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施工防洪闸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项目经理部2019 年 10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述 (4)1、工程概况 (4)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 (4)3、水文气象情况 (6)4、主要工程量表 (7)第二章编制依据 (9)第三章施工平面布置 (10)1、生活营地 (10)2、施工临时便道 (10)3、施工用水、电 (11)4、混凝土和砂浆的来源及运输 (11)5、水泥稳定碎石来源 (11)6、综合加工厂 (11)7、弃土场 (11)8、施工车辆冲洗系统 (11)9、施工照明 (11)10、其它设施 (11)11、施工总平面布置 (12)第四章施工导流 (13)1、施工导流和度汛标准 (13)2、围堰的导流设计规划 (13)3、围堰主要工程量表 (13)4、围堰施工 (13)5、基坑一次性排水及经常性排水 (13)6、导流建筑物的拆除 (14)7、设备配置 (14)第五章土方工程施工方法 (16)1、概述 (16)2、施工程序 (16)3、土方开挖施工方法 (17)4、土方开挖质量要求 (18)5、土方开挖质量标准 (19)6、淤泥清运 (19)7、清淤的质量要求 (19)8、渣土运输及临时堆土场管理 (20)9、一般土方、水泥稳定碎石填筑施工 (21)10、建筑物围边回填 (22)11、砂砾料回填 (23)第六章高压旋喷桩施工 (24)1、概述 (24)2、施工设备 (24)3、施工工序 (25)4、施工方法 (27)5、施工注意事项 (28)6、特殊情况处理 (29)7、质量检查及验收 (30)第六章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 (31)1、概述 (31)2、小场沟防洪闸各部位混凝土工程分仓 (32)3、混凝土一般规定 (32)4、混凝土配比试验 (34)5、模板施工 (34)6、钢筋制作、安装 (36)7、橡胶止水带安装 (36)8、遇水膨胀止水条安装 (36)9、混凝土浇筑、养护 (37)第七章其他工程施工方法 (39)1、概述 (39)2、土工布的铺设 (39)3、铅丝石笼施工 (40)4、砌石工程 (42)5、排水管及反滤料铺设 (42)第八章工期计划及资源配置计划 (44)1、小汤沟防洪闸计划工期安排 (44)2、主要资源配置计划 (44)3、主要项目施工强度分析 (46)第九章质量保证措施 (48)1、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48)2、质量情况信息管理 (48)3、技术工艺保证措施 (49)4、机械设备质量保证措施 (49)5、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9)6、人员素质的质量保证 (50)7、主要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50)第十一章冬季、雨季施工措施 (53)1、冬季施工前技术准备 (53)2、冬季施工现场准备 (53)3、桩膜围堰、排水施工 (54)4、河道清淤、土方工程冬季施工措施 (54)5、冬季的施工的安全保证措施 (55)6、雨季施工措施 (55)7、土方雨季施工措施 (57)8、混凝土雨季施工措施 (57)第十二章安全保证措施 (58)1、管理方面的保证措施 (58)2、基坑开挖安全保证措施 (58)3、混凝土施工安全措施 (59)4、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59)5、高处作业安全措施 (60)6、施工机械安全措施 (61)第十三章文明施工措施 (62)第十四章环保水保措施 (63)第一章工程概述1、工程概况小场沟防洪闸位于温榆河右堤桩号 11+550 处,该处堤防为 1 级堤防,水闸为穿堤涵闸,水闸级别为 1 级。
为防止温榆河洪水倒灌入小场沟,在小场沟出口建小场沟防洪闸,该闸为涵洞式水闸,三孔,单孔净宽 5.0m,总净宽 15.0m。
闸门采用双吊点铸铁闸门,闸门尺寸为5.0m×5.0m(宽×高),采用手电两用螺杆式启闭机。
当小场沟发生 20 年一遇洪水(水位 20.58m),对应温榆河 10 年一遇洪水(20.53m)时,闸门全开;当小场沟发生 50 年一遇洪水(水位 21.45m),对应温榆河 20 年一遇洪水(水位 21.42m),且水位继续上涨时,关闸防止倒灌,待温榆河水位消落,开闸排水。
防洪闸由上游连接段、箱涵段、闸室段、消力池段、下游连接段五部分组成。
上游连接段:长 25.0m,现状为梯形断面,底宽 15.0m,边坡系数 2.0,河底和边坡均为浆砌石护砌。
本次设计拆除将现状浆砌石护底 25m,重新铺设 15.0m 浆砌石护底,厚0.5m,下设 0.3m 厚碎石垫层,浆砌石护底采用 MU40 块石,M10 砂浆砌筑,采用 M12.5 砂浆勾缝,勾缝为平缝,水闸为双向挡水,浆砌石护底设 4 排φ100mmPVC排水孔,梅花型布置,纵横间距均为 1.5m,下设 3 层反滤。
浆砌石护底后接 10.0m长钢筋混凝土护底,厚度 0.5m,下铺 0.1m 厚 C15 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W4F150。
现状两岸浆砌石护坡进行修复,为满足防冲要求,重新对浆砌石进行勾缝,剔除风化的浆砌石勾缝,剔除深度不小于 0.4m,采用 M12.5 砂浆重新勾缝,勾缝为平缝。
闸室及箱涵段:闸室段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闸室长 3.5m,为 3 孔一联,单孔净宽5.0m,总净宽 15.0m,接 8.5m 长 3 孔钢筋混凝土箱涵,总长 12.5m。
闸室底板高程17.03m,闸墩顶高程 25.35m,底板厚 1.2m,边墩厚 1.2m,中墩厚 1.0m。
上部结构为0.6×0.6m钢筋混凝土排架,设工作平台宽 3.4m,长 19.2m,平台高程 31.45m。
操作间位于闸室左侧,面积为 74.52m2,为二层框架结构。
闸门为 5.0m×5.0m(宽×高)双吊点铸铁闸门,启闭机采用手电两用 QLS-2×400-SD 螺杆式启闭机。
