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团队如何修炼内功

管理团队如何修炼内功

管理团队如何修炼内功【成长工程】管理团队如何修炼内功张恒杰中小企业管理团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它对企业创造财富、把握方向、提升绩效具有重大影响。

中小企业管理团队包括哪些人呢?部分大中型企业管理团队的通行组合是:公司董事会成员(不含群众代表);公司监事会成员(不含群众代表);公司经理、副经理;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助理;公司重要部门负责人。

由于企业规模、产业特点不同,企业经营管理团队的组合应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来确定,最合适的就是最科学的。

国外大中型企业多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为什么呢?因为家族企业的老板因能力或精力有限,需要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来为他打点好企业。

这些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既要对老板负责,还不能追求股权,不能想当所有者,因此,职业经理人制度应运而生。

后来,许多家族企业开始让经理人持股,因为让经理人一生为老板打工,有些老板于心不忍。

一些既有智力又有能力的人,到了一定阶段后,个人价值追求就会发生变化。

他们自认为费尽心机地搞好了企业经营管理,创造了财富,可都是老板的,年薪高低还是由老板看着给,自己是“奴仆”。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对“雇佣劳动”这个词很反感,他把员工当合伙人,实施责权利变革,连员工都成为股东了,何况经营管理团队的核心成员呢。

家族企业在做大做优做强的过程中,在资本制度上开始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在产业结构上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在发展机制上向团队建设和人本管理方向发展。

所以,传统市场经济国家也开始用管理团队建设替代单一经理人的制度。

他们共同的做法是:在企业成长发展中,适时建立管理团队,把经理人作为管理团队的核心,不断提升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让这个团队不断成长、壮大。

对此,中外企业正在接轨,我国各种所有制、各种组织形式企业正在接轨,而且在管理理念、方法,制度、机制上正在转型与变革。

在金融危机之下,企业管理团队成员举止各异。

有的浮躁不安,怨天尤人;有的被动应付,天天盼着“形势好转”;更多的人一如既往、忙碌不堪;有上进心的人们正在调整、反思、苦练内功。

古人苦练内功,是韬光养晦,修身养性。

当今市场的竞争,表现在商品、科技、服务上,体现在资本、资源、体制上,实质上是人与人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

中小企业管理团队的提升、修炼,是管理团队担起责任、实现价值、促进企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业者,都有大彻大悟的修炼。

中小企业管理团队在苦练内功时,要学学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学。

希尔在总结500位成功和失败人士的经验教训后,提出了十七项成功法则。

他说,成功学是一个经济的哲学,是帮助人脱离贫困、实现经济富裕的方法,是完善和丰富人生的大学问。

现代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不知道“学习型组织”的人很少,但读过《第五项修炼》的人可能不多。

美国企业界把彼德·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喻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

管理的“圣经”是什么呢?是规律,是行为准则。

《圣经》宣扬好人好事,鞭笞人间丑恶行径。

我们的修炼,不见得照抄美国企业修炼的内容,但前人在实践中寻觅出来的科学规律、辨证方法、哲学思想是永恒的,我们不管它是中国的、日本的,还是美国的、英国的,谁说的对,谁揭示的是真理,我们就学谁的。

松下幸之助被世界誉为“经营之神”和“成功学大师”,他在70年的经营中,悟出了人和企业的经营之道、成功之道。

上世纪九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优秀企业家们,知道松下幸之助的人很多,学习松下经验的不少。

当时,日本树立过两个典范人物,一个是阿信,她是艰苦创业的代表;另一个是松下幸之助,他把一个把一穷二白的家族企业发展为世界第一。

读读松下经营管理全集,您会系统了解松下的经营理念、管理秘诀、成长经验和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走向成功。

中小企业管理团队修炼内功,应体现时代特色。

要针对当今企业面临的难题,找到对策、途径、方法,要突出自身特点。

新形势之下,我们应从以下十个方面入手修炼内功。

第一项修炼:终生学习,超越自我《第五项修炼》的第一项是“自我超越”。

它的含义是:管理团队要不断认识并加深个人学习的真正愿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一个人的知识、阅历、能力是有限的。

有些人在取得一定成绩后,忘乎所以、目空一切、固步自封,他们或迟或早都陷入了困境。

唯有终身学习,自觉地观察现实,勇于实践,以全身心精力和极大的热忱投入到事业中,不断创造和超越,摆脱自身局限性,善于学习他人经验,持之以恒地拼搏奋斗,他的事业才能成功。

一个人学习的意愿与能力,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作为。

松下幸之助小学四年未毕业就去学徒打工,可他终生学习,干到老、学到老,他对中日名人名事了如指掌,对中国文化运用自如。

他曾赴美国学习福特汽车、通用汽车、通用电器和其他同行们的经验。

当他得知通用电器收音机单价相当于员工两天的工资后,对比松下产品,当时松下收音机单价相当于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他找到了自己的差距,便以拼命的精神搞研发,终于生产出单价相当于工人一天多工资的性能稳定的收音机。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大萧条”中,他提出“自来水经营哲学”,并把它变为员工都乐意按受的经营理念。

松下生产销售的一系列物美价廉的电器产品,如电尉斗、电池、收音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吸尘器等等,以往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的,如今已成为大众化电器系列产品。

“要谦虚,不要骄傲”,这是日本京瓷公司创始人稻盛和夫在2008年应对“大萧条”的一次研讨会上发表《经营者的六项精进》演讲中的第二项精进。

他说,这并不单单是针对成功后骄傲自大的人提出的,而是要求经营者在从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

