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Simulink的直扩通信仿真研究

基于Simulink的直扩通信仿真研究

14.9l dB。
图4显示了信源信号、伪随机序列信号和信宿 信号,仿真最终的误码率为0.3%,因此直扩通信系 统模型满足仿真要求。
从图4可以看出信源信号和信宿信号发生了延 迟,因此在计算误码率的过程中要对误码率计算模 块的设定进行调整,否则就不会真实地反映出误码 率情况。
3.2抗干扰指标与误码率及信道信噪比的关系 抗干扰指标包括扩频增益和干扰容限。
均功率;N为噪声功率。 由Shannon公式可看出:在一定的信道容量
下,可通过增加信号带宽来减小发送信号功率,也可 通过增加发送信号功率来减小信号带宽。也就是
说,在信道容量不变的条件下,信号功率和信号带宽 可以互换。
收稿日期:2007—12—20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万方数据
第5期
牛海等:基于Simulink的直扩通信仿真研究
3 结论
通过原理分析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二次 相位差的单站无源定位方法,在使用长基线干涉仪
得到精度较高的相位差信息的同时,也解决了单个 长基线干涉仪相位差测量中的2兀模糊问题。
该算法计算比较简单,实现容易,具有很强的实 用性,是一种有效的定位方法,定位精度高,收敛速 度快,对于确定具体定位与跟踪系统战术指标具有 实用价值,其应用前景是令人鼓舞的。
r模型各个模块的设计。在给定的仿真条件下,对仿真模型进行了运行测试,结果符合预期效果。同时利用仿真模
型研究了直扩通信系统扩频增益、干扰容限与误码率及信道信噪比之间关系,为其抗十扰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直接序列扩频通信;增益;十扰容限
中图分类号:;TP391.9;TN914.42
文献标识码:A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
1.1 理论基础 扩频系统包括4种扩频方式:直接序列扩频、跳
频、跳时和线性调频。直接序列扩频是扩频技术的 基本方式之一。其理论基础源于香农定理:在高斯 白噪声干扰条件下,通信系统的极限传输速率(或称
信道容量)为:
C=Blogz(1+s/N)
(1)
式中:C为信道容量;B为信号带宽;S为信号平
信息速率提高扩频增益,例如语音压缩技术等,这样 可降低信息速率,从而提高系统的扩频增益。
所谓干扰容限,是指在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条
件下,接收机所能承受的干扰信号比有用信号高出 的分贝数,用M,表示,则:
Simulink是Matlab中的一个建立系统方框图 和基于方框图级的系统仿真环境,是一个对动态系 统进行建模、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的软件包。 使用Simulink可以更加方便地对系统进行可视化 建模,并进行基于时间流的系统级仿真,使得仿真系 统建模与工程中的方框图统一起来,并且通过可视 化模块近乎“实时”地将数据输入输出显示出来,使 得系统仿真工作大为方便。

匝围小[ 发信号卜—1 V

-厂五i石x]

图3信源子系统结构 仿真模型采用了先扩频后调制的方法,其运行 过程如下:信源信号与伪随机序列进行异或运算(扩 频),然后进入卷积编码器和缓存器,将扩频信号变 换成M—DPSK所需的向量信号,调制后的信号进入 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传输环境信噪比为~20 dB。 在接收端,信号首先经过M—DPSK解调器,然后与 伪随机序列进行异或运算(解扩)。由于信号在前面 的处理中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因此这时参与解扩的 伪随机序列信号必须有一定的延迟,以保证正常的 解扩。最后,通过误码率计算得出仿真结果。在信 号的处理中,信号数据类型发生了一定变化,为了满 足需要在仿真模型中加入了数据转换模块。
2008年10月 第3 1卷第5期
舰船电子对抗
SHIPBOARD ELECTRONIC c()uNTERMEAsuRE
Oct.2008 V01.31 No.5
基于Simulink的直扩通信仿真研究
牛 海,郑剑云,朱义胜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大连116018)
摘要:以扩频理论为基础,利用Matlab的可视化工具Simulink建立了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详细阐述
2006,28(1):55—59.
I!| ] Czarneeki Steven V,Johnson James A,Gray Clifford M,VerWys George A。Carl Gerst.Self—resolving LBI Triangulation[P].United States Patent:5835060,
O O O O O
误码率 O
O O O
图5扩频增益与误码率和信噪比的关系 (下转第16页)
16
舰船电子对抗
第31卷
处的目标,用12 s左右时间,定位点可以显著收敛 到10%,最后定位误差在2 km左右,定位精度达 2%,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图3试验场景 误差收敛曲线(相位随机误差10。)
图4误差收敛图
11
1.2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组成
图1为直扩系统的组成框图。由信源输出的信 号与伪随机码产生器产生的伪随机码进行相加,产 生速率与伪随机码速率相同的扩频序列,然后再用 扩频序列去调制载波。在接收端,接收到的扩频信 号经高放和混频后,用与发端同步的伪随机序列对
中频扩频调制信号进行相关解扩,然后再进行解调, 恢复出所传输的信息。对于干扰和噪声而言,由于 与伪随机码不相关,在相关解扩器的作用下,相当于 进行了一次扩频,其谱密度降低,这样就大大降低了 进入信号通频带内的干扰功率,使解调器的输入信 噪比和信于比提高。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图1直扩系统组成框图
1.3扩频增益与干扰容限
扩频增益与干扰容限是扩频系统的2个重要的 抗干扰指标。
在扩频系统中,传输信号在扩频和解扩的处理 过程中,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得到提高,这种扩频 处理得到的好处,称之为扩频系统的扩频增益,又称
为处理增益。其定义为接收相关处理器输出与输入
信噪比的比值,一般用分贝表示,即:
参考文献
口 ] william S M C,Iame B Y T,Vernon L B.A noise in— sengitive solution to an ambiguity problemin spectral estimation EJ].IEEE Trans.on AES,1989,25(5):729
q=1。lg丽So/Noi
(2)
M=Gp一[Ls+(号)。]
(4)
J’
式中:L:为系统内部损耗;(S/N)。为系统正常工
作时要求的最小输出信噪比;G。为系统的扩频
增益。
干扰容限直接反映了扩频系统接收机可能抵抗
的极限干扰强度,只有当干扰机的干扰功率超过干
扰容限后,才能对扩频系统形成干扰。
2 仿真实现
对于直扩系统,扩频增益为:
3仿真运行及结果分析
3.1 仿真运行
初始运行条件设定:信源速率100 b/s,幅值为 1;伪随机序列采用5级、周期为31的m序列,传输 速率为3.1 kb/s;载波频率为3 kHz,功率1 w;信 道信噪比为一20 dB;仿真时间为10 s。由公式(3) 可知,该仿真系统可获得3 1倍的扩频增益,即
2.1 Simulink
G,一鲁=簧

