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

延伸活动
1、记忆练习。
2、蒙上眼罩。
3、基础卡片。
4、合作操作。
5、用三段式教学法进行大小的名称练习。
二、红棒(长棒)
教具构成
1、 由10根红色的木制长方形棒构成,棒长从10cm至100cm,每根相差10cm,每根的横断面均为X。
2、工作毯1——2块 适用年龄 两岁半以上 基本操作
1、引导孩子,介绍长棒并准备工作毯。
一、视觉教具—粉红塔
教具构成
1、 由10个粉红色的木制立方体构成, 立方体的各边长度从10cm到1cm递减。最大的立方体体积为100cm3,最小的立方体仅1cm3
2、工作毯一块。
适用年龄 与日常生活练习并行,两岁半以上。
基本操作
1、介绍粉红塔,准备工作毯。
2、从粉红塔基座上拿取粉红塔,并示范粉红塔的拿法。用五指从塔顶抓拿最小的立方体,至于手心,再 将其余的立方体一一拿到工作毯上, 手势是呈现虎口捏住立方块, 拿取较大的立方体时可用两手托住底面 搬运。10个立方体不依顺序散置在工作毯上。
5、将最短的一根依次放到其他棒的末端,用双指比量长短差异,然后归回原位。
6、排完后仔细观察全体。
7、询问孩子:“要不要做做看呢?”把10根长棒随意放置,让孩子尝试练习。
8、工作结束后,协助孩子从最长的棒开始,按顺序将长棒放回教具架上。
错误控制 视觉上有明显的不协调。
直接目的
1、通过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长度的差异有正确的了解。
2、锻炼孩子的手部肌肉。
3、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性。
间接目的
1、增强孩子的专注力。
2、为数学教育对度量的认识和加减运算做间接准备。
3、为使用数棒做准备,是数量、基本运算以及十进位等的直接预备教具。 变化活动
1、以一个长度为基准,通过视觉把两根长棒组合成这个基本长度的练习。
2、以基准棒二分之一的长度的长棒来进行倍数的操作。
延伸活动
1、鼓励幼儿用粉红塔和棕色梯同红棒进行对比,比较它们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记忆游戏
3、通过把长棒垂直、平放叠高、搭建成扇形和迷宫等进行创造性变化,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三、视觉教具—插座圆柱体
教具构成:
木制圆柱体4组,外形类似枕木,上面有连着小圆柄的1 0个圆柱和10和圆穴。
1、 圆柱体A,圆柱高度一定,约厘米,直径以厘米递减,最粗厘米,最细1厘米。
3、老师坐在孩子的右边。
4、示范立方体的垒塔的方法。先选出最大的立方体,放在老师和孩子之间,再让孩子去比较其他的立方 体,选出次大的,将它放到最大的立方体之上。
5、按照顺序依次垒高,一直垒到最小的立方体为止。
6、搭完后,请幼儿从塔顶以及它的四周欣赏欣赏粉红塔的整体的协调感。
7、问孩子:“要不要做做看?”让孩子清楚地看到塔的拆除方法。一个一个慢慢地取下来,不需按顺序放 置。给孩子练习的机会。
间接目的
1、精神抑制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 具有三次元变化的粉红塔有10个立方体,为学习立方根做准备,它们是:13:23:33:43:53:63:
73:83:93:103。8个小立方体组成第二个立方体;27个小立方体组成第三个立方体;64个小立方体组 成第四个立方体……1000个小立方体组成第十个立方体(粉红塔的分解教具可进行此项工作)。
2、将抽出的圆柱散发,然后随意取圆柱嵌入,可不依照顺序操作。
3、此操作在操作一的基上进行。
错误控制:
每个圆柱只能嵌入相吻合的圆穴。
直接目的:
1、培养辨别大小的视觉能力,进而理解大小的概念。
2、培养用小肌肉控制动作的能力、灵巧性和手眼协调性。
间接目的:
1、培养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协作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2、间接为握笔写字做准备。
3、为以后学习数学做准备。
变化活动:
变化一
1、用两组圆柱体,组成倒V型排列。
2、将两组圆柱体的圆柱拿出并混合散发。
3、把圆柱体插回两个插座,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将所有圆柱体都插入插座中。
变化二
1、用三组圆柱体组成三角型排列。
2、把圆柱体全部拿出散放在三角形空隙内。
3、从顶点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将圆柱体全部插回插座。
2、把A拿过来,示范用三指捏,将最粗的圆柱抽起,放在插座的前面,其余的依次抽出,按顺序摆放。
3、示范找出和圆柱体相同的圆穴及嵌进圆柱的方法。从左边开始,拿起第一个圆柱,将援助底部和圆穴 进行比较,再将圆柱轻轻嵌入,依次把所有的圆柱嵌入。4、让孩子尝试,
5、整理圆柱体A,将教具放回原处。
操作二
1、准备工作和操作一相同。
2、示范长棒的拿法。两手握住最短长棒的两端,轻轻放在工作毯上。按同样方法顺次一根一根地拿其他
长棒。稍长的棒要握其稍内侧,并竖起来拿,以防碰到其他小朋友。1 0根长棒不依顺序散置于工作毯上,
但其左端要沿工作毯的左端对齐。
3、老师坐在孩子的右边。
4、示范长棒的排法。首先用眼睛找出最长的棒,放在工作毯另一半的最上端,然后再找次长的棒紧靠前 一根依顺序排列,排到最短的棒为止。让棒的最左端排列整齐。
2、 圆柱体B,圆柱直径一定,约厘米,高度以厘米递减,最高厘米,最低1厘米。
3、 圆柱体C,圆柱直径和高度同时递减,直径从厘米以到1厘米,高度从厘米到1厘米。
4、 圆柱体D,圆柱直径递减而高度递增,直径从厘米以到1厘米,高度从1厘米到厘米。 适用年龄两岁以上
基本操作一:
1、引导孩子,介绍插座圆柱体并准备桌子。
8、工作结束后,从最大的立方体开始,依顺序放回教具架上。
错误控制 在视觉上,塔的外形明显的不协调。
直接目的
1、帮助孩子理解大小,发展其视觉和肌肉的感觉度。
2、帮助孩子正确地获得对三次元空间差异变化的知觉。
3、锻炼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小肌肉动作的控制能力和灵巧性以及手眼协调性。
4、加强孩子手部和腿部肌肉的练习。
变化三
1、用四组圆柱体组成四方形排列。
2、把圆柱体全部拿出散放在四方形空隙内。
3、从左上端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将圆柱体全部插回插座。
延伸活动
1、记忆游戏
2、蒙眼游戏
3、 数学教育的间接预备(是理解十进制的准备教具)。
4、培养逻辑思考能力(顺序性) 。
变化活动
变化1——同棱垒高
(1)将立方体的两面以其夹角对齐,垂直向上积高。
(2)将1cm3的小立方体依次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排列,比较每个立方体之间的差别。
变化2将10个立方体水平排列,最大的一块在左边。
变化3可以排列成螺旋状及玫瑰花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