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水结冰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B .凝固C .液化D .凝华2.女高的“高”是指声音的( )A .速度快B .音色好C .音调高D .响度大3.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 .日食B .黑板“反光”C .桥在水中的倒影D .池水看起来变浅4.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 .摩托车装有消声器B .城市路旁设有隔声板C .工人带防噪声耳罩D .考场附近禁止鸣笛5.小明和爸爸、妈妈乘游艇在松花江上逆流而上,小明认为爸爸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 .妈妈B .小明C .游艇D .岸边的树6.如图所示,表示近视眼及矫正的图是(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7.如图所示,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竖直放置,乙倾斜放置,此时液面恰好相平,比较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下列正确的是( )A .ρρ甲乙>B .ρρ<甲乙C .ρρ=甲乙D .无法判断8.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 处,则可在另一侧得到一个( )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9.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的是( )A .B .C .D .10.将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空心铁球和铝球分别注满水(ρρ>铁铝),再比较它们的质量,则( )A .铁球质量大B .铝球质量大C .两球质量一样大D .无法判断11.小明在操场上跑步,听到同学的加油声是通过_____传到他耳里;以他为参照物,旁边的树是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2.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 m 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_____m ,若她远离平面镜,则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 13.冬天,常看到楼道里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
因为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_____,密度_____,体积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现在爆破,由于采用“微爆破”技术,爆破中产生的声音很小,这是在_____处减弱噪声,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5.在军事题材的电影中常看到指挥员手拿透镜在地图上看,通过它可以看到正立、_____的“地图”,这种透镜实际是_____透镜。
16.自拍杆给旅游者带来方便。
如图所示,当自拍杆拉长时,可以_____物距,_____像的大小,从而____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均选填“增大”或“减小”)17.如图,一束光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
当水面上升时,入射角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底的光斑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18.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从图像可知,_____车的速度大;10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_____m。
19.小明准备利用假期从距北京2160km的某地到北京参观游览。
他在火车站咨询得到的信息:本地前往北京有高铁车和特快列车两种乘车方式可供选择。
高铁车的平均速度是216km/h,乘坐高铁车要比乘坐特快列车少用6小时。
求:(1)乘坐高铁车到北京所需的时间。
(2)乘坐特快列车的平均速度。
20.一个空瓶子质量是100g,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600g,装满某种液体时的总质量是500g,求:(1)该瓶子的容积。
(2)这种液体的密度。
21.如图,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两个与音叉接触的乒乓球都将会弹起。
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还能说明声波传递_____;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不能弹起的是_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的乒乓球。
22.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A、B两种物质进行了探究。
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_____,A物质的密度与B物质密度的之比_____。
23.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按照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器材更合理。
(2)水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若水停止吸热,水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
(3)图丙a 、b是给水加热过程中出现的情景,则这两种情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选填“b→a”或“a→b”)。
(4)实验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
(写出一种即可)24.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ON 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转动。
(1)如图甲所示,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方向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
当入射光EO向ON靠近的过程中,发现反射光O F_____ ON(选填“远离”或“靠近”)。
为了精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除了图中的器材和刻度尺,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 。
(2)如图乙所示,保持左侧纸板和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将右侧纸板绕ON向后转动,此时在右侧纸板上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这是因为:_____ 。
(3)如图丙所示,射向平面镜的一束光AO经镜面反射后沿水平方向OB射出,图中ON是∠AOB的角平分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放置的位置并标出入射角α。
(______)25.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_____关系。
(2)在寻找A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A”或“B”)这一侧观察。
(3)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录蜡烛A、蜡烛B的位置。
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图乙所示。
蜡烛A位于2位置时的像在_____点;蜡烛A由2位置移到3位置,像的大小_____。
(4)人看到蜡烛像是由于反射光进入人眼,请在图丙中画出与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______)26.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1)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上。
(2)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
(3)如图乙所示,他通过凸透镜能观察到窗外远处景物清晰的_____(选填“实”或“虚”)像,像的位置在凸透镜的_____(选填“左”或“右”)侧;然后他又把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放在同一位置,继续观察窗外远处的同一景物,焦距_____(选填“长”或“短”)的凸透镜所成的像更大些。
(4)在图丙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____)27.实验小组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先将_____移至零刻度处,然后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_____g;再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体积是_____cm3,石块的密度是_____g/cm3;(3)如图先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然后从量筒中取出小石块直接测量质量,所测的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1.B【解析】【详解】“水结冰”,物质是从液态变成固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故B选项正确.2.C【解析】【分析】【详解】女高音的“高”是指声音振动的频率高,声音听起来尖细,即音调高,故选C。
3.D【解析】【详解】A.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黑板“反光”,是黑板部分地方过于光滑,产生镜面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故C不符合题意;D.“水池看起来变浅”是由于水池底部的光线经过水面(即水与空气的交界面)时,发生折射,在水中的入射角小于在空气中的折射角,看到的是池底变浅的虚像,故D符合题意.4.B【解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摩托车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城市路旁设有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选B.5.D【解析】【分析】【详解】小明和爸爸、妈妈坐在行驶的船中,爸爸与妈妈、小明以及游艇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以妈妈、小明以及游艇为参照物,爸爸是静止的,而爸爸与岸边的树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爸爸是运动的。
6.B【解析】【分析】【详解】在以上四个图中,①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①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即②图能正确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情况;③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③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对光线会聚能力太强,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因此④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
故选B。
7.A【解析】【分析】【详解】由示意图知,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液面相平时,乙试管中液体的体积较大,已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由公式ρ=mV可知:乙液体的密度较小,A符合题意.8.B【解析】【分析】【详解】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所以,f=10cm,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即u=30cm,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B。
9.D【解析】【分析】【详解】由于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要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因此人看到水中的“鱼”实际上是鱼通过折射后所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变浅,因此D选项正确.【解析】【分析】【详解】 因为两球质量和体积都相等,并且铁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由mV ρ=可知,铁的体积小于铝的体积,因此铁球空心部分的体积大于铝球空心部分的体积,将空心部分都注满水,由m V ρ=可得,铁球中水的质量大于铝球中水的质量,所以铁球的总质量大于铝球的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