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修改稿
重庆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经济系金融专业2011级商业银行8班肖舒媛
指导老师:张莎莎
摘要:基于国内外休闲农业的发展相关文献和我国国情实际情况的思考,将国内外关于休闲农业发展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论述,从休闲农业概念、理论、发展模式、应对策略等角度展开述评,试图找出研究重庆市休闲农业发展新的角度、新的高度,以期推动该问题研究的深入,从而促使我市休闲农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选择差异化、个性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实现我市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建设打造一个新的亮点。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应对策略;乡村旅游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扩张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是不断地攀升,多种多样的精神文化项目应运而生,人们的生活方式正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生活方式正逐渐发生改变,乡村旅游就是其中之一,休闲乡村农业正如雨后春笋般的悄然兴起,在各地遍地开花。
重庆作为国内优秀的旅游城市之一,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之一,理所当然的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大力发展休闲乡村农业,
随着“重庆非去不可”的口号,重庆的旅游观光农业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逐步的探索着最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大力吸收各方优秀的经验教训,及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过往的经验及策略,让我市的休闲农业别具一格,为经济发展做出其应有的贡献。因此,这里主要对比国内外休闲农业的现状,深入分析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探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可行的应对策略及方案。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关于休闲农业的研究与发展
休闲农业在国外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早在1865年,意大利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
游发展中的瓶颈之一就是力量单薄,无论是资金、基础设施还是所依托的景区资源,基本上每个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相关问题,所以在“五朵金花”的案例中,将五个村子联合起来,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旅游的区域合作发展,增加项目
发展的凝聚力提供了突破口;嘉善县休闲农业,嘉善县通过积极培育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形成了以碧云花园为代表的农业园区型,以浙北桃花岛为代表的基地拓展型,以汾湖休
闲观光农业带为代表的资源景观型,以祥盛休闲农业园、龙洲休闲渔业园为代表的特色
产品型,以西塘荷池村、陶庄渔民公园为代表的“农家乐”型等多种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并于2011年3月嘉善县获得了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的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可借鉴之处:休闲农业的休闲化,随着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产业转换的过程中,嘉善休闲农业将观光业和休闲业很好的结合起来为乡村旅游的与时俱进开辟了一条道路。
这些理论探讨和实践对于促进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重庆关于休闲农业的研究与发展
我市作为国内优秀的旅游城市之一,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之一,理所当然的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随着“重庆非去不可”的口号,重庆的旅游观光农业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逐步的探索着最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大力吸收各方优秀的经验教训,及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过往的经验及策略,让我市的休闲农业别具一格,为经济发展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1)休闲农业理论基础研究成果与经验
铜梁结合现有条件,延伸现有游览观光景点。结合龙头企业搞好区域环境美化,增加休闲农业内容,结合民俗文化,组建农业休闲街市,开展产品交易和科技文化活动,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地完善旅游功能。目前,腊梅园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累计完成投资10200 万元,已建成林木花卉基地1500 亩,成片栽植腊梅600 亩;生态鱼养殖基地1000 亩;景观人工湖400 亩;建成主次干道、观光步道等道路网络15 公里和迎宾大道500 米;建成市级农民新村120 套;建成观景亭3 个、停车场3 个,公厕1 个;游客接待中心主体、腊梅文化广场基础建设、绿化、铺装已基完成,预计今年国庆基本建成开园接待游客。依据当地自然资源及人文特色,建立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将特色与产业平衡结合起来,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从农业资源来看,一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初具规模,如涪陵榨菜、统景梨橙、永川黄花梨、武隆高山蔬菜等。从旅游资源来看,有南山,仙女山,金佛山,黄水,黑山谷5个国家
