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6)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6)

本案例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标明了石油泄漏事件发生的地点、扩展的范围,分析
了事件造成的严重危害和清理污染工作的难度。因石油比水轻,入海后浮在水面上,扩展成
油膜,光亮的油膜由厚变薄,逐渐扩展,每升石油的扩展面积可达1 000一10 000平方米,
随后分裂为片状、带状油膜,随、迁移。石油氧化后的残
渣形成的沥青块,可以在海面上长期漂浮。
第二课时
二、水污染
1.概念:
P15
案例1震惊世界的水俣病
通过这个案例,需要能够掌握:
⑴污染物(该次污染):甲基汞
⑵污染发生过程:排入海湾的废水中含有的甲基汞经海洋生物的、放大
作用,在鱼体中含量很高。猫和人吃了中毒的鱼后,造成神经中毒。
⑶危害: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发生严重障碍,甚至造成死亡。
2.水体富营养化——淡水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或现象)之一
片片的“水花(水华)”,又称“藻花”(图2.4),在海洋上则称为“赤潮”(图2.5)。 ⑷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导致鱼类死亡原因分析:
1藻类有,鱼可能中毒身亡;
2表层水体的溶解氧达到过饱和状态,分压增高,会影响鱼体循环系统中溶解气体从血液中
逸出而形成气栓,阻碍血液流通而死亡;
3水体下层处于缺状态,鱼窒息死亡。(这是最主要的一点)
1.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
的、能力。
2.作用:人类自古以来,就把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是并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的
危害。为什么?
3.自净过程中的几种机理 (以天然水为例)
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 可以被一系列的、和过程所
净化(图2.1)。
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一一流动性强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
⑸湖泊演变成沼泽原理
P17图2.6示意图描述的是在重度富营养化的湖泊中,富集的植物营养素会使水藻大量滋生,
由于不能被鱼类食用或鱼类已死亡,自灭后的藻类成为新一代藻类的营养供体。因此,即使
切断营养物质的来源,湖泊水体生态也难以恢复。最终大量藻类沉积湖底,湖泊将演变为沼
泽。沼泽形成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无疑加剧了这一演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联系当地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强。
说明:1.自然界广泛存在净化作用。这里以了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重点说明。此外地理
环境对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也具有净化作用,它们的净化机理具有相似性。
2.不论何种水体,其自净能力都是 有限度的。
5.自净作用的意义:
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指导人类的活动。例如,合理安排
生产布局,减少人工处理污染物的费用等。以 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第一课时Hale Waihona Puke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
提问:1。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2.环境污染的类型有哪些?
新课: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双重保障作用:
一方面提供、满足人
类、的需要,
另一方面,环境具有、和改变人类代谢产物的能力,
即能力。
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
果。
⑷危害:石油污染海洋,会给被污染区域的生物带来灭顶之灾。油污染能直接导致
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
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和,并阻碍海藻
的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石油在氧化分
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案例3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
变的进程。
案例2太湖的富营养化现象
通过这个案例,需要能够理解:
本案例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我国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和原因。从太湖周边地区图可以
发现,太湖流域内小城镇密布,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人口的快速发展。太湖的污染与城市 化进程的加快密切相关,是整个流域区域污染的焦点和缩影。
思考:
1•导致太湖出现这种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质是什么?
思考根据案例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此次海洋污染事件的污染物及其来源是什么?
2
2•试说明此次污染造成的危害。
2•这些污染物质是从哪里来的?
3
•太湖富营养化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4
•太湖流域污染区域防治的治理措施(补充)
3.海洋水体污染一一石油泄露
⑵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
⑶原因:近海石油的
开、禾廿过程中,大量
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海洋。其中大型和超大型油
轮事故,经常引发附近海域严重污染的急性事件,对海洋和附近海岸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后
⑴污染物:植物营养素氮、磷等
⑵形成条件:较为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
性,自净能力, 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 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
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生物群落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⑶“藻花”与“赤潮” :和等营养物质,在湖泊等缓流水体内积聚到一
定程度后,藻类就迅速繁殖,尤以蓝藻、绿藻占优势。此时,湖面可出现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