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法考试2013年题库

普法考试2013年题库

一、民主法治理念部分(一)判断题1、民主法治理念作为价值观念,是文化传统的反映。

(×)p92、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主权在民。

(√)p63、民主观念源于古希腊的历史表明,民主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p2-34、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p105、古希腊时期的民主观念代表了人类民主观念的顶峰。

(×)p36、民主意味着多数人的统治。

(√)p27、资产阶级民主的产生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p38、法治的精髓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依法办事。

(√)p79、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民主大业是不能从外面(国)引进的。

(√)P410、在专制政治下,行使公共权力的少数人中有终极统治者。

(√)P7 (二)单选题1、民主观念最早起源于(C )。

P2A.中国西周时期 B.中国先秦时期C.古希腊时期 D.近代西欧时期2、把民主及其实现问题导入法律的轨道的是( D )。

P3A.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学者亚里士多德 B.宗教改革运动C.文艺复兴运动 D.近代启蒙思想家3、民主既不能输出,也不能输入,这一观点是(C )。

P2A.形而上学观点 B.资产阶级观点C.马克思主义观点 D.自由主义观点4、(C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P8A.实现工农联盟 B.无产阶级掌握政权C.人民当家作主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对法治的核心正确理解的是(B )。

P7A.禁奸止暴 B.权力制约 C.推行法律秩序 D.促进经济效率6、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是( D )。

P5A.法治统一 B.执法为民 C.以人为本 D.公平正义7、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P6-7A.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律权威与尊严的重要体现B.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是一切社会都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C.权力制约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没有权力制约,法治国家无从谈起D. 职权法定是法治的重要原则,也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8、无论是专制政府还是民主政府,公共权力大都是( A )。

P7A.由少数人直接行使的 B.由少数人间接行使的C.由多数人直接行使的 D.由多数人间接行使的9、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主权在民,这要求每个公民能够(B )。

P5A.执掌公共权力 B.平等地参与政治过程C.行使公共权力 D.拥有公共权力10、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A )的一项基本原则。

P6A.法律适用B.法律制定C.法律遵守D.法律实施(三)多选题1、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 ABC )的人民民主。

P1A.更加广泛B.更加充分C.更加健全D.更加迅速2、民主是法治的深厚基础,这是因为( AB )。

P4-5A.民主政治决定着法治的价值基础 B.民主政治决定着法治的效能C.民主政治决定着法治的程序 D.民主政治决定着法治的手段3、法治是民主政治可靠保障,这是因为( ABCD )。

P5-7A.法治为民主政治提供规则 B.法治为民主政治确立前提C.法治为民主提供权力制约机制 D.法治为民主建立责任机制4、以下符合马克思主义民主法治观的论断有( ABC )。

P9A.民主法治是具体的 B.民主法治是历史的C.民主法治是相对的 D.民主法治是超阶级超历史的5、社会主义公平保障体系主要包括( ABCD )。

P9A.权利公平 B.机会公平 C.分配公平 D.结果公平6、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流产的原因是( ABC )。

P3A.经济变革尚未启动 B.政治变革尚未启动C.儒家传统文化的羁绊 D.新文化运动方向不明7、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你认为它应包含以下( ABD )含义。

P6A.平等对待;B.禁止歧视;C.刑罚均衡;D.反对特权8、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ABCD )。

P6-7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B.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C.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二、选举民主部分一、判断题1、选举民主是现代社会各种民主类型的必备形式(√)p102、在古希腊时期,雅典的所有公民享有普选权,有权参与议事和审判。

(×)p113、选举民主是公民基本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前提条件。

(×)p124、民主是选举的目的,选举是民主的形式。

(√)p125、选举的竞争是为了确保公民充分享有选择的权利。

(√)p136、“少数服从多数”是选举民主的运行原则,其与选举“同票同权”的价值追求之间存在矛盾。

(×)p137、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p218、我国省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p149、间接选举比直接民主更有利于直接地反映民意。

(×)p1410、间接选举在各类选举中广泛运用,且越是高层选举越体现出间接性。

(√)p14二、单选题1、选举民主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至(C )。

P11A.欧洲中世纪末期 B.中国西周时期C.古希腊时期 D.20世纪70年代2、“一人一票”的投票选举的方式,更能保障民主的(A )。

P13A.平等性 B.公开性C.自由性 D.秘密性3、(B )是当代中国的选举民主的主要表现形式。

P18A.村民委员会制度 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基层自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确定了新中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是( B ) P18A.1954年宪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1953年选举法 D.1982年宪法5、(D)是2010年选举法修改未涉及的内容。

