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乐训练与鉴赏学习报告

声乐训练与鉴赏学习报告

音乐生活
生活中到处充满着音乐,大街上,小巷里,快餐店里,就连有些人的摩托车上读装上了外带音响。

在我认为,音乐就是将几个不同的音符巧妙的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不同的灿烂之章.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它不以地域而存在,也不以时间而消亡,它弥漫于天地间,参透于人群里。

“下了一整夜的雨,早起就是好天气。

又在昨晚梦见你,我们快乐的游戏。

都是怪我的粗心,责备自己太大意。

找不见你的地址,可爸爸就要去邮局。

想快点告诉你,我用你送的蜡笔,画了幅画特快传递给你。

快点告诉你,我的十二分惦记,再远的路没有什么关系,我的心放在你那里。

下了一整夜的雨,早起就是好天气。

又在昨晚梦见你,我们快乐的游戏。

都是怪我的粗心,责备自己太大意。

找不见你的地址,可爸爸就要去邮局。

想快点告诉你,多想天天在一起,研究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

快点告诉你,明白一些大道理,朋友之间最看重是情谊,我的心放在你那里。

”记得小学时,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伴着《快点告诉你》的歌声,开始动画城之旅。

现在,每当听起这首《快点告诉你》时,心里总是酸酸的。

看着日子一天天从身边走过,记忆也逐渐变得模糊,但不变的是音乐那熟悉的旋律,久久无法忘怀。

光阴荏苒,心也变得越来越脆弱。

每天忙于诸多事情之间,身心疲惫。

我总喜欢回到宿舍,听那么几首歌,将自己置身音乐之间便如月光抚过全身,理智和情感回归到纯净,享受自我,闲愁与幽怨统统抛之云外。

此刻,把握一份宁静,把思考交由一个音符,一首旋律,任思绪纷飞,所有归于宁静,归于那一个动人心弦的音乐之旅。

我喜欢音乐,是因为音乐带给了我很多可供追索的回忆;我喜欢音乐,是因为音乐留给了我一个真实的自己;我喜欢音乐,是因为音乐让我感觉到了生活的自在和惬意。

当我开心的时候,一首歌帮我插上欢快的翅膀,让我飞得更高,心也变成了那温蓝的底色;当我落寞的时候,一首歌静静地飘在我的身边,缠绕着我,给我一个个温暖心灵的拥抱,让我感到不再孤独;当我忧伤的时候,一首曲荡进我的躯体,走进我的内心,悄悄地劝慰我不再悲伤,给予我生活的勇气;当我打开思念的盒子,去追寻往昔的足迹时,一首曲领我重游故地,带我回忆生命中最美好的那些日子……
想起了小时候妈妈教给我的那首《澎湖湾》,想起了小学时光走在去学校的路上我们一帮死党哼唱的那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想起了记在初中语文课本上的那首《同桌的你》,想起了那本发黄的高中日记簿中记下的那首《寂寞沙洲冷》……
当自己重新哼起一些歌谣时,就回忆起曾经的自己和自己相关的故事。

此时,又常常傻笑一下,但不久就流泪了。

我真正对音乐感兴趣要从小学六年级开始了,当时哥哥初中毕业没能考上高中,在农村就很自然的出去打工了,过年回家,哥哥带回来一台很小的录音机,当时很流行那种的,能跨在腰上,还有很多的录音带,什么上海小夜曲啊,任贤齐的啊,郑智化的啊,好多好多,在其中我找到了两盘我喜欢听的,一盘是郑智化的,一盘是迟志强的,我现在都不知道当时我为什么会选择那两盘磁带,也许是他们的声音感染了我吧,我觉得现在我的性格就很受他们的感染,我有些郑智化的愤世嫉俗,而且还有些莫名的忧郁感,并不是我的生活不如意,也不像迟志
强那样进过监狱,也许这是天生的吧。

很快我就升入了初中,我也有了自己的能跨在腰上的录音机,记得当时有那玩意的人还不多,上学就天天带着它,还听着郑智化的水手,星星点灯,游戏人间等等,走路都带着节拍,觉得当时可牛气了,但我从来不会在学校听迟志强的歌,只有我自己在卧室时才会独自一人静静的听。

上初中后结识了一些所谓的小流氓,自己也就成为了一个小流氓,我也会和他们隔三差五的出去跟别人群殴,时不时的聚一块喝个小酒,在路上拦着女孩子不让人家过去,当时觉得过的挺开心的,但最令我开心的就是我们几个哥们下课的时候听着录音机大声的在教室里唱郑智化的游戏人间,“日子怎么过,快乐不快乐,象这样的问题你不要问我。

