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5章3节 第三节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希腊哲学史课件
5章3节 第三节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希腊哲学史课件
• 感觉的内容并不具有客观性,而具有约定
俗成的性质。
• 近代的洛克提出了物体两种性质的区分,
这种区分最早可以追溯到德谟克利特。
• 德谟克利特在感觉与理智之间作出了区分,
他把感觉称为“暧昧认识”,把理智称为 “真理认识”。
• 德谟克利特的影像论是一种朴素的反映论,
但不是一种机械的反映论,他在一定程度 上看到了主体性因素对感觉制约。
生于前469年左右,鼎盛年约前420年,与普罗 塔哥拉、苏格拉底处于同一时代。马克思称他为 “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 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思想主要记录在亚氏几群学生
塞奥弗拉斯特的著作中,恩皮里柯和辛普里丘的 著作中也保留了一些。
二、灵魂和影像说
• 灵魂与肉体一样,都是由原子组成,只不过,组成灵
魂的原子要精致、光滑一些,组成灵魂的原子就是火 原子,火原子最精致、圆润,且不确定、具有能动性, 灵魂即努斯就是由火原子构成。这种看法,避免了阿 那克萨哥那二元论的矛盾。
过程,排除了超自然的、神学目的论因素,具有鲜 明的无神论的立场和坚定的科学精神。
• 原子论的思想为晚期的伊壁鸠鲁学派和古罗马时期
的卢克莱修所发扬光大,并启发了近代科学意义上 的原子论。
评价:
•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古代自然哲学所能达到的
最高峰,它以原子和虚空为本原,相对合理地解决 了“以”与“多”、“存在”与“非存在”、“变” 与“不变”之间的关系问题,对宇宙万物的多样性 和统一性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为对物质结构的 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 把宇宙万物的生灭变化理解为一个受必然性支配的
三、必然性(ananke,necessity)
• 留基波就曾经说:“没有意见事情是随便发生的,每一件事
情都有理由,并且是遵循必然性的。”德谟克利特继承和发 挥了这一思想,并把必然性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加以明确。
• 他把必然性单纯地理解为物理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任何事物
的产生只受这种必然性的支配,他舍弃了任何超自然的因素。
第三节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 原子论的思想先驱是留基波(Leucippus)。他
的出生地有三种说法:爱利亚、阿布德拉或米利 都。他的鼎盛年约前423年,比巴门尼德年轻, 比德谟克利特年长。
• 作为原子论的先驱,留基波提出了原子和虚空这
对概念,以此来说明万物的生灭过程。
•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是阿布德拉人,出
• 原子相互撞击,进而产生了一种漩涡运动。这种运动有两条
法则:
1. 同类相聚: 2. 原子及其合成物的轻重不同,运动方向则不同 。
也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没有假定神的作用,也 没有给目的论留下地盘。
四、社会道德学说
• 主张朴素的社会进化论; • 政治上拥护奴隶主民主制; • 道德上主张理性高于情欲,推崇精神生活的价值。
• 灵魂有两种功能:感觉和理智。 • 在认识论上,德谟克利特在恩培多克勒的流射说的基
础上,提出了影像说,用以说明认识(感觉)的产生 的机理和性质。
• 各种感官都能感受到物体的流射作用,由此得到的印
象,就被称为“影像”(eidolon,image)。影像是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全部认识的来源。
二、灵魂和影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