P23A.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代表 B.秘密投票制度C.候选人介绍制度 D.选区划分方式6、作为选举民主的价值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优越性体现为(A)。

P20A.最能保证人民通过选举实现当家作主 B.最能反映少数人的利益C.有助于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D.最便于集中体现民意7、(B)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P19A.1975年宪法 B.1978年宪法C.1982年宪法 D.1988年宪法修正案8、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基本上都由(C)产生。

P14A.协商选举 B.自治选举C.直接选举 D.间接选举9、(C)曾指出:“选举是贵族政体的特征”。

P11A.托尔斯泰 B.托克维尔C.孟德斯鸠 D.马克思10、(D)是选举民主的最基本特征。

P12A.参与 B.投票C.自决 D.选举三、多选题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包括(ABC )。

p13A.协商民主 B.自治民主C.选举民主 D.直接民主2、我国现行宪法规定,(BCD)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P15A.国家立法机关 B.国家行政机关C.审判机关 D.检察机关3、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主体包括(AB)。

P16A.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B.十六周岁的公民C.未受过义务制教育的人 D.佛教信徒4、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方式包括(CD)。

P17A.区域选举 B.行业选举C.直接选举 D.间接选举5、选举权利的特征包括(ABCD)。

P20A.广泛性 B.普遍性C.自由性 D.平等性6、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家政权,都是(AD)的统一。

P20A.国体 B.国家结构形式C.国家权力 D.政体7、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享有的权利包括(ABCD)。

P21A.审议权 B.选举权C.质询权 D.表决权8、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许可,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BC)。

P21A.法律责任的追究 B.逮捕C.刑事审判 D.行政拘留三、协商民主部分(一)判断题1.我国宪法确立的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形式的伟大创举、是协商民主完整而系统的制度构架。

(√)P242.协商从古罗马开始就深植于作为民主本源形式的公议制度(agoro,广场制度)之中。

(×)P243.美国宪制源于南北战争时期。

(×)P244.从性质看,协商民主既是一项制度又是一种工作机制。

(√)P275.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P266.协商民主的专家代表由组织协商的机关遴选或者由社会公众推选,并代表组织协商的机关发表专业意见。

(×)P277.《宪法》从序言到正文、从国家根本制度到公民基本权利等篇章对协商民主作了系统的规定,形成了有机统一的制度体系。

(√)P28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了宪法正文。

(×)P289. 政治协商制度是一种不同身份和界别的社会主体,通过其功能性组织和代表参与国家的监督和参政议政,其程序价值偏好为选举。

(×)P3010. “三三制”经过“双十协定”(人们也称之为旧政协),演进为现行的政治协商制度。

(√)P31二、单选题1.(B)具有容易导致多数人暴政和流于形式的弊端。

P24A.协商民主B.选举民主C.自治民主D.实质民主2.澳大利亚的“分区制”是( D )的表现形式。

P25A.公民个体协商B.公民代表协商C.政党协商D.公民团体协商3.(C)是协商民主区别于其他民主形式的显著特征。

P25A.多元性B.广泛性C.辩论性D.共识性4.党的(D)将“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写进工作报告,该报告对协商民主的有关表达是理解我国协商民主的基石。

P26A.“十五”大B.“十六”大C.“十七”大D.“十八”大5.从(B)层面看,协商民主在于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

P28A.宏观理念B.中观制度C.微观落实D.具体操作6.《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是民主协商(A)的宪法基础。

P29A.平等参与B.广泛参与C.全面参与D.辩论性参与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不同地区的民众通过选举其代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形式,其程序价值偏好为(C)。

P30A.协商 B.自治 C.选举 D.辩论8.中国协商民主表现的独特形态是( A )。

P31A.政治协商 B.经济协商 C.文化协商 D.社会协商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

P30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特别行政区域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 B )是协商民主最活跃的实践形式。

P35A.对口协商B.基层协商民主C.界别协商D.提案办理协商三、多选题1.协商民主中的协商形式主要包括(ABCD)。

P25A.代表协商B.公民个体协商C.公民团体协商D.政党协商2.丹麦的达成共识会议制度是(ABD)的混合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