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乘数,试用现实经济运行中的例子解释投资为什么对国民收入具有乘数作用?乘数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术语,指每单位外生变量(如政府支出或银行储备)的变化所带来的引致变量的变动情况。
比如你投资100元(存入银行,能收取利息,比如5%,算是一种小投资),不仅是你能赚到这5%的利息,你还能给一个人创造一个工作机会,他要负责处理你的投资(100元),这样你不仅有利息,还能带搜索动就业。
这就是投资的乘数效应。
失业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分别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摩擦性失业,由于求职的劳动者与需要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而导致的失业,如新生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工人想转换工作岗位时出现的工作中断等;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失业;技术性失业,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出现社会局部劳动力过剩而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经济的周期性萎缩而导致的失业什么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结合实际分析制约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力发挥的因素有哪些?你是如何理解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
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有政策滞后问题。
所谓政策滞后是对经济运行采取的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对这一运行状态的滞后。
产生政策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需要时间;研究和制定对策需要时间;政策实施需要时间;政策发挥作用又需要时间。
由于这种时滞的存在,针对某一经济形势制定的经济政策措施到发挥作用时经济形势已经改变,甚至相反,因而限制了财政政策的效果。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会遇到“挤出效应”问题。
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
由于增加政府投资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如果用发行公债的方式弥补赤字,结果可能因公众投资转向公债而减少私人投资,所以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
此外,政府购买或者税收乘数是在利息率不变的条件下得到的,如果利息率随着这些因素变动而变动,则乘数不可能达到理论分析的程度。
(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会遇到政治上的阻力。
例如,政府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会遭到选民的反对,而增税更会引起社会的不满。
这些阻力可能使得政府不得不顾及政治目标。
什么是GDP,其具有哪些特点?是指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1.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测量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3.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价值。
4.是在一国范围内生产的价值。
5.衡量的是有形产品和无形劳务创造的价值总和。
什么叫通货膨胀,结合当前现实经济形式,分析通货膨胀会产生哪些危害,应该如何进行处理?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
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
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
1.控制货币供应量。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3.增加商品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4.其他政策。
货币政策的实施者是谁?主要有哪些政策工具?它们将对经济运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中央银行。
工具: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2.再贴现政策。
3.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准备金率的高低决定着商业银行的存款中有多大比例可以作为贷款使用,因此,改变法定准备金率可以调节商业银行的过度储备数量,进而调节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
:一是能通过影响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央行借款的成本来达到调整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再贴现率上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上升,从而社会对借款的需求减少,达到了收缩信贷规模的目的。
二是能产生一种“告示效应”,即贴现率的变动,可以作为向银行和公众宣布中央银行政策意向的有效办法,可以表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信号与它的方向,从而达到心理宣传效果。
1.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左右整个银行体系的基础货币量,使它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
2.,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政策具有“主动权”,即政策的效果并非取决于其他个体的行为,央行是“主动出击”而非“被动等待”。
3.公开市场政策可以适时适量地按任何规模进行调节,具有其他两项政策所无法比拟的灵活性,中央银行卖出和买进证券的动作可大可小。
4.公开市场业务有一种连续性的效果,央行能根据金融市场的信息不断调整其业务,万一发生经济形势改变,可以迅速作反方向操作,以改正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以适应经济情形的变化,这相较于其他两种政策工具的一次性效果是优越的。
设一个两部门经济中的消费为C=100+0.8y,投资i=150-6r,名义货币供给为m=150,价格水平为1,实际货币需求L=0.2y-4r(单位10亿美元),(1)IS和LM曲线方程。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
