育伦理也必然要合乎社会的发展规律。
只有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教育伦理才含有真理性成分,也才能正确导引人们的行为,为教育发展指明合乎正义和公理的方向和路径。
总之,教育伦理必须符合人、教育、社会的发展规律,而人的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也都必须以科学合理的教育伦理为基础,并在其中得到真正统一。
(四)善的理念教育伦理作为对教育善的价值规定的科学,是以善为其存在基础的,它本身就是善的一种实践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