森林公园,有酉阳县桃花源民俗生态旅游度假区、江北区铁山坪旅游度假区、北碚区缙云山-北温泉旅游度假区、黔江区小南海地质旅游度假区、奉节县天坑地缝旅游度假区、大足县龙水湖旅游度假区、城口县亢谷旅游度假区、涪陵区武陵山旅游度假区、南岸区南山旅游度假区、开县汉丰湖旅游度假区。有多个少数民族在重庆市生活,有独特的农耕文化,有一大批历史名人在重庆留下了生活的痕迹。
垫江县的牡丹花、璧山县的葡萄、丰都县的红心柚、綦江区的木瓜、聚缘山庄的豪猪等;仅在垫江明月山景区内,50余万株牡丹,全部是新引进或新培育的品种,有黄色、粉色、紫色、黑色和白色5个色系的品种,届时满山牡丹花开,会带给游客焕然一新的感觉。”工作人员介绍说,园区主要有姚黄、海黄、青龙卧墨池、墨宝、粉青山、葛巾、紫瑶台等17个品种,加上原有的太平红、龙华春等6个本土牡丹品种,共有23个牡丹品种。
忠县通过定期举办柑橘文化节,融入"半城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市场文化。这不仅无形中提升忠县的美誉度,让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知道"忠州",还起到了聚合人流、物流、资金流,为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忠县柑橘产业始建于1997年。多年来,当地曾多次举行柑橘文化节,在此期间,游客们不仅可观赏到柑橘花果同树的奇观,还可亲手采摘柑橘,价格每斤2元。据介绍,节会期间还将举行龙舟赛中,有来自市内合川、万州、璧山、忠县等区县的12支队伍参赛,游客将欣赏到当地划龙舟比赛的最高水平。4月中旬至5月初,游客可在忠县忠州广场看到全国知名摄影家的大作,领略忠县深厚的历史沉淀、文化底蕴、秀美风光、幸福橘乡画卷和“洁净忠州,品位小城”的城市新貌。此为文化性休闲农业。
(2)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颜合洪(2001)认为一是应根据当地休闲农业发展实际和市场选定发展目标;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和管理作用;三是搞好产后加工转化工作,提高产品附加值;四是加强科学管理,保证产品质量;五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导作用。
刘修礼(2002)认为发展生态型休闲农业,一是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托各地优势来发展休闲农业;二是要典型引路,基地固本,要研究分析其生产技术规程、生长生理特征,才能形成发展规模;三是要执行资源产业化开发策略,走资源产业化之路,依托当地资源形成特色产业,延续产业链,提高产业增值性;四是要注重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伍建平、谷树忠等(2001)认为特色农业要本着市场导向、资源依托、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科技支撑、信息保障、动态优化的原则,要突出特色、树立品牌、发展龙头企业;要培育企业与农户间稳定可靠关系;要优先发展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要加强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建设;要加快农业技术进步的步伐。
三、总结与启示
21世纪以来,以休闲乡村农业为代表的各类特色农业兴起于发达国家,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国的经济学家相继开展了大量休闲乡村农业研究。目前,国外休闲乡村农业的研究更多是从理论角度探讨,涉及区域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休闲乡村农业理论等;同时,根据对各种发展模式的探索,休闲乡村农业发展模式基本上可以总结为“连片开发”模式、“农家乐”模式、“农民与市民合作”模式、乡村镇旅游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等五种模式。通过总结不同休闲乡村农业发展模式、特征与经验, 选择差异化、个性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实现我市休闲乡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建设打造一个新的亮点。
参考文献
[1]李丽萍,宋海侠.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1)
[2]何忠伟,曹暕.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中国乡镇企业,2014-01-10
[3]周雄. 福建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策略研究.福建农林大学,2014-06-01
[4]金达来.乡镇发展休闲农业的问题及对策.农业与技术,2014-08-31.
[5]贾凤伶,李瑾,黄学群.重庆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重庆农业科学,2011(5)
[6]马莹,张莉侠,马佳,等.上海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基于文化资源视角[J].上海农业学报,2011(4)
[7] 刘海波,李少游.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的集约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经济,2013(4)
[8]璐璐,泉彀芳.重庆市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经济问题探索.2007(4)
[9]毛勇.重庆开发旅游农业的SWOT分析[J].商业研究.2007(8)
[10]谢两.旅游农业开发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01,
[11]戴小枫,边全乐,付长亮.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的可行性分析——以重庆渝北区为例.2014
[12]夏永贵,彭涛.重庆市九龙坡区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探析[J].南方农业,2014
[13]牟红, 刘聪, 杨梅.旅游地风水文化再造──永川旅游开发的"人地关系"实
践,2014
[15]钱颖.“铜梁·金梅印象”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探讨[J].农家科技,2014
[16]田术宝,周亚.重庆市渝北区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战略初探,2014
[17]周丽君.旅游地理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