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绞车运输管理规定
为切实加强小绞车运输管理工作,杜绝重大运输事故的发生,确保生产安全,根据上级运输管理规定要求,结合现场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小绞车安装
1、11.4KW绞车安装后,绞车中心至变坡点间距不得小于4.5米。
2、25KW绞车安装后,绞车中心至变坡点间距不得小于7米。
3、现场确实有特殊情况,不能落实上述1条、2条规定时,组织有关人员“会诊”解决。
4、小绞车(40KW及以下绞车)的安装必须牢固,地脚、基础和锚杆、螺丝必须设有与之配套合格的防松垫圈和背帽、底座孔要正规钻孔并与螺杆直径相配合。
5、40KW和25KW绞车必须采用打混凝土基础的方法固定,11.4KW绞车必须采用锚杆或打混凝土基础固定。
锚杆直径不小于20mm,长度不小于1.5m,每根锚杆的锚固力不得小于5吨。
6、使用期小于3个月的11.4KW绞车,可采用“四压两趄”方式固定,“四压两趄”必须使用直径不小于150mm的圆木,并严禁重帽重楔。
7、打砼基础或锚杆固定的绞车突出部分距最近一侧轨道内沿不得小于0.5m,四压两趄”固定的绞车(包括“四压两趄”)距车辆突出部分不得小于0.5m。
二、钢丝绳及保安绳的使用
1、斜巷运输严禁超挂车,平车场松车时,严禁有曲绳。
2、运输绞车的钢丝绳和保安绳必须每天由专人检查一次,检查时绳速不得超过0.5m/s。
3、钢丝绳严禁破股与小绞车固定,绳卡不得少于两付并紧固有效,排绳要整齐,母绳不得少于3圈。
4、上、下山运输的各种绞车必须设有与拉车数相匹配的保安绳,拉一个车时为
3.6m,每多拉一个车保安绳增长2.4m。
5、提升钢丝绳的滑头和保安绳滑头的自身插接长度都不得小于2.5个捻距,并设绳胆。
6、钢丝绳和保安绳有打结、破股、压扁一处及断丝、磨损超《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严禁使用。
三、安全设施的安装
1、绞车运输,倾斜巷道上部平台严禁有负坡。
绞车滚筒直径1.2m以下,坡度超过5度,长度超过10m的斜巷上部平车场入口处及接近变坡点处必需安设挡车棍或卧闸,变坡点以下,拉一个车为4m,拉两个车为5m,拉三个车为6m处应安设卧闸。
小于5度的斜巷上部平车场,可只安挡车棍。
第一道挡车棍应设在上部平台距变坡点0.5m处,第二道挡车棍安设在绞车前距第一道挡车棍略大于一列车长度处。
2、斜巷各车场安设能够防止带绳车辆误入非运行车场或区段的阻车器,在斜巷内的各甩车场的第一组道岔岔心以下1~1.5m安设一挡车棍,此挡车棍只有在放车时方准打开,在底车场空、重车分车道岔岔心以下1~1.5m处(重车线)安设一挡车棍,此挡车棍只有提升重车时方准打开
3、挡车棍应采用直径不小于50mm、长度不小于1m的三英寸钢管制作,其插入底板深度不少于0.5m;套管要采用混凝土固定牢固。
卧闸应采用厚度不小于20mm 的钢板制作,顶端距轨面不少于180mm并设复位弹簧,底座压板螺丝固定要牢固。
4、使用小绞车运输的斜巷坡度在10度以上和长度超过30m的必须在底车场起坡点以上10~15m处安装一个自动捕抓器。
5、斜巷长度超过50m,必须安设吊梁,第一道吊梁应设在底车场起坡点以上10~15m处,以上每道吊梁的间距不得超过100m。
6、凡小绞车运输坡度超过5度的斜巷,顶板和两邦均破碎无法固定吊梁时,可用自动捕抓器代替吊梁,其安设间距不得超过100m。
7、为减少钢丝绳磨损,主要和辅助上下山要安装托绳轮,间距分别不大于10m 和20m,承载点要增设托绳轮。
甩车场要安设站滑轮,巷道坡度变化大时要设顶滑子。
四、信号的安装
1、所有上下山运输的信号必须声光齐备,灵敏可靠,操作按钮必须悬挂在信号躲避硐内。
2、上下山运输的所有车场(小绞车提升的上部平车场除外)必须设信号躲避硐室。
底车场躲避硐距起坡点以下2~4m,躲避硐内严禁堆放物料,其门口严禁敷设管路、电缆和风筒等影响人员进出操作的障碍物。
3、斜巷各车场及中间行人通道口均须装设声光行车报警装置;并设有“正在行车,不准进入”的醒目标志。
4、小绞车运输斜巷上部车场的打点信号与绞车硐室的回铃信号不准合用一套。
5、倾斜轨道运输斜巷中不应安设风门,如确需安设风门时,应设自动风门。
否则,要设专人在躲避硐内开启风门,躲避硐室应设在风门开启方向同侧巷帮适当位置,并在风门上下各设一组行车声光报警装置。
