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道德滑坡现象和原因分析,道德滑坡与复兴儒家文化的 关系

中国的道德滑坡现象和原因分析,道德滑坡与复兴儒家文化的 关系

一、企业家道德:食品安全&商业利益上海福喜集团被曝“臭肉门”事件2014年7月20日,东方卫视披露,记者卧底两个多月发现,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的肉质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原料的行为。

由于事件性质恶劣,影响范围巨大,事件一经曝光便引发舆论关注,尤其以网络媒体为主的舆论更是上演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洋快餐”遭遇了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信任危机。

【评】苏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福喜制度化、常规化违法生产,相关部门和社会的监管不力要负一定责任,“很多政府部门对不良企业监管不够,即使查出来也是轻打两下。

一头是现实的利润,另一头是看不见的社会责任、经营伦理,没有良好道德感的企业家多半难以把握。

要让所有企业经营者看到,一旦犯错要付出极高成本,才能产生警示作用”。

其一,中国食品安全生产环境差,监管部门监管乏力,被查处的概率不高,助长了他们违法的侥幸心理。

如果这次不是媒体记者凭着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冒着生命危险当卧底去收集证据、去揭露,想靠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去发现,恐怕这家洋企业销售过期变质食品的卑劣手段不知还要延续多少年?其二,中国食品安全违法成本低,即便被发现了,罚款远不比上违法经营获利多,更不足以让企业因食品安全问题而关门破产,助长了洋企业的冒险心里。

在发达国家,对企业食品安全生产违法的处罚动辄能让一个企业关门破产,并禁止其终生从事该行业资格,甚至有牢狱之灾。

这样的处罚足以让食品违法生产企业震慑。

其三,上海福喜事件再次说明,对洋企业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大意,更不能被其外企耀眼身份遮盖了监管视线。

同时,政府更应及时加快食品安全立法进程,加大对食品领域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整治食品安全生产环境;完善监管考核机制,提高食品监管队伍的尽责履职意识和能力,中国食品安全才能希望,民众生命安全才有保障。

二、职业道德:高校机制&人性扭曲厦大“诱奸门”2014年7月10日,一个账号名为“青春大篷车”的博客,发布了帖子《对汀洋的声援——控诉厦门大学淫兽教师吴春明长期猥亵诱奸女学生(附床照)》。

贴中称,厦大文学院历史学系考古专业博导吴春明教授以学术经费开房,经常带女学生去酒店开房诱奸多名女生,还贴出吴春明裸露上身的床照。

文中提到:“吴春明利用女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敬仰,行不义之举。

将诱骗女学生当成其毕生事业,如饥似渴,孜孜不倦。

得手后施以小恩小惠(推荐发表论文或保研、发放补贴),立刻转向下一个目标。

多数女生事后只敢怒不敢言,更有不止一人因为受到吴春明的摧残,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精神恍惚,有的甚至割腕自杀。

”并称其是“衣冠禽兽行淫作恶”。

【评】目前高校处理内部问题的机制和程序还是难去官僚化,并没有公开可监督的预备方案和时间承诺,难怪大家不断催问和施压。

本质上,公众要求的,不是一个孤立的处分,而是长期可靠的机制公示:今后再有学生遇到这种事情,会知道该怎么做、能得到什么。

吕频(专栏作家,女权主义者):个案推动式处理未必能复制,在性骚扰问题上也一样。

所以对厦大方面来说,重要的不仅是给学生和公众一个结论,更是必要的机制性反思;而教育部门在立规约禁止性骚扰外,也要多在如何防治上着力。

对异性学生行为不端,是近年来一些教师师德底线缺失的表现之一。

尽管《教师法》对教师行为、师德有明确规定,但是,在我国现行的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的制度中,不仅导师权力过大,而且处于监管真空,导师手握“生死予夺”大权,可以凭借其评价权,肆无忌惮的“为难”学生,甚至为所欲为。

吴春明诱奸女学生,校方有失察之嫌,对这名博导道德的缺失,学校没有尽到监管之责。

显然,没有受到有效的约束权力,成了某些导师口中的春药,渐渐地诱奸成了“潜规则”,异性学生维权也难上加难。

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是师德建设的责任主体,高校主要负责人是师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因此,高校必须严格履行师德建设的主体责任,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并不是一句空话,首先,高校要加大《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的宣传力度,督促教师加强自我修养,自觉捍卫职业尊严。

其次,对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的制度设计进行反思,加强对导师权力的监控。

再次,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系,将师德考核落到实处。

最后,在违反师德行为的处置上,应当及时、公开、透明、公正,切勿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更不能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思。

三、政府形象:官员腐败&贪污受贿1.贪腐亲兄弟寻租父子兵原铁道部长刘志军因为严重违纪被中纪委调查,并被中组部免去铁道部党组书记一职曾引发广泛关注。

不少媒体在对刘志军落马本身给予关注的同时,也翻出了其胞弟、原武汉铁路分局副局长刘志祥的旧案。

2.一人落马,全家被端安徽省宿州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张治淮及其子、宿州市国土资源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原局长张冬因受贿超过2000万元,2012年,张治淮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张冬被判处无期徒刑。

