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初探章小平任佩瑜邓贵平[摘要]我国景区管理多注重细节管理,很少从宏观的角度去思考景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结果很少找到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九寨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基于战略管理研究框架,分析了九寨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提出了战略目标,制定了战略体系,并对战略的实施和控制进行了探讨。
笔者试图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去探索实现景区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民族地区;九寨沟;可持续发展;管理战略;战略选择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09)06!0213!04作者简介:章小平(1963-),男,藏族,四川大学博士生,研究员,九寨沟管理局局长;任佩瑜,四川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川成都610064;邓贵平,九寨沟管理局科研处。
四川九寨沟623400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是人类经过实践探索和理性反思后在认识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可持续发展理论已成为指导旅游业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在巨大地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以前的文献主要是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环境容量的角度探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试图通过容量管理去控制旅游的负面影响,但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存在一定难度[1,2]。
我国景区管理理论注重细节管理,很少从宏观的角度去思考景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结果很少找到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本文以九寨沟为研究对象,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去探讨实现景区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一、九寨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的必要性(一)九寨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践行基础九寨沟地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不便的交通,脆弱的环境,稀缺的人才决定了发展旅游是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最佳方式。
九寨沟30多年的旅游发展实践表明:维系生态旅游是促进该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在推动民族地区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诸多方面的全面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全球呈现出人口、资源消耗的指数增长趋势,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出现了严重冲突。
气候变暖,资源枯竭,生态失衡已威胁到当代人类和后代人类的基本福祉。
从∀寂静的春天#到∀增长的极限#,全世界对发展的不断思考已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转向可持续模式,全球可持续发展思潮为九寨沟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践行基础和国际背景。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
前后签订了 京都议定书 等多项环境保护国际公约,并编制了 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
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建构和谐社会#是我国今后阶段性发展的具体目标。
∀科学发展观#已成为引导中国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指导思想。
它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中国国家发展导向为九寨沟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国内导向和智力支持。
在这个意义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将从根本上保障长期的生态安全、民族和谐与社会稳定。
国际、国内践行环境决定了九寨沟旅游景区管理战略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九寨沟景区管理的现状与差距九寨沟地处I U CN全球20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国西南山地。
因其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被列入 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1992)。
九寨沟景区从开发到现在已经30多年,在此期间赢得∀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和绿色环球21#三项国际桂冠,率先实行∀沟内游、沟外住#旅游发展模式、率先使用绿色观光车和生态厕所、率先实行网上订票、率先使用门禁智能系统,其管理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也深受游客好评,但距现代化的旅游目的地还存在较大差距。
美国的国家公园管理已有近140年的历史。
已经进入综合发展和科学管理阶段,提出了∀科学的公园和公园的科学#(science for parks,parks for science)的管理口号。
强调通过科学研究和管理,发挥公园的生态社会效益,维系其可持续发展[3,4,5]。
世界遗产公约 指出,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必须有效保护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公园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管理经费的短缺,偏重发挥国家公园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导致了部分国家公园环境退化和景观破坏[6,7,8]。
九寨沟景区管理和美国国家公园的对比,可发现当前景区发展主要存在问题有:(1)产品结构单一;(2)国际知名度不高;(3)信息化管理水平低;(4)品牌与效益失衡;(5)旅游高峰期环境压力大等。
现实旅游环境告诫我们,不进则退,九寨沟景区管理只有实施现代化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才能在世界旅游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九寨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一)战略环境分析环境分析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分析,其目的在于获取信息,以便对九寨沟可持续发展重大事情做出决策。