五、小绞车司机操作要领
1、小绞车司机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站在护身板后侧进行操作,严禁站在绞车滚筒前侧(出绳侧)或绞车侧面进行操作,严禁在小绞车滚筒护身板侧出绳拉车;小绞车排绳时,严禁用手拨或脚蹬进行排绳。
2、操作前须进行如下检查:
⑴安设小绞车的地点支护是否安全可靠,有无片帮冒顶危险。
⑵小绞车安设是否稳固,刹车是否灵活可靠,螺栓是否齐全、牢固。
⑶防护罩、信号、按钮、安全设施、滑头等是否齐全、可靠,钢丝绳有无断丝,其断丝数是否超过规定。
3、开车时要精力集中,接信号确认无误后,方可开车,信号不明确,必须重新联系。
4、停车时,应闸好制动闸,松开传动闸把后,再停电。
开车时,先松开传动闸把,然后送电,停车时闭锁闸把必须置于闭锁位置,防止矿车下滑。
5、绞车下松时,应带电松车,严禁不带电松车。
6、除特殊情况外,小绞车不许急开急停,运转要平稳匀速,不得忽快忽慢。
7、小绞车运行中,如发生矿车掉道,要立即停车,将钢丝绳绷紧并闸牢滚筒,按规定处理上道。
8、每台小绞车运行时,必须有司机、上、下把钩工三人操作,下放车辆时,底车场不打回铃,司机不得开车,严禁司机兼任把钩工。
9、不得使用绞车提升空滑头,必要时要有专人提着滑头方可慢慢提升,防止拉坏滑头、保安绳、轨枕及铁路。
六、把钩工操作要领
1、每班要认真对滑头、钢丝绳、保安绳进行检查,检查安全设施是否齐全、灵敏、可靠,运输线上是否有障碍物,出现问题,及时处理、汇报,处理不完,不得挂车起钩。
2、发出开车信号前,要再检查一遍滑头、保安绳及连接装置是否连好,道岔是否严密,确无问题后,方可发出开车信号。
卧闸、挡车棍等设施要经常关闭、行车时才打开。
3、所挂车数不得超过规定,当车行至车场停稳方可摘钩。
4、严格执行上下山“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制度,要按规定发出停开信号。
5、升降设备和材料前,要认真检查封车情况,是否牢固可靠,是否超高,超宽,超长,防碍运输时,要重新封装。
6、矿车运行中,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发送紧急停车信号。
7、斜巷底车场必须有躲避硐,信号安放在躲避硐内,信号工必须在躲避硐内打点。
8、严格执行摘挂钩顺序,摘钩时,先摘保安绳,后摘滑头,挂钩时,先挂滑头,后挂保安绳。
七、其它规定
1、上山掘进小绞车倒拉提升时,绞车的上方5~10m内要打两棵直径不小于250mm的圆木或11号矿工钢作护身点柱,柱子下端要打入实体煤岩不小于
100mm,上端与顶板垂直打牢,与最近轨道内缘间距0.5m为宜。
回头轮直径不小于280mm,防脱装置要可靠,回头轮必须安装在专设的地梁上,地梁要采用强度不小于11号矿工钢制作,插入两帮实体煤岩不得小于300mm,回头轮两侧必须各设一对带钩的铁路镢子加固,其打入巷道底板实体深度不得小于500mm,与回头轮中心的水平距离为0.4~0.5m。
回头轮与地梁的连接要采用直径不小于12.5mm的钢丝绳双绳套和卡子连接,卡子要坚固有效。
2、下山掘进在扒装机以上10m内或无扒装机迎头以上20m内设一道常闭式挡车门,只有在矿车通过时方准打开。
挡车门两侧的立柱要采用11号矿工钢或直径不小于250mm的圆木制作,下端打入实体煤岩100mm,上端与顶板垂直打牢,严禁重楔重帽。
横梁必须采用不小于11号矿工钢,距轨面垂直高度为0.4~0.5m。
3、兼作行人轨道上、下山一般不得安设局部扇风机,确需临时安装局部扇风机时,局部扇风机必须装有合格的消音器,距车辆突出部分人行道侧不得小于0.8m,非人行道侧不小于0.3m。
4、在倾斜巷道中,吊钩装卸车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⑴绞车司机必须精力集中,按信号开车,听不清信号不准开车,停车时闭锁闸把必须置于闭锁位置,防止矿车下滑。
⑵清理浮煤浮矸等杂物或起底落路时,矿车下方(下山方向)严禁有人。
⑶上提或下松车辆时,必须有可靠的信号联系,不得用口令传递信号,待人员全部躲到附近安全地点后,方可发出开车信号。
八、本规定自2009年12月1日起执行。
本规定解释权归矿。
二0一一年八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