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技术条件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技术条件

12
7 制作及施工要求
7.1 底板的制作、堆放、运输、吊装及叠合板的施工过程应遵守《混 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 版)的规定。 7.2 叠合板如需开洞,需在工厂生产中先在底板中预留孔洞(孔洞内 钢筋暂不切断),叠合层混凝土浇筑时留出孔洞,叠合板达到强度后 切除孔洞内钢筋。洞口处加强钢筋及开洞板承载能力由设计人员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7.3 底板上表面应做成凹凸不小于 4mm 的人工粗糙面。
( ) Mcy
=
1 1.5

A1 ⋅ f1yk ⋅ d1 + As ⋅ fsyk ⋅ ds
5) 桁架上弦筋失稳弯矩按下式计算:
V
=
2 1.5
•σ sf

Af
• sinφ
sin ϕ
6) 考虑桁架作用时预制底板截面惯性矩按下式计算:
( ) { ( )} { ( )} ( ) I0 = Ac •αE
hy − y0
2
3.1 本图集适用于环境类别为一类的建筑楼面板及屋面板(不包括阳 台、厨房和卫生间)。 3.2 本图集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及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 8 度地区的剪 力墙结构住宅(剪力墙厚度 200)。 3.3 本图集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的上述建筑结构。 3.4 本图集不适用于有振动的楼板。
4 设计基本要求与条件
As

