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过小孤山大孤山》课后练习

(完整word版)《过小孤山大孤山》课后练习

《过小孤山大孤山》课后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屏.风(pínɡ)宿.松县(xiǔ)上干.云霄(ɡān)B.惠济.(jì) 载.其事(zài) 楼观.亭榭(ɡuān)C.渺弥.(ní) 泊.湓浦(bó) 徙倚.久之(yǐ)D.溯.流(sù) 烽火矶.(jī)鸥鹭灭没.(mò)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秋深潦.缩(积水)B.信.造化之尤物也(相信)C.尝加营葺.(修补)D.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幸而)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信造化之尤物....也B.与江山相发挥C.首尾才.六日D.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4.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不与江水乱.合外如引绳,不相乱.B.自岭个望.之望.之如浮水面C.及抛江过.其下过.烽火矶D.极登临.之胜三面临.江,倒影水中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倒影水中B.泛彭蠡口C.今为定江军D.其间一日阻风不行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绯.闻菲.薄蜚.短流长烟霏.云敛B.窠.臼苛.责溘.然长逝恪.尽职守C.缉.私舟楫.开门揖.盗嫉.恶如仇D.拮据.狙.击白驹.过隙笑容可掬.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告罄股份制劳燕分飞骨鲠在喉B.编纂笔杆子小荷尖角竭泽而鱼C.狂躁露马脚前倨后躬唉声叹气D.赝品摄相机要言不烦磕磕绊绊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直属机关党政领导干部会议上再次重申,各部门领导要勤勉工作,廉洁自律,绝不允许枉法。

②季羡林先生治学严谨,为了弄清每句话的出处,判断对方说法的真伪,他跑了好几家图书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③经朋友我终于认识了这位让人景仰的在学术上卓有成就的老前辈。

A.徇情批阅引荐 B.殉情披阅引荐C.徇情披阅引见 D.殉情批阅引见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工作者在工作中既要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又要异想天开....,大胆假设,这才有助于事业的发展。

B.司母戊大方鼎的气韵和纹饰,妇好墓玉器的繁多和精美,让海内外艺术家叹为观止....,视为人类不可重复的惊天奇迹。

c.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子来。

D.谈起垃圾短信,广大手机用户深恶痛绝。

当有关媒体记者探访发送垃圾短信的企业负责人时,他们往往三缄其口,讳莫如深....。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日,深圳市政府在深举行颁奖典礼,表彰被国家商业部评为“2007年度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创维集团是获得该荣誉称号的企业之一。

B.在今年抗击雪灾的战斗中,一些向来为舆论所抨击的垄断行业及其从业者却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心和令人感动的职业品质。

C.2008年的奥运会将成为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它极有可能意味着中国从此在世界上真正强大起来了。

D.济南市政府3月29日下发的一份文件规定,省城将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资料库,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二、课堂延伸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1~14题。

游黄山日记(后)徐弘祖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

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硃砂庵而登。

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

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

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

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

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

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

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

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

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

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

时已过午,奴辈适至。

立庵前,指点两峰。

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只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

余不从,决意游天都。

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

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

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

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余以登。

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

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

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余越其.右,则雾出于左。

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

山高风巨,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

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

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

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

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向.时云里诸峰向:对着B.越天都之胁.而下胁:旁边C.挟.澄源、奴子挟:偕同D.独莲花与抗.耳抗:抗衡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相如因.持璧却立D.余越其.右,则雾出于左手则或咎其.欲出者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游记不同于郦道元《水经注》中对山水的客观描述,而是文中有“我”,语中含情。

B.这篇游记也不同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它不是借景抒情,因情生议,而是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C.作者在文章中通过议论直接阐发了只有不畏辛苦、奋力攀登才能到达顶点的人生哲理。

D.本文采用了游记中常用的移步换景的写法,准确地把握了云雾、怪石、松柏等景物的特点。

1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

(2)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晚次乐乡县陈子昂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1)请具体解说首联的内容,并说说这一联在诗中的作用。

(4分)(2)试分析本诗尾联在表现手法上的特色。

(4分)16.根据下列特定情境,写一段200字左右的人物心理描写:《过小孤山大孤山》课后练习答案1、答案 D解析A.“宿”读sù;B.“载”读zǎi,“观”读ɡuàn;C.“弥”读mí。