箱涵段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单节长 12.5m,底板高程 17.03m,3 孔,单孔结构净尺寸5.4m×5.0m(宽×高),箱涵底板厚 1.0m,边(中)墙厚 0.8(0.6)m,顶板厚0.6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W4F150。
涵顶填土厚度 1.72m。
为保证水流平顺进入箱涵,在箱涵进口两侧均设长 14.0m 钢筋混凝土挡墙,墙高3.7m~8.32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W4F150。
箱涵两侧均设 2 道刺墙延长渗径长度,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 6.6m,长 2.8m、3.0m,厚 0.5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W4F150。
消力池段:消力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消力池长 18.5m,宽17.0m,底高程15.23m,深0.5m,底部厚 0.8m,设 4 排φ100PVC 排水孔,梅花型布置,纵横间距均为 1.5m,下设 3层反滤,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W4F150。
侧墙为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挡土墙,墙高 7.3m,两侧挡墙均设 2 排φ75mmPVC 排水孔,纵横间距 2.0m,第一排排水孔距墙底1.5m,墙后设高 0.3m、宽 0.3m 反滤料,侧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W4F150。
消力池水平段上部设人行桥,连接上下游现状园路,桥宽 4.5m,长 17.0m,桥面高程22.17m,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结构。
上下游园路结构按现状结构恢复,上游长 36.2m,下游长 28.2m。
下游连接段:长 18.8m,宽 17.0m~23.1m,底高程 15.73m,侧墙为八字形斜降墙,为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挡土墙,墙高 1.6m~7.3m,两侧侧墙均设 2 排φ75mmPVC 排水孔,纵横间距 2.0m,第一排排水孔距墙底 1.5m,墙后设高 0.3m、宽 0.3m 反滤料,侧墙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W4F150;底为浆砌石护底,厚 0.5m,下设 0.3m 厚碎石垫层,采用 MU40 块石,M10 砂浆砌筑,M12.5 砂浆勾缝,勾缝为平缝。
连接段出口防护为长40.0m、宽 48.2m、0.5m 厚铅丝石笼护底,铅丝石笼下铺设 0.3m 厚碎石垫层。
闸室防浪墙(防洪墙):小场沟闸室位于温榆河右侧滩地,闸室出口两侧均设钢筋混凝土防浪墙,长 49.64m,墙高 4.42m~5.8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W4F150。
闸室平台设计:小场沟闸室段位于温榆河右侧滩地,闸室段平台长 80.0m,27.0m,平台顶高程为 24.35m;防浪墙为钢筋混凝土挡墙结构,长 49.64m,墙高4.42m~5.8m;巡河路长 84.0m、宽 4.0m,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挡土墙为混凝土结构,高0.3m~1.0m。
闸室平台应采用黏性土填筑,黏粒含量为 10%~30%,塑性指数为 7~10 的黏性土,黏性土和回填开挖土且不得含有根类植茎,砖瓦垃圾,淤泥类土,冻土块,杂填土等杂质,压实系数不低于 0.98。
止水及结构缝设计:穿堤箱涵分节处设双层橡胶止水带,箱涵内侧采用 2cm 厚聚硫密封胶填缝;闸室与消力池段设单层橡胶止水,顶面采用 2cm 厚聚硫密封胶填缝;闸室防浪墙(防洪墙)止水材料为遇水膨胀止水条;其它结构分缝处隔缝材料采用2cm 厚聚乙烯闭孔泡沫板。
本方案仅限于小场沟防洪闸(土建部分)施工方案,金属结构制安、机电设备安装待设计方案确定后再编写方案上报。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1)区域地质概况工程区属永定河、潮白河洪积冲积平原,西距太行山脉约 50km,北距燕山山脉约 50km,东南距渤海湾约 100km,地理位置处于“北京湾”下方。
境内地势平坦,自西北略向东南顷斜,海拨高程在 28.5m~8.2m 之间,地面坡降0.3‰~0.6‰。
受古河道变迁的切割,北部有起伏的坡岗地块。
东部北运河与潮白河之间地区,由于近代河流泛滥堆积作用,其地势表现为近河床高,远河床低,形成顺河延伸的条形洼地。
南部及西南部为永定河作用地区,地势在西北高东南低的基础上,呈现由东北至西南向上的波状起伏之势。
工程区属洪积冲积扇末端,表层均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境内覆盖厚度80m~300m 之间。
土壤以轻质壤土为主,砂壤土、壤土次之,重壤土以上的黏质土较少。
场区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粉细砂层及中粗砂层,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含水层厚度1.0m~10m。
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河道渗流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为人工开采和地下径流。
地下水流向由西北向东南,和河流流向一致,向下游平原排泄,水力坡度较为平缓。
年变化幅度一般为 2m~3m,多者 3m~5m,多年动态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
本区标准冻结深度为 0.8m。
(2)底层岩性按照各地基土层的岩土工程特性,将地层分为 5 大层:①层为人工填土层;②层为新近沉积土层,③—⑤层为一般第四纪沉积土层。
地层岩性自上而下描述为:1)人工填土层:a.粘质粉土填土①:黄褐色,稍湿,中密,含少量灰渣、砖渣、角砾、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