IS曲线:IS曲线的意义是投资=储蓄s=y-c 即s=y-(100+0.8y)=0.2y-100i=s 即0.2y-100=150-6r得到:r=250/6-1/30yLM曲线:LM曲线的意义是货币需求=货币供给L1=L2 即0.2y-4r=150得到:r=-37.5+0.05y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250/6-1/30y=-37.5+0.05y得到:y=950r=10%若已知经济中的消费函数为C=150+0.5y,投资函数为i=500-1000r,政府支出g=250,假设货币需求Md=(0.5—2000r)p,货币供给Ms=1500.试求:(1)推导总需求函数,若价格水平为p=1和p=2时,总产出水平各为多少?(2)假设g增加为400,总需求函数如何变化?(3)如果名义货币供给量M增加为3000,对总需求函数有何影响?1)Y=AD=C+I+G=150+0.5Y+500-1000r+25r=(900-0.5y)/1000 ……①Md=(0.5Y-1000r)Pr=(0.5Y -Md/P)/1000=(0.5Y –Ms/P)/1000 ……②联解方程①②当Ms=800,P=1时,Y=1800,r=0.1当Ms=800,P=2时,Y=1400,r=0.32)当G增加为400时,①变为r=(1100-0.5y)/1000若P=1,与②联解得Y=1900,AD曲线右移3)当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为900时,代入②,与①联解得,Y=1900,AD曲线右移如果总供给函数为Ys=1500+500P,总需求函数为Yd=4500-1500p,试求:(1)均衡状态下的价格水平与产出水平?(2)如果总供给函数变为Y=1000+500P,则均衡状态如何变化?3)如果总需求函数变为Y=5000-1500P,将如何影响均衡状态?解:1)Y=1500+500PY=4500-1500P易解得P=1.5,Y=22502)当总供给函数变为Y=1000+500P时,解方程组Y=1000+500PY=4500-1500P解得P=1.75,Y=18753)当总需求函数变为Y=5000-1500P时,解方程组Y=1500+500PY=5000-1500P解得P=1.75,Y=2375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
求:(1)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实际产出及(收入)为800时,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是多少?(3)投资增加至100时,均衡收入增加多少?1、均衡收入Y=C+I=100+0.8Y+50Y=750c=700s=i=502、总需求=100+0.8*800+50=790800-790=103、y=10+0.8y+100y=1000增加250假如货币需求L=0.2y-2r,货币供给为100,消费函数为C=150+0.6Y,投资函数为i=100-6r,政府支出g=50,求:(1)求IS和LM方程。
(2)当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产出水平,利率和投资。
(3)政府支出增加为100时,均衡的收入,利率和投资会有什么变化?网友采纳(1)IS: Y=C+I+G= 150+0.6Y+100-6r+50=300-0.6Y+6r即Y=(300+6r)/1.6LM: 0.2Y-10r=100所以Y=212.85,r=6.76,I=59.5(3)当G=100时,IS:Y=0.8Y+250,所以Y=1250而LM不变,所以r=5,I=150,因此收入提高100,利率提高2%,投资不变两部门经济中若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i=100,此时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储蓄分别为()1. :(1)将已知条件c=100+0.8y,i=50代入均衡条件y=c+i,易得均衡收入y=750(10亿美元)此时,消费和储蓄的数额分别为c=100+0.8y=700(10亿美元)s=y-c=750-700=50(10亿美元)以下关于乘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边际消费额倾向与乘数成正比)。
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4500亿元。
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5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支出(50)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投资等于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的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此时(.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雇主,政府)从短期来看,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消费支出可能(小于零)在短期,总需求和总供给均衡时,均衡的产出量(以上情况都有可能)潜在产出量下列哪项会减少货币的预防需求(职工减少工资)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的提高。
)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措施为(增加政府支出)在一个由家庭,企业,政府部门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GDP是(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有(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成的收入)总需求曲线想右下方倾斜是由于(D)在短期,总供给曲线具有正斜率,那么增加政府购买会使(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率的提高)影响货币总需求的因素是(利率和收入)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是企图(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提高利率)货币供给减少导致(IS曲线想右移动)如果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1,那么,在两部门经济的情况下,均衡收入水平为(7000)在一下三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边际消费倾向为0.6)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折旧)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不有利于(债权人)菲利普斯曲线的主要理论含义是说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长期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时,均衡的产出量(以上情况都有可能)潜在产出量当经济存在通货紧缩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措施为(增加政府支出)货币供给增加导致(IS曲线向左移动)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