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奇的右脑及其开发(初稿)

神奇的右脑及其开发(初稿)

神奇的右脑及其开发2012.3、3大约在94年前后,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开始对人的潜能产生兴趣,开始积累有关资料,并在适当的机会向学生宣传。

2005年暑假,开始研究记忆方法,由“联想记忆”进而发现了“神奇的右脑及其开发”问题。

一开始我认为,人的潜能仅仅包括体能和大脑两个方面。

现在发现不止这些,具体还有: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应试教育丑态毕现,国人都在呼唤、期盼着素质教育春天的真正来临。

养成教育、自信教育、责任教育、成功教育、闲暇教育、创新教育、快乐教育、幸福教育等等应运而生。

虽叫法不同,骨子里是相通的。

责任教育让我们发现,闲暇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是应该深入持久的开展起来的。

它面向未来,面向人潜,强调轻松自在,兴趣乐趣,和谐发展,奇妙发展。

我校双育并举,才能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教育。

今天,我们主要把有关大脑潜能及其开发的粗浅的认识成果与大家分享,恳请大家的批评指正和参与思考、研究。

一、右脑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必要性全世界每天有5万篇专业论文发表,有2000项发明获专利。

今天世界的知识总量是2050年的1%。

知识爆炸的年代,不开发右脑是注定要落伍的。

据专家说,人的左脑记忆能力极其有限,右脑潜能非常大。

现在的大多数中学生学习感到累,主要原因是只是左脑在工作,右脑闲着不动。

2、可能性相关案例:2003年英国科学家预言,人能活1200岁。

上世纪一次日本筑波国际博览会上,一株西红柿杰出1万多个果实。

理论方面:人脑有149亿个神经元,9000万个辅助细胞,能储存1000万亿个信息单位,相当于5亿册图书。

显然,人脑目前远未开发。

乐观的估计,90%的潜能未被开发出来,悲观的估计是95%左右的潜能未被开发。

美国著名科学家凯奇发现,人的大脑细胞是会不断生长的。

一旦人的行为发生变化,比如加强自身锻炼。

关键是我们要有自信。

要勤奋,自我挑战。

大脑研究员玛丽安·戴尔蒙德教授:“事实上,人脑可以在从出生到生命终了的任何年龄发生改变。

在富有激励因素的环境,人脑会变得更好;如果接受不到刺激,人脑就会向相反方向发展。

”这就是大脑发育中的用进废退的特点。

(许永清《十五之摆》64页)2009年开始意识到右脑开发的重要性,对学生、对任何一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家长、老师若是在0-14岁重视并用科学的方法适当开发孩子的右脑,那么,中学阶段、大学阶段的学习就会变得无比轻松、快乐。

现实依据:◆毛泽东笃志嗜学、垂老不倦。

临去世前的一天还在读书学习,眼睛看不见,就让别人代读。

◆被称为“华人教育第一人”的余世维博士今年64岁,是华人最权威、最资深的实战型培训专家之一;演说家的风采,战略家的气度,学者型的才华;寓观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中。

一年演讲时间在300场次以上,上海贝尔连续听了他的报告。

发现他越来越年轻了。

他提前约半小时到场准备,一直站着讲,声情并茂,图文并茂,绘声绘色,谈笑风生,引人入胜。

根本不用看稿子,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幽默风趣。

挣得钱早就超过几千万了,穿衣服不多,懂得手通红。

讲完了后,有人要求跟他合影,来者不拒,完后还要鞠躬致谢,表现出大家风范、绅士风度。

◆近学一言: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思维是王牌。

能力比学历重要,香港的李嘉诚、台湾的王永庆、大陆的莫言都几乎是小学没毕业。

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名人。

王永庆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在台湾的富豪中他雄居首席,在世界化学工业界他居“50强”之列,是台湾唯一进入“世界企业50民币用于恢复建设。

人脉比能力重要。

书画大师晏济元与张大千是世交,从小在一起长大,关系密切。

这一点人脉对于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为什么说“思维是王牌”?思维比人脉、能力都重要的多吗?举个例子说,近日,演员白静在家里被丈夫周成海用刀捅死,丈夫自杀。

余世维当年结婚时与妻子有个约定:假如两人当中有一个先冲动发火了,另一个必须等到第二天(半夜12点后)才能发火。

等那么长的时间,一般的火气都就烟消云散了。

我们都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

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

我想,这一句话是对于那些右脑发达、思维超常的人说的。

从前有一位苏联将军冬天里坐火车,遇见这样一件事情。

两位坐在一个车厢里,一位怕冷,坚决要求关上车窗;另一位干净的女士嫌空气不好,怕憋死,强烈要求打开窗子。

于是,叫来了乘务员小姐。

小姐听完后非常为难,就请教坐在一边的将军。

身经百战的将军说:这不难。

你先把窗子关上,憋死一个;再把窗子打开,冻死另一个。

2011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笑话故事是:县官判案——两个人为了一个问题争论不休。

