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动态分析(课堂PPT)
导数曲线反映的是累计产量与生产水油比的关系
23
2、水驱特征曲线
驱替特征曲线有六种表达式
(c)西帕切夫水驱曲线
Lp
Np
a bLp
Npb 11 a(1fw)
导数曲线反映的是累计产量与含油率的关系
24
一、注2、水水开驱发特指征标曲宏线观分析
驱替特征曲线有六种表达式
(d)卓诺夫水驱曲线
LgpLabNp
7
一、注水开发指标宏观分析
2、阶段水驱指数:阶段注水量减阶段产水量 比上阶段产油量(地下体积)
SI
Qiw Q pw
Q p0
B0 r0
或 SI (RZ1)(B r001fwfw)Rz
从地下采一方原油要多少方体积的水来
置换。当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注水开发时
体积系数BO要用两相体积系数。
8
一、注水开发指标宏观分析
19
综合含水%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综合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濮城沙一下 濮城沙2上1 文明寨 文58 文10
10
20
30
40
50
60
采出程度%
20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应用室内实验水驱的资料应该注意: 一是岩样小,即相对均质波及系数大 二是注入倍数高油田实际生产达不到 三是实验用的原油与油藏不一致(油水粘度比 不一样) 四是实验温度达不到油藏实际温度
21
一、注水开发指标宏观分析
2、水驱特征曲线
驱替特征曲线有六种表达式
(a)纳札洛夫水驱曲线
Lp Np
a bWb
Np
11
b
(a1)1(fw) fw
导数曲线反映的是累计产量与生产油水比的关系
22
2、水驱特征曲线
驱替特征曲线有六种表达式
(b)马克莫夫一童宪章曲线
Lgw p abNp
N pb 1L0 g .4 b3(1 4 fw f3 w)a
4
微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析内容
4、地层压力分析:原始地层压力、饱和压力、目 前地层压力、流压、合理生产层差、保持地层压力界 限。 5、现层系、井网对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阶段适应 性分析:现层系、井网对构造、储层发育分布、沉积 微相、物层性质、剩余油分布适应性。 6、注采比、注水结构合理性分析。
5
提出改善开发效果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
1、调整思路,思路要清晰 2、调整工作内容,工作量 3、调整效果预测
6
一、注水开发指标宏观分析
(一)存水率与水驱指数
1、阶段存水率:阶段注水量减阶段产水量比 上阶段注水量,表达式:
Cf
Qiw Qpw Qiw
或
1
Cf
1
Rz(1
B0 r0
(1 fw) fw
做存水率Cf与fw(含水率),Cf与t(时 间),Cf与η(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L(1 g fw fwC )7.5(RE R)1.6 9 a
10
11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对公式引入初始条件:当fw=0,则R=0,得 Lgc=7.5ER+1.69+a
对公式引入边界条件:当fw=98%,则R=ER得 Lg(49+c)=1.69+a
对两个新公式联立求解得: C=49/(107.5ER—1) a=Lgc+7.5ER—1.69
油藏动态分析
2006年
1
我们通常进行的油藏动态分析包含 两部分内容:一是开发效果分析,二是 原因分析。即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
宏观分析:一是分析开发效果好和 差,二是进行开发指标的预测。
微观分析:一是分析开发效果好或 差的原因,二是为改善开发效果提供决 策依据及提出工作内容和工作量。
2
宏观分析内容
1、注水开发动态分指标分析:存水率、水驱指数、 水驱曲线预测采收率及其他注水开发指标。 2、产量递减规律分析:产量递减类型、剩余可采 储量开采期、预测采收率。 3、物质平衡法分析:动态计算原始地质储量(动 用地质储量)、驱替类型、边底水入侵量等。
3
微观分析内容
1、储层的物理性质分析:孔隙度、渗透 率、孔隙结构、胶结成份及含量。润湿性等 (包括敏感性分析) 2、储层流体性质分析:原油物理性、化 学性质、地质水性质。 3、室内水驱的试验资料分析:相对渗透 率曲线、水驱油效率。
凹型: LgRABLgfw
15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四种过渡型曲线
Lg(1-R)=A+BLg(1-fw) (凸S型)
R=A+ BLg(1-fw)
Lg(1-R)=A+B fw
Lg R= A+B fw
(凹S型)
16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应用本油田(油藏)数据按七种形式线性回归 求出A和B。七种形式中选出三种相关系数较高的表 达式,然后将含水率fw=98%代入求出相应的R98, 最后分析判断哪个R98最接近油田实际情况就选用哪 个。
12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给出不同的ER可以求a、c值
不同采收率对应的校正系数值
ER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c 1.60012 0.66226 0.27711 0.11647 0.04905 0.02067 0.00872 0.00367 0.00155
a 0.01415 0.00603 0.00265 0.00123 0.00063 0.00038 0.00027 0.00023 0.00021
17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影响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形态的理 论因素有:孔隙结构、润湿性、原油粘度等。 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因素除理论因素外还包 括油藏平面和层间非均质影响。
18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孔隙结构、润湿性、原油粘度影响的是水 驱油效率。 油藏平面非均质、层间非均质影响的是波 及系数。 含水与采出程度的形态反映的是水驱油效 率和波及系数的综合效果。
(二)水驱曲线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1)童宪章图版法 童宪章公式:
fw
L(g 1f
w )7.5(RER)1.69
9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童宪章图版存在的问题:一是公式中的 系数“7.5”,在不同类型油藏不都是 “7.5”。二是图版在采收率低采出程度 为零时,含水率就较高了,与生产实际不 符。对童先生的公式进行修改得:
13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2)油田含水率变化规律有七种数学 表达式,即含水率与采出程度有七种形 态关系曲线。
其中典型曲线有三种,其他四种为 三种典型曲线之间过渡型。
14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三种典型曲线为凸型、S型、凹型。
凸型: LgR ABL-gf(w1) S型: RABlg( fw )
1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