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地坐标系:采用大地经度L 、大地纬度B 和大地高H 来描述地面上一点的● ● 大地测量学: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参考系中,测量和描绘地球及其他行星体的一门学科。
● 开普勒三定律:行星运动的轨迹是椭圆;太阳位于其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运动的周期的平方与轨道的长半轴的立方的比为常数。
● 岁差:由于日、月等天体的影响,有类似于旋转陀螺在重力场中的进动,地球的旋转轴在空间围绕黄极发生缓慢旋转,是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长周期运动,旋转周期为26000年。
● 章动:月球运行的轨道与月的之间距离是不断变化的,使得月球引力产生的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从而导致北天极在天球上绕黄极旋转的轨道不是平滑的小圆,而是类似圆的波浪曲线运动。
● 极移:地球自转轴存在相对于地球体自身内部结构的相对位置变化,从而导致极点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
● 大地经度L:为大地起始子午面与该点所在的子午面所构成的二面角,由起始子午面起算,向东为正,称东经(0°~180°),向西为负,称西经(0°~180°)。
● 大地纬度:大地纬度B是过该点作椭球面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由赤道面起算,向北为正,称北纬(0°~90°),向南为负,称南纬(0°~90°)。
● 大地水准面:平均海水面按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特性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是完全静止的海水面所形成的重力等位面。
● 总(平均)地球椭球:与地球的物理性质、大地体的几何大小相同的旋转椭球体。
● 参考椭球:大地水准面形状不规则,而最佳拟合于区域性大地水准面的旋转椭球面叫做~。
● 正常椭球:大地水准面的规则形状(一般指旋转椭球面)。
● 椭球定位:指确定该椭球中心的位置,分为:局部定位和地心定位。
● 椭球定向:指确定椭球旋转轴的方向。
● 一点定位: ● 多点定位:● 大地测量参考框架:固定在地面上的控制网坐标参考架,高程参考架,重力参考架。
● 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我国广泛采用的大地测量坐标系。
该坐标系源自于原苏联采用过的1942年普尔科沃坐标系。
该坐标系采用的参考椭球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
●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亦称1980西安坐标系) :是1978年我国决定建立新的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对全国天文大地网施行整体平差。
采用国际大地测量协会1975年推荐的参考椭球。
● 新1954年北京坐标系(BJ54新):是由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GDZ80)转换得来。
● BJ54新是在GDZ80的基础上改变GDZ80相对应的75国际椭球的几何参数为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并将坐标原点(椭球中心)平移,使坐标轴保持平,,,K K K K K K K KL B A H H λϕα====正∑∑==min)min(22新新或ζN行而建立起来的。
●WGS-84:是美国国防部1984年为GPS 系统建立的一个协议地球参考系CTS 。
是目前GPS 所采用的坐标系统,GPS 卫星所发布的广播星历参数就是基于此坐标系统的。
●2008年7月1日后新生产的各类测绘成果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将。
●为什么要进行坐标转换(换算)? 1) 同一基准坐标系变化了(表示点位方法) ; 2) 不同基准坐标系变化了(椭球参数,椭球定位定向); 3) 控制网的起算数据变动了。
●站心坐标系:以测站为原点,测站上的法线(垂线)为Z 轴方向的坐标系常用来描述参照于测站点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或者作为坐标转换的过渡坐标系。
工程上在小范围内有时也直接采用站心坐标系。
●引力位:单位质点受物质M 的引力作用产生的位能称为引力位,或者说将单位质点从无穷远处移动到该点引力所做的功。
●重力位W :是引力位V 和离心力位Q 之和: ●正常重力位:是一个函数简单、不涉及地球形状和密度便可直接计算得到的地球重力位的近似值的辅助重力位。
●正常重力:正常重力位对于正常水准面法线(n ●地球正常(水准)●大地高:由两部分组成地形高部分及大地水准面( ●水准面近似于旋转椭球面,且离心加速度在两极处最小,在赤道上最大。
故同一水准面上,靠近两极处的重力值大于赤道附近的重力值。
●水准面是不平行的,即:大范围内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理论值不等于零。
●理论闭合差:由于水准面不平行,对应的Δh和Δh′不相等,水准环线高程闭合差也不等于零,称为理论闭合差。
●大地高系统:是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
●大地高:是该点沿参考椭球面法线至参考椭球面的距离。
大地高也称为椭球高,一般用符号H 大表示。
●正高系统:是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
●正高:是沿该点的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正高用符号H 正表示。
●正常高系统:是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