N 4× 3× 65
5.6 构件制作及施工安装阶段验算
5.6.1 裂缝控制等级二级: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的构件受拉边缘混凝
8
土拉应力不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
预制底板正截面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应满足
σ ck ≤ 1.0 ftk
σ ck
=
Mk W0
5.6.2 钢筋桁架上弦筋受压失稳、上弦筋受拉及受压屈服、腹筋受剪
4.1 永久荷载 预制底板容重:26.0kN/m3
4.2 可变荷载 施工阶段可变荷载标准值 q1:1.5kN/m2;
4.3 荷载组合 4.3.1 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永久荷载分项系数γ G ,对由可变荷载效 应控制的组合取 1.2,对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取 1.35;可变荷载分 项系数γ Q ,取 1.4。 4.3.2 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ψc=0.7,准永久值系数ψq=0.4。 4.4 材料 4.4.1 混凝土:预制底板混凝土采用 C30,叠合层混凝土采用 C30。 4.4.2 钢筋:预制混凝土底板采用 HRB400 级热轧钢筋
临时支撑拆除应根据施工规范规定,一般保持连续两层有支撑。 7.9 施工均布荷载不应大于 1.5kN/m2,荷载不均匀时单板范围内折算 均布荷载不宜大于 1kN/m2,否则应采取加强措施。施工中应防止构 件受到冲击作用(以上施工均布荷载不包括均匀分布的叠合层混凝土 自重)。
4.7.5 编号原则:
4.8 钢筋桁架编号
5
钢筋桁架纵剖面及横剖面图 上伸出长度为 U1=5mm;下伸出长度为 U2=5mm; 节点间距均为 PS=200mm 桁架设计高度为 H1=叠合板厚-15-15-上部垂直桁架方向钢筋(单 向板按 6,双向板按 10 考虑)-下部垂直桁架方向钢筋(单向板 6, 双向板 8)
当受力筋为 10 时,下弦筋为 8。
上弦筋端部距板端距离:讨论
6
桁架编号原则:
样表 钢筋桁架材料表
钢筋桁架型号
上弦筋
下弦筋
腹筋
长度 根数 重量 长度 根数 重量 长度 根数 重量 钢筋重量
GHJ27-13-8-6-6
GHJ27-14-8-6-6
GHJ27-15-8-6-6
下弦筋长度=标志跨度-180
4.6.2 标志跨度 L:按 300 递进,从 2700~4200 共 6 种跨度
4.6.3 板 厚 度 h: 60+70 60+80 60+90
4.6.4 底板配筋:
4.6.5 分布钢筋:C6@200 4.6.6 编号原则:
4.7 双向板编号原则及参数
4
4.7.1 标志宽度 B: 1200mm、1500mm、1800mm、2000mm、2400mm 4.7.2 标志跨度 L:按 300 递进,从 3000~6000 共 11 种跨度 4.7.3 板厚度 h: 60+70 60+80 60+90 4.7.4 底板配筋:两个方向均按下列钢筋型号组合
考图集,设计人员可直接选用或调整选用,生产单位按图集生产,施 工单位按图集施工。
本图集仅给出叠合板预制底板厚度、底板配筋及桁架钢筋,由设 计人员根据板的实际受力情况选定叠合板预制底板厚度和现浇叠合 层厚度以及相应的预制底板配筋,由设计人员另行设计相应的叠合板 上部钢筋。
结合实际工程给出指导图集使用的示例。 2 技术条件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201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666-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2010 年版)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 50105-2010 3 图集适用范围
11
选法二:经楼板按双向板整体计算分析,在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 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情况下:
对于卧室 1,板厚为 130mm,跨度方向底板配筋为 C8@160,垂 直跨度方向底板配筋为 C 8@180,可选用 1DBS2-67-3624-22 和 2DBS1-67-3615-22 , 也 可 选 用 1DBS2-767-3618-22 和 2DBS1-67-3618-22。
失稳、底板钢筋受拉屈服验算
1) 考虑桁 架作用时预制底 板截面混凝土开 裂弯矩计算:
M cr = ftkW0
2)
桁架上弦筋屈服弯矩计算: Mty
=1 1.5Leabharlann f ykWc1 αE
3) 桁架上弦筋失稳弯矩按下式计算: Mtc = Asc ⋅σ sc ⋅ hs
4) 桁架下弦筋及板内受力钢筋屈服弯矩按下式计算:
上弦筋长度=标志跨度-180
腹筋节点数量=【下弦筋长度÷200】取整-1
5 设计准则
5.1 构件使用阶段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 50 年,重要性系 数 γ 0 = 1.0 。 5.2 施工阶段要求不大于 2 米设一道临时支撑,按整体受弯一阶段构 件设计。 5.3 预制底板钢筋保护层厚度为 15mm。预制底板端伸入墙或梁内 10mm。 5.4 设计工况及作用:
桁架钢筋上弦、下弦采用 HRB400 级热轧钢筋;腹筋采用 HPB300 级热轧光圆钢筋。 4.5 叠合板厚度:
3
4.5.1 预制底板 60;
4.5.2 现浇叠合层有 70、80、90 三种。
4.5.3
叠合板最小配筋率由 ρmin
=
45
ft fy
计算且不小于
0.15%。
表 1 叠合板最小配筋面积
板厚(预制底板+现浇层) 最小配筋面积(mm2)
7
5.4.1 图集仅提供底板配筋,故仅进行脱模、吊装及施工安装阶段验
算。
5.4.2 脱模验算时,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取预制底板自重标准值乘以
动力系数与脱模吸附力之和,且不小于构件自重标准值的 1.5 倍。其
中,动力系数取 1.2,脱模吸附力取 1.5kN/m2。
5.4.3 吊装验算时,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取预制底板自重标准值乘以
具,保证各点均匀受力。堆放及运输时,垫木或垫块的位置同吊点位
置。
5.5.2 吊钩计算: 根据《混凝土规范》当一个构件上设有四个吊钩
时,应按三个吊装点计算,在构件的自重标准值作用下,每个吊环按
2 个截面计算的钢筋应力不应大于 65 KN/m2。该规定适用于 HPB300
钢筋制作的吊环。每个吊装点有两根斜筋。
60+70 232.7
60+80 250.6
60+90 268.5
图集选用钢筋的面积
C 8@200 251
C 8@150 335
C 8@100 503
C 10@200 393
C 10@150 523
4.6 单向板编号原则及参数
4.6.1 标志宽度 B:1200mm、1500mm、1800mm、2000mm、2400mm
双向板拼板
单向板拼板 ④拼缝位置:对于单向板,可以在任意位置拼接;对于双向板当 整块板由三块板拼接而成时,拼缝位置在 0.2Ly~0.3 Ly,当整块板由 三块板拼接而成时,拼缝位置在 0.2Ly~0.4 Ly
10
6.3 选用示例 例一 某住宅平面如下,楼面面层永久荷载标准值 2.0kn/m2,楼 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2.0kn/m2,组合值系数 0.7,准永久值系数 0.4,
叠合板厚度 叠合板厚度 桁架钢筋高度 上部留出高度(至 上弦筋顶面)
60+70 88
49
单向板 60+80
98
59
60+90 108
69
60+70 82
45
桁架设计宽度(桁架下弦筋中心距离)为 80
双向板 60+80
92
55
60+90 102
65
下弦筋兼受力钢筋,不伸入支座;当受力筋为 8 时,下弦筋为 6;
2
+
y0 −
hy − h1
2
• A1 + y0 − hy − hs
2

As
αE
−1
+
y0

h1 2
2

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