2、答案 B解析信:诚然。

3、答案 C解析副词,才。

4、答案 D解析D.到,来到/靠近,面对着;A.混淆;B.看,往远处看;C.经过。

5、答案 D解析D.为被动句,其余为省略句。

6.D7.A8.C(殉情s因恋爱受到阻碍而自杀;徇情:徇私。

批阅:阅读并加以批示或批改;披阅:披览,阅读,翻阅。

引荐:推荐(人);引见:引人相见,是彼此认识) 9.C(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10.B(A.动宾搭配不当,或者成分残缺;在“品牌”后加“的优秀企业”C.主宾搭配不当,“奥运会成为……主要指标”不合逻辑;另,“综合国力”包含“经济实力” D.语序不当,应该是首先“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然后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资料库”)11、A解析“向”在这里是“刚才”的意思。

12、答案 D解析A项介词,“在”;B项连词,表转折,“却”;C项连词,“于是”;D项都是代词,但前一句是“它(的)”的意思,后一句是“那些”的意思。

13、答案 C解析这一人生哲理不是通过议论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具体的记叙自然地表现出来的。

14、答案(1)则天都、莲花两座山峰,都以秀美的英姿兀立在半空。

(2)度过危险地带,下到山坳时,暮色已笼罩大地。

参考译文初四日步行十五里路到达汤口。

再五里,来到汤寺,在汤池洗了澡,便拄着手杖朝硃砂庵方向攀登。

走了十里路,登上黄泥冈,原先被云雾遮没的各个山峰,渐渐显露出来,又渐渐落到了我的手杖底下。

转入石门,经天都峰半山腰而下,则天都、莲花两座山峰,都以秀美的英姿兀立在半空。

路旁有一岔道朝东而上,却是昔日所未到之处,于是往前直上,差不多到达天都峰旁。

再往北而上,攀行在石隙之中,只见两侧峰石一片片夹峙而起,山道迂回曲折于岩石间,遇到山石阻塞就凿通它,遇到山崖陡峭就砌起石阶,遇上断壁则架木搭桥修通它,遇到悬崖就架上梯子接起来。

俯视孤峭的山谷一片阴森,枫树和松树交错相杂,五彩缤纷,犹如画图与锦绣般灿烂。

因而想到黄山当得起是一生中所见到的奇观,而且是如此奇特,往日未曾一探究竟,这次重游不但快慰,而且很觉惭愧。

这时脚夫仆人都因山路险阻而落在后头,我也停住不再往上。

但一路上的奇景,又不知不觉地吸引我独自前往。

既登上山头,就望见有座佛寺的屋檐犹如飞鸟展翅一般,即是文殊院,这也是我上一次来想登览而又未登上的地方。

文殊院左面是天都峰,右面是莲花峰,背面靠着玉屏峰。

天都、莲花两峰的秀丽景色,简直伸手可摘。

环顾四周只见奇峰错杂排列,众多的山谷纵横交错,确是黄山景色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如果不是这次重游,怎晓得黄山竟是如此之神奇!恰遇云游和尚澄源到来,游兴很高。

时间已过午,仆人们才上来。

大家站在文殊院前,指点着左右两座山峰。

寺里的和尚说:天都峰虽近却无路可攀,莲花峰可登但路途遥远,只好在附近看看天都峰,明日再登上莲花顶。

我不愿听从,决心一游天都峰。

便带着澄源和仆人,仍从山峡小路而下。

到达天都峰旁,再从经溪水冲击而流动的山石中俯伏爬行而上,或抓住野草,或拉着荆棘,越过丛集的石块,攀上峭立的山崖,每到连手脚都无法着落的地方,澄源总是抢先登上,再垂手接应。

每每想到上山即如此艰难,下山更怎么得了?但终于也顾不了这许多。

经历几回艰险,终于到达天都峰顶。

只见顶上有块崖石像峭壁一般直立而起,高约数十丈,澄源巡视其侧面,发现有石阶,便扶我登上。

惟见千山岭无不俯伏在下,独有莲花峰和它抗衡。

这时浓雾时起时止,每一阵飘过来,则连对面也看不见,远眺莲花等诸山峰,多半淹没在云雾里。

惟独登上天都峰,我走到峰前,云雾则移到峰后;我来到峰右,云雾则出于峰左。

峰顶上还有生长得曲折挺拔、纵横交错的松树,而柏树虽树干粗大如臂,也无不平贴峰在崖石上,犹如苔藓一般。

山高风猛,雾气飘忽不定。

俯视诸山峰,一会儿透露出碧绿的尖顶,一会儿又淹没为一片银海。

再眺望山下,只见阳光明媚,仿佛另是一个世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