3.冰凉的手铐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中纪委网站日前发布消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据媒体公开报道,涉嫌受贿被判死缓的原江西新余市人大主任周建华去年实名举报称,苏荣的妻子利用丈夫的影响力,联合原新余市委领导,干预新余市的土地买卖、工程招标,涉及金额数十亿。

四、社会公德:公益慈善&个人利益1.农夫山泉“捐赠门”8月11日,民政部主管的《公益时报》在头版刊登《农夫山泉“一分钱”捐赠受质疑》一文,再次引爆企业“诺而不捐”的争论。

【评】类似“农夫山泉”的事件在当下企业参与慈善行为中并不罕见。

在品牌和市场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公益营销模式,以赢得消费者好感。

只要能够献出一片爱心,是公益还是营销,消费者不会太计较。

在多元的社会价值下,人们对搭着慈善进行的营销已经宽容接纳,但关键是企业要“说了算”。

对于企业的“慈善承诺”,要保障其兑现,只等待道德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立法规范和监督机制。

2.余秋雨“诈捐门”《北京文学》杂志编辑在一篇博文中,对余秋雨宣称已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20万元提出质疑,表示其最终并没有兑现承诺,实际捐款不超过6万元。

【评】谁说慈善营销都是企业行为,个人也完全可以做得风生水起。

据一位圈里人说,现在一些文化明星和商业公司合作捐赠,捐赠人是文化明星,但由商业公司出面,钱也是商业公司出。

这样名人得了名气,商人做了广告;然后,公司拿名人的名换了钱,名人拿公司的钱换到名,这种“慈善营销”,绝对要更加高明。

回到秋雨诈捐的口水仗上,其实,捐多捐少是个人心意,本来也不能用多少来衡量爱心大小。

只是,打着慈善公益的旗号来搞个人宣传,如此作为,有失大师风范。

公众不断的质疑,逼出了一连串的个中内情。

无论最初的设想如何,最终承诺的捐赠是否到位,才是人们追问的最终目的。

沽名钓誉、以善谋私,余秋雨“诈捐门”只是让我们看到了发生在公益热潮中与这两个词有关的故事之一。

第二部分:原因剖析(一)经济体制改革,功力主义驱使人们对突如其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面对“繁荣”的局面,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接受;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可以昧着良心踩在别人的身上追逐名利、践踏道德。

功利主义使得人们公德淡漠。

(二)道德教育滞后——正面教育导向不明,反面警示教育不彰教师拜金主义和价值观念有偏向,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受到冲击,工作责任感下降;学校管理缺乏深层次,学校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措施不落实;目前对学生和教师的培养、考核中,学校的行政意图过于强烈,学生没有学生自治委员会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三)官德的失范,政治的腐败“官本位”的社会,大部分官员放纵自己的私欲,以至于道德败坏,便直接诱发刺激了社会风气公共道德的败坏;官员们公民权利意识的淡漠,法律意识、平等意识、责任意识的淡漠;体制的不健全,权力失去制约;世俗化和多元化的冲击.(四)公德的淡漠,人格的缺陷公民社会、公共空间的发育不良,高度集权的社会结构限制了民间性、自发性组织的生长奴性成分根深蒂固,缺乏维护公共权益、关心集体利益的公德心;权利的争夺和过分控制,形成了一些有悖于道德伦理的事第三部分:对策分析----------重点突出儒家文化1.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人本主义精神。

儒家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更多关注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强调如何做人,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通过个人的道德自我完善,实现人生的价值,从而形成了儒家文化注重人文、注重道德、注重感性的特点,并逐渐培养起一种道德的精神。

二是内圣外王精神。

内圣就是要重视对自我的关怀,追求自我道德的完善,也就要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把自己修炼成圣人,至少是按照圣人的标准去修炼。

外王就是要重视对群体的关怀,强调通过个人的积极入世把修炼的内圣功夫释放出来,服务于社会,贡献于国家,从而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

三是积极入世精神。

中国人很早就在对内在生命力量和外在环境变化的体验中,深刻领悟到了作为人的尊严、价值和意义。

儒家文化作为一种实践哲学、世俗哲学和人的哲学,主张积极入世,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儒家文化的内涵:“诚与信、和为贵、节且俭、仁和爱”2.儒家文化的特征——说明儒家文化如何防范道德滑坡重私德,轻公德;轻公德:只是适用于士大夫阶层,原因是:中国自古以来以农耕文化为主,道德以家庭为单位(儒家所谓的“五伦”有三个是亲属关系)重自律,轻他律;束缚住了人的本性和先天弱点,如向利性,自私。

重义务,轻权利;尊儒术的由来导致了它重公权,轻私权即应该以复兴儒家文化的名义,来正道德滑坡现象之实。

3.对策如何批判性的复兴“儒家文化”理论上:爱国,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为了政治正确,我们会先写古文中这些“优秀品质”的出处,然后写上中国共产党的相应理论)4.其他对策:一,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良好的道德氛围。

(主人翁心态心怀感恩乐于助人)二,国家必须加强对于法律的完善。

(法律空白法律擦边球自律与监督加大违法成本)三,要提高公民的辨别能力和认识水平。

(道德宣传科学文化水平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四,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总之,关于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涉及社会各个方面。

需要个人、社会、国家共同努力才能不断得到改善的一个艰巨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