一个说三八二十四,一个说三八二十一。

到了县官那里,县太爷一听,说:左右给我把那位说三八二十四的拉出去,重打20大板。

打完了,挨打的一位问县太爷为什么打他,回答曰:你这么个明白人,却要与那样一个人去争论半天,不打你打谁?反面的真实例子。

1964年秋天,正是刚上坡的时候,高密东北乡下了一场雹子,挺大的,大的有鸡蛋那么大。

我们村一个有点弱智的青年被雹子打得哭着往家跑,胳膊上挎着一个空框子。

他就想不到把框子顶在头上。

穴居野人刘连仁的故事。

他在日本的北海道深山里躲藏了13年,最终被人发现,捉拿起来。

新闻登报后,有位在日本成家的中国劳工去探望,看看是不是当年一起被抓来的伙伴。

结果,刘连仁早不会说话了,问不出个结果。

怎么办?回家后,想了一个办法:让日本老婆包饺子,送去。

刘连仁一吃,终于开金口说话:咕扎。

因为右脑较为发达而轻松考入名牌大学的例子有很多。

换言之,清华、北大园里的学子绝大多数都是些右脑开发的人。

所有天才的秘密恐怕都藏在他的右脑发达里边。

二、右脑开发的途径、方法和关键1.越早开发越好。

0-7 7-14 14-21 依次递减。

例如“三翻六坐八爬,12个月要会走。

”俗语中说的阶段性成长任务,要按时完成才好。

汉迪人生曲线。

李希贵:自我诊断,持续改进。

2、左撇子现象。

全球10%的人是左撇子。

这启示我们:多用左手。

左手端茶杯、关电视、晃鼠标等。

一天十次“手指操”。

德国妇女看电视时从不闲着,夹核桃。

3、愉快的交谈。

密歇根大学最新研究发现,消极型或竞争型谈话对大脑活动没有好处,而令人愉快的交谈不仅仅是令人满足的社交体验,更是提高记忆力等认知能力的好方法。

在欣快而有意义的谈话过程中,更能预测即将要表达的内容,因而刺激与记忆密切相关的大脑区域。

4、缓解压力。

走进厨房后,却突然忘记为了干啥事。

专家表示,这种记忆问题是压力过大所致。

压力过大时,大脑中皮质醇水平升高,导致短时记忆障碍。

即使面临压力和焦虑,也应积极训练,让大脑恢复正常功能。

打坐冥想或深呼吸等训练都有助于平心静气,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思维,增强记忆力。

5、日本有一位年逾百岁的老太太公开了珍藏几代的珍贵文献《养生十六宜》,引起日本民间传抄。

发宜常梳、面宜多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齿宜常叩、舌宜舔龈、津宜吞咽。

4、勤奋。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说过:我哪里是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的。

5、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

薄熙来不但自己爱读书,还带动大家学习,在重庆市组织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项活动。

6、赞美。

林肯说:“每个人都喜欢赞美。

”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

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

”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

”7、听不同类型的歌。

在陌生的地方散步。

每天吃点甜食。

多咀嚼。

记录成功的事。

每天出门前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微笑并说:我肯定能行。

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每周给自己半小时的无聊时间。

每周看一到二次自己没有看的节目。

做个倾听者。

8、玩乐。

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陈鹤琴认为,游戏有四大好处:发展身体;养成公民应有的品质;能使脑筋敏锐;为休息之灵丹。

9、运动。

一些运动有助于脑力升级,它们分别是:健走(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可提高学习能力、注意力和抽象推理能力);舞蹈(稳定的平衡能力会促进左脑的组织、推理及理解能力);搏击(充分的血氧供应,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滑雪(训练眼、手、腿、脚的密切配合,提高反应速度);骑单车(可以压缩血管,加速血液循环);游泳(促进细胞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促进右脑的开发和使用)。

每天快走20分钟。

每季度学一项新运动。

10、执着。

“十年磨一剑”与“一年磨十剑”。

11、刻苦、痴迷、疯狂、痛苦、幸福。

“四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艺痴者技必精)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看似荒唐,其实不然。

一句话即可说明:“宇宙之大著述”——评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作者痴在哪里?痴情、痴心、痴恋、痴呆、痴迷,没有这个“痴”字,就没有《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红楼梦》的“好“与作者的“痴”是分不开的。

是否可以说,对某件事情的痴迷是一个人右脑发达的外在表现。

12、学习:王蒙说:“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

”13、适度。

中庸之道。

恰到好处。

三、右脑开发的经典实例1、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生,安徽合肥。

父亲杨武之,安庆市中学教员。

取名“振宁”。

安庆旧名怀宁。

三大成就:率先提出“杨——米尔斯规范场”;与李政道一同推翻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创立统计力学上的“杨氏方程式”。

美国物理学家赛格瑞(诺贝尔奖获得者)推许他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2005年,83岁的他与28岁的翁帆结婚。

可以算作他的第四大成就。

他的幼年受过怎样的教育和熏染呢?1岁时,1923年父亲考试获得公费到美国留学机会。

6岁时,杨武之获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后归国。

杨振宁随母到上海迎接。

这里有父子的第一次交流,也算是他接受的第一次父亲教育(“三一”教育):一问、一考、一奖。

“你读过书吗?”胆怯地点点头。

记忆中第一次见到父亲。

“那你背一段给我听听。

”从头到尾熟练地背了一遍。

父亲又惊又喜,把他抱起,奖给了他一支钢笔。

父亲为啥惊喜?《龙文鞭影》是古代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主要是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四字一句,两句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最初由明人萧良有编撰,后来杨臣诤进行了增补修订。

何为“龙文”?原来龙文是古代一种千里马的名称,它只要看见鞭子的影子就会奔跑驰骋。

作者的寓意是,看了这本《龙文鞭影》,青少年就有可能成为“千里马”。

1928年,杨武之先受聘在厦门大学,29年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任教授。

杨振宁先后在北平的志成中学、崇德中学学习。

1937年7月,回到安徽合肥省立第六中学学习。

南京沦陷后,随父到昆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