基于战略管理研究框架,我们对九寨沟的战略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见表1。
表1九寨沟战略环境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九寨沟外部机遇与威胁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威胁;内部优势明显,但产品结构有待完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科研合作有待加强。
(二)战略目标制定战略目标是根据对景区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的分析,在明确外部机遇与威胁和内部资源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对景区后期发展目标和应达到的水平的定位,正确的战略目标是评价和优选战略的重要依据。
1.总目标将九寨沟建设为现代化旅游目的地,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该目标分三步走:第一步,2011年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景区;第二步,2015年建设成为国际化旅游目的地;第三步,202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旅游目的地。
2.分目标(1)经济目标。
2011年,游客达到251万人,占全州游客总数的38%以上,其中海外游客占15%;门票收入达到5.5亿元(人民币),占全州旅游景区门票总收入的56%以上。
2015年,游客人数达到400万,占全州游客总数的43%,其中海外游客占22%;门票收入达到8亿元(人民币),占全州旅游景区门票总收入的60%。
2020年,游客人数达到430万,占全州游客总数的50%,其中海外游客占30%;门票收入达到9.2亿元(人民币),占全州旅游景区门票总收入的65%。
(2)生态环境目标。
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保;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实施碳);社区居民停止使用木材进行取能、风能和天然气作为生生物柴油、天然柴油或汽油作为燃料;低流量80%以上;社区居民生活污水、垃,保持∀零垃圾品牌#;85%以上;保持森林火灾零发监;保护好珍理;实现社区居民收入比;恢复重建扎如寺;提高社区居民受;为社区居民开辟健身场地,;鼓励社区居民制作和出售本地工;尊重和保护社俗,开展文化多样性调查,编制研究报告;帮助沟外社区居缩小景区内外居民收入差距。
(三)战略选择方案S W OT模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战略选择方法。
由于战略的核心是处理未知的未来,涉及的因素太多因而无法准确预测,只有从明确的目标逐步转向具体的战略才是客观合理的。
而最佳的战略应该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景区内部的优势和外部的机会,将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降到最低程度。
基于以上认识,见图1。
多元战略体系保护型发展:保护第一,发展第二,保护遗产原真性、完整性增长型发展: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努力,向现代化旅游目的地迈进和谐型发展:提升社区生活水平,加大社区参与;景区内外协调发展信息化:环境保护数字化,运营管理智能化,游客服务人性化精品化: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服务水平,打造旅游精品国际化:加强国际合作;资金、技术、管理理念海外输出多样化:延长旅游产业链,向其他景区和产业拓展文化提升:挖掘文化资源,提升旅游产品,∀自然和文化#两条腿走路人才提升:完善人才队伍,健全培训机制,激励人才创新图1九寨沟可持续发展多元战略体系只有这样九寨沟景区适宜增长型、精品化和国际化战略,才能进一步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景区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九寨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一)实施内容1.组织结构变革组织结构应该与战略相匹配,战略若发生变化,组织结构应作相应的变革。
为了实现战略目标,九寨沟管理局可以按照库特∃勒温(Kurt Le w in)模式分三阶段(解冻!变革!再冻结)循序渐进地对组织结构进行变革[9],其变革的主要内容有:由机械式组织向有机式组织转化;在直线职能型结构的基础上,辅以矩阵型和委员会结构;平衡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控制好管理幅度。
2.组织文化重塑组织文化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帮助组织成员明确战略目标,约束组织成员行为,激励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塑造组织整体形象,对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组织文化由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
[10]九寨沟管理局重塑组织文化包括以下内容:(1)精神文化的设计。
九寨沟管理局的精神文化可以概括为∀开拓创新,超越自我,锐意进取,精益求精#。
(2)行为文化的设计。
制定行为规范,完善规章制度。
行为规范强调标准化管理。
规章制度包括日常管理制度、薪酬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激励制度等内容。
(3)物质文化的实施。
通过局域网、图书室和阅览室等完善组织文化传播网络,营造组织文化学习氛围。
3.信息渠道畅通战略有效实施,需要组织全体成员了解战略目标、战略内容以及战略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准则、方法、程序等。
因此,为了让九寨沟管理局全体管理者和职工以及其他关心九寨沟发展的组织和个人都参与到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来,九寨沟管理局应该通过网络、杂志、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其战略制定的原因、依据、目标、实施内容、途径等,也只有信息渠道畅通,才能有效反馈战略实施情况。
4.激励制度完善调动组织员工实施战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组织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激励手段。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 erzberg)的∀双因素激励理论#九寨沟管理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建立与战略匹配的激励制度[11]:(1)运用保健因素原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如提供愉快的工作环境、改善员工的住房生活条件、帮助员工子女接受教育等。
(2)运用激励因素原理,尊重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
如向员工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或更多的培训,使员工不断充实可以向更高层次发展。
(3)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
除了满足员工合理的物质需求外,还应关心其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例如成就需要、归属需要和影响力需要等。
5.人才队伍壮大人才资源对战略成功实施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