●正常高:是沿该点垂线至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正常高用符号H 常表示。
●大地水准面高度又称大地水准面差距 N ;似大地水准面高度又称高程异常ζ,它们基本上确定着大地水准面或似大地水准面的起伏。
H 大=H 正+N H 大=H 常+ζ ●将正高系统中不能精确测定的 ,用正常重力代替,便得到另一种系统的高程,称其为正常高。
我国规定采用正常高高程系统作为我国高程的统一系统。
●正常高和正高之差,在高山地区两者最多相差4米,在平原地区两者只差几厘米,在海水面上为零。
故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原点对似大地水准面也是适用的。
●高程基准面:就是地面点高程的统一起算面,由于大地水准面所形成的体形——大地体是与整个地球最为接近的体形,因此通常采用大地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
●水准测量的基准面:是水准面,国家水准测量则应以大地水准面作为统一的高程基准面。
Q V W +=A m g● 严格地讲,大地水准面与平均海水面不同。
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的各验潮站所推求的平均海水面并不相同,最大相差达数十厘米。
● 水准原点:为了长期、牢固地表示出高程基准面的位置,作为传递高程的起算点,必须建立稳固的水准起算点,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将它与验潮站的水准标尺进行联测,以高程基准面为零推求水准原点的高程。
我国水准原点建在青岛观象山一个主点,两个附点。
离水准原点30km 处还有一个备用水准原点—沙子口水准点。
●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1950年至1956年7年间青岛验潮站的潮汐资料推求的平均海水面作为我国的高程基准面。
(潮汐变化周期为18.61年)其水准原点的高程为72.289m 。
● 1985国家高程基准:根据青岛验潮站 1952~1979年中取19年的验潮资料计算确定,并从1988年1月1日开始启用。
其水准原点的高程为72.260m 。
● 水准面是个等位面,相邻两水准面的重力位差处处相同。
水准面是不平行的。
● 实际工作中涉及的四种高程系统:大地高系统、正高系统、正常高系统、力高系统。
● 正常高高差的计算公式:● ε称水准面不平行改正。
● λ称为高程异常改正。
● u 是垂线偏差,ξ为垂线偏差在子午圈分量,η为垂线偏差在卯酉圈上分量。
●● 测定垂线偏差的方法:天文大地测量方法、重力测量方法、天文重力测量方法 、GPS 测量方法。
● 按照广义弧度测量方程,采用最小二乘可求得椭球定位参数和旋转参数及椭球几何参数。
● 天文经度:包含测站垂线的子午面与起始子午面的夹角;● 天文纬度:测站垂线的与赤道面的夹角;● 天文方位角:包含测站垂线的子午面与测站垂线和照准点所形成的垂直面的夹角;● 天文天顶距:测站垂线与观测方向的夹角。
● 拉普拉斯方程:●● 椭圆的扁率: 椭圆的第一偏心率: 椭圆的第二偏心率: ● ● 为简化书写,在旋转椭球计算中常引入以下符号:0.0000015395sin 2'm m H εϕϕ=-⨯⨯∆B B AB A A AB h dh ελ=++⎰●●子午平面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的关系:●●●在赤道圈上:B=u=φ=0●在两极处: B=u=φ=90°●在其他处: ∣B∣>∣u∣>∣φ∣●法截面:过椭球面上任意一点可作一条垂直于椭球面的法线,包含这条法线的平面。
●法截线:法截面与椭球面的交线●曲线的曲率:是曲线弯曲程度的反映,它是用曲线上无限邻近两点的切向量的交角对弧长的变化率来度量的。
曲线上任一点的曲率的倒数称为曲率半径。
曲率越大或曲率半径越小,曲线的弯曲程度越高。
●子午圈曲率半径随纬度变化情况:●●●卯酉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法线,可作无限个法截面,其中一个与该点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的圈称为卯酉圈。
●麦尼尔定理:假设通过曲面上一点引两条截弧,一为法截弧,一为斜截弧,且在该点上这两条截弧具有公共切线,这时斜截弧在该点处的曲率半径等于法截弧的曲率半径乘以两截弧平面夹角的余弦。
●卯酉圈曲率半径的特点: 卯酉圈曲率半径恰好等于法线介于椭球面和短轴之间的长度,亦即卯酉圈的曲率中心位在椭球的旋转轴上。
●椭球面上几种曲率半径的关系:●子午圈曲率半径M及卯酉圈曲率半径N,是两个互相垂直的法截弧的曲率半径,这在微分几何中统称为主曲率半径。
●法截弧:由椭球面上A点的法线与B点所确定的法截面与椭球面相割得到的曲线称为A到B的法截弧。
●相对法截弧:A到B的法截弧与B到A的法截弧。
互为正反法截弧。
●当A,B两点位于同一子午圈或同一平行圈上时,正反法截线则合二为一,但不是平行圈。
●在通常情况下,正反法截线是不重合的。
因此在椭球面上A,B,C三个点处所测得的角度(各点上正法截线之夹角)将不能构成闭合三角形。
●定义1:椭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程曲线叫大地线(测地线)。
●定义2:大地线是主法线与曲面法线处处重合的曲线。
●将地面观测的长度归算至椭球面:●右端第二项是倾斜改正的主项,经此项改正,测线变为平距;第三项为测线高出椭球面引起的投影改正,经此项改正后,测线变成弦线;第四项则是由弦长改化为弧长的改正项。
●勒让德定理:对于较小的球面三角形,可用平面三角公式来解算,只需使三个平面角等于相应的球面角减去三分之一的球面角超,而边长保持不变。
●球面角超的定义:●整周数N值解算:有可变频率法和固定频率法两种。
●测距的精度表达式:m=a+b×D。
a是固定误差,b是比例误差。
●高斯平均引数正算公式:●从公式可知,欲求ΔL,ΔB及ΔA,必先有Bm及Am。
但由于B2和A21未知,故精确值尚不知,为此须用逐次趋近的迭代方法进行公式的计算。
一般情况下主项趋近3次,改正项趋近2次就可满足要求。
●高斯平均引数反算公式:●距离观测值的改正:1.气象改正ΔDn;2.仪器加常数改正ΔDC ;3.仪器乘常数改正ΔDR;4.波道曲率改正ΔDk ;5.归心改正ΔDe ;6.周期误差改正ΔDθ。
实测的距离加上以上的改正,就得到两点间的倾斜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