爱人离开我,不说为什么……”那真是唱的歇斯底里,但我们唱的肯定难听死了,因为后来上高中的时候,我同班女同学(她也是我初中同学)还说起这事了呢,她说我们当时的声音就像是狼嚎,那是对音乐的感受就是开心就好。

这样一直到初二结束,我那些流氓哥们大多都被老师一个个赶出学校了,就剩下我和另一个兄弟两个人了,因为我俩虽然经常招惹一些事端,但成绩一直也不错,我上初中这两年成绩也一直保持在班里前三名(因为回家妈妈对我的学习督促一直很紧的,我有今天非常感谢我的妈妈)。

我们两个人也就再也没有那个实力去胡闹了,毕竟也初三了,也就静下心来学习了,这一年我很少听音乐,只有晚上睡觉前听听英语,偶尔放纵一下,听听郑智化的歌,这一年我成绩很稳定,一直是班里前几名,最后最后也勉强上了高中,可是那个兄弟没能考上,也就踏上了我的那些哥们的后路。

不过现在他们都混的挺不错的,除了一两个走上歪路进了局子,其他都小有成就了。

每年过年的时候我们还会聚在一起吃吃饭喝喝酒,回味一下当年我们的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纯真友谊,也会一起去KTV,还会唱一些我们当年一起像狼嚎一样唱过的歌。

高中我变了很多,我变成一个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好学生,学习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也偶尔听听音乐,开始听一些别人的歌,比如任贤齐的,感觉还不错,当时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届音乐表演赛,以班级为单位,那是我第一次真正的去研究一首歌的每一句怎样去唱,我们唱的是《浏阳河》,比赛完我们都把嗓子唱哑了,不过成绩还好,四十多个班我们是亚军。

高二,我上了理科班,我有了新的同学,我的同桌是个很老实的哥们,很少说话,但他却喜欢杰克逊的歌,而且还能模仿杰克逊的很多动作,是他让我也喜欢上了杰克逊,喜欢上了他的歌声,他的舞蹈,他的疯狂,他的傲慢,他的陶醉。

我开始买一些杰克逊的CD拿到家里看,而且还在屋子里反复的练习他的各个经典动作,练的馒头大汗,练得相当陶醉,到学校后,有时候下课后还会滑着太空步溜出教室,引起同学们的尖叫声,是杰克逊的歌让我能够在高中那个高压的学习环境中偶尔放纵一下,放松一下心情。

现在上了大学,更喜欢听一些带有异地风味的音乐。

听《the saltwater room》《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Rendezvous》等外文歌曲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生活在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的个性特征。

而自己也渐渐喜欢上了吉他,每天到宿舍后总要弹上一两首歌。

有人说:“每个人都有一双耳朵,可以用来倾听天籁之音,而每个人又都有自己欣赏音乐的格式。

有人爱节奏激昂爆破般那种,执意在某一刻冲击着某根神经,认为那就是一首荡气回肠的好曲;有人喜欢缠绵之乐,如微风细雨中的江南水乡里绽开的梨花,蛰伏着一种清雅温情馨香,让人心有灵犀去感悟。


或许,有时候我们可以把音乐当做生活的调节剂,让我们更好地体味生活,享受
生活。

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如果要感谢什么人,而且只能感谢一次,那么我想把这一次感谢奉献给那些为人类创造出美妙音乐的人。

倘若没有音乐,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多么沉闷可怕。

”那么,我应当感谢音乐,感谢音乐伴我成长,感谢音乐帮我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音乐,一种特别的生活语言。

我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

《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

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

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经过上声乐训练与欣赏公选课,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乐乐理的知识,也使我领略了中外闻名的歌剧,我对音乐也有了新的认识。

在还没有上课之前,因为对音乐没有太多的了解,思想中总以为上声乐训练与欣赏的选修课是一种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

也许是我不太了解音乐的缘故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这样惧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选修课程一定要选一门公选课。

在我记忆中,从高中开始就没有音乐美术等课程,久而久之也就将它们淡忘了。

而如今,感觉又回到小时候上音乐课,因为唱歌的时候总跑调,我因此一度对音乐灰心丧气。

但是在看电视搜台的时候听到有好听的歌曲总要停下来去听,也许是对音乐的“另类”喜欢,我选择了声乐训练与欣赏作为我的选修科目。

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也非常荣幸能够听到各种各样的歌剧。

这也使得我在课程结束以后觉得受益匪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