第二项修炼:理念先进,目标明确理念,即经营管理理念。

松下幸之助在总结六十年经验时指出:经营理念非常重要。

公司对于“为什么存在”、“经营的目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来经营”等问题,必须有一个完整而基本的观念。

技术、销售、资本、人事规划对公司的经营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建立正确的经营理念。

理念先进的含义是,抛弃落后的经营理念,树立科学、先进的经营理念。

比如提倡诚实守信、以人为本、团队精神、共同成长、保护环境、合作共赢等理念,摒弃不择手段的赢利观、恶劣的竞争手段、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观等等。

拿破仑·希尔成功法则的第一项是“有明确的目标”。

希尔主张一个人要摆脱漫无边际的拼挣,及早寻找终身事业。

如果一个人到老了还不知道一生奋斗的事业是什么,很可能东拼西杀,最终无事业可成。

企业必须有目标。

企业目标是为实现和完成企业使命而采取的行动承诺。

世界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的目标偏了,比如一味强调利润,会误导管理者采用“糟糕的经营方式”。

目标是实现未来的手段;目标不是口号,是用来衡量企业绩效的标准;目标是分配任务的基础,决定企业的活动(采取的措施);目标决定企业的组织架构,也决定资源的配置。

企业目标确立以后,管理团队的成员要以企业目标为基准,确立自己的目标,找准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己的责任。

《第五项修炼》的第三项是“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企业领导人把个人愿望转化为组织包括广大员工的共同愿望。

微软的共同愿景是,“让每个桌子、每个家庭一台电脑,每天我们都在寻找提高和丰富人类生活的技术。

”福特汽车的愿景是,“使汽车大众化”。

沃尔玛的愿景是,“使平民大众有机会购买富人购买的商品”。

丰田汽车的愿景是,“让汽车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让公司与国际社会协调发展,让个人与社会共同进步”。

第三项修炼:品质优秀,追求卓越《第五项修炼》的第二项是“改善心智模式”。

企业家或经营者必须善于改变心智模式,经常反省自己心中隐藏的、强有力的心智模式。

把镜子转向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

松下幸之助主张,骨干员工都要进行“三观”修炼。

“三观”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做人讲品质,做事先做人。

要联系群众、作风民主,善待员工。

要弃恶扬善、抑制私欲、知道感恩。

松下先生说,“三观”修炼是人成长的根基。

做人首先要了解人性尊严,明白人生道理,正确地认识自己、判断自己,确立人生价值观。

中小企业管理团队要以唯物、辩证、求实、创新的观点认识和处理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要把保证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当作第一责任,要勇于承当对社会、消费者、客户、员工、股东的责任。

《国富论》把原始资本主义财富生成的观念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作者亚当·斯密把道德与财富看得同等重要。

松下幸之助说,“道德给人智慧与力量”。

华为和蒙牛最重要的一个信条就是,“小胜凭智(慧),大胜靠德(道德)”。

远大空调的道德经营,为企业成长发展付出了代价,张跃的“七不一没有”(不污染环境、不剽窃技术、不蒙骗客户、不恶性竞争、不搞三角债、不偷税、不行贿、没有昧良心行为)曾被那些把道德当儿戏的人所耻笑。

企业经营管理的底线是道德,当今依然如此,雷曼兄弟银行都有160年的历史了,如今又出现极度贪婪的重病。

三鹿奶粉和中国乳品业的病根,就是走出了道德底线。

温总理大声疾呼:我希望企业家们的身上要流着“有道德的血液”!追求私欲、贪图安逸、见利忘义、胸无大志的人,轻言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不是非得做全球第一、全国第一、全市第一,它是做好、做强、做优、做大的思想基础。

松下幸之助说,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做好、做优的心气,不能轻意放弃。

放弃或低标准,很难把事做成。

松下幸之助在寻找接班人和培育经营管理人才时,十分注重人的意志和热忱这两个品质。

他认为,做事业仅靠智慧和决策是不够的,要有非做不可的决心和热忱,热忱是一切的前提。

如果有热忱,学习、技术、知识都能活起来。

意志,主要体现在我要“拼命干”和“永不放弃”这两个精神上。

稻盛和夫《经营者的六项精进》的第一项是“付出不逊于任何人的努力”,其中讲到要拼命工作。

他说,这能磨练人的心绪、心志,造就纯粹而优秀的人格,它能磨练人的灵魂,激励人的成长。

第四项修炼:具有团队精神现代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中包括企业凝聚力。

欧美企业一开始并不讲团队精神。

德鲁克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一书,可谓现代企业管理的纲领,书中并没有提团队精神,他讲的是“组织精神”。

他认为,组织精神决定员工是否愿意完成工作、为实现目标而付出努力、全力以赴,具有奉献精神;组织精神植根于道德,建立在诚实、正直的品格上,它是让企业具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企业精神。

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日本企业快速发展的业绩令欧美企业界震惊。

欧美企业到日本取经时发现,他们与日本企业的差距就是团队精神。

于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欧美优秀企业以构建企业文化为突破口,着力培育团队精神。

松下电器的团队情神闻名于世。

松下幸之助提出:企业需要团队精神,不是每个人只管做自己的事,追求自己的成长,大家要心连心,通力合作,朝共同的使命和目标而奋斗。

松下员工要“同甘共苦、互助合作、团结一致、互相呼应”。

《第五项修炼》的第四项是“团体学习”,内容是先讲团队精神,后讲团体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