式中:B。为扩频信号射频带宽;B,为传输信息带宽; 尺,为伪随机码速率;R。为信息速率。
可见,直扩系统的扩频增益为扩频信号射频带
宽与传输信息带宽的比值,或为伪随机码速率与信 息速率的比值,即扩频系统的扩频倍数。一般情况 下,提高扩频增益可通过提高伪随机码的速率来实 现,但这样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因此,可通过降低
—732.
心 ] Kaufman M G.Radio interference phase channel eom— biner rood II[J].IEEE Trans.on Space Electronics and
Telemetry,1964,10(1):116—123.
口 ] 龚享铱,袁俊泉,苏令华.基于相位干涉仪阵列多组解 模糊的波达角估计算法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
O引 言
扩频通信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能,其多址 能力、保密、抗多径等功能也倍受人们的关注,其在 美空军通信卫星系统、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中的 应用充分显示了它们的抗干扰能力。本文利用 Matlab的可视化工具Simulink对直接序列通信系 统进行了仿真,对其扩频增益、干扰容限与误码率及 信道信噪比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直接序列扩频电 台在干扰环境下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2.2仿真模型建立与模块设计 根据直扩系统的原理,利用Simulink建立~个
先扩频后调制的直扩系统仿真模型,如图2所示。 基于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方便、直观,在仿真运 行的过程中可以实时地观察信号的变化。
万方数据
图2直扩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
12
舰船电子对抗
பைடு நூலகம்第31卷
信源子系统:在脉冲发生器控制下,触发产生2 种信号,“输出1”输出随机二进制整数作为信源信 号,“输出2”输出伪随机序列用于扩频和解扩,其初 始状态、采样时间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如图3 所示。
文章编号:CN32—1413(2008)05—0010—03
Simulation Study of The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Based on Simulink
NIU Hai,ZHENG Jian—yun,ZHU Yi—sheng
万方数据
图4仿真运行结果 首先,通过已建立的直扩通信系统模型来研究 扩频增益与误码率和信噪比的关系。增加扩频增益 的方法主要有2种:一种是降低信源的速率;另一种 是提高伪随机码的速率。这里采用后一种方法,保 持信源速率不变,通过提高伪随机码的速率来提高 扩频增益。将伪随机码的速率增加到31 kb/s,这时 伪随机码的速率与信息速率的比值为310,即扩频 增益为24.91 dB。分别在扩频增益为14.91 dB和 24.91 dB的情况下,通过不断改变信道信噪比运行 仿真模型得到误码率,进而说明扩频增益与信噪比 和误码率的关系。 从图5中可以看出,随着信噪比的增大,误码率 趋近于0,随着信噪比的增加,扩频增益不同的通信 系统分别趋近于某一特定误码率,而不是趋近于l, 扩频增益大的所趋近的误码率小。在信噪比较大的 时候,不同扩频增益所得到的误码率基本相同;当信 噪比达到较小阶段时,扩频增益较大的系统便显现 出在误码率上的优越性。 干扰容限与误码率、信噪比的关系与扩频增益 基本类似,可以通过公式(4)求得,这里不再赘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