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数学下册4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备课教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4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备课教案新人教版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第4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

3.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新课讲授】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1页第1行、第2行的内容。

教师板书:2.4∶1.6=60∶40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教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组织学生观察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并探究它们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两个外项的积是 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验证其他的比例有没有这个规律,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如:54∶0.5=1.2∶43
,两个外项的积是54×43
=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53=159
,3×15=5×9。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教师: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补充: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齐读两遍。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4.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两种方法: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两个比的两个外项之积是否等于两个比的内项之积。

【课堂作业】
教材第41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一说,全班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5题。

教学板书:
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反思:
1.在教学比例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中,应该特别强调哪部分是外项,哪部分是内项。

2.注意将比和比例进行对比,能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给学生自主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请同桌互相检验。

4.将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比例,可以为接下来的解比例学习打下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