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生物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生物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花园学校方立香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时机,开动脑筋,切实抓好德育工作,使学生健康发展。

如何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将生物教学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生物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职责,现总结如下:一、结合教材内容,把“三热爱”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应该始终坚持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放在首位,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育内容,不仅包括讴歌党的丰功伟绩,赞颂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应该包括国情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

生物课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

初中植物学、动物学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教育;生理卫生中的计划生育教育;每本书的绪论及许多章节,本身就是“三热爱”教育的极好内容,应该进一步充实并写出相对稳定的德育教材,列为重点章节讲授.有些章节,表面看起来似乎与德育很难联系起来,但只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时时留意国内外大事,做到正确选材并在与教材的结合上下功夫,教育内容还是不难解决的。

例如,我在讲生物的变异内容时,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袁隆平教授等科学工作者经过长期的繁殖和选育,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培育了多个高产而优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从而激励学生爱祖国,爱科学。

二、有的放矢,联系思想实际进行理想教育要使德育工作富有成效,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知道他们的乐趣与苦恼,摸清他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理想,是当前在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由此表现出两种倾向: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认为升入好的大学无望,厌学情绪严重;成绩好的同学,目标瞄准中考,只知道埋头苦读,国家大事很少关心。

两种倾向对生物课又同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重视,前者认为自己反正学不好,因而学习无动力。

后者表现为学习时死记硬背,缺少学习的灵活性。

这是生物教师应着力解决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一是使学生明确生物科学与四个现代化的关系。

重视绪论课的讲授,全面阐述现代化社会和科学技术中诸如环境、粮食、能源等重大问题,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

现代生物学的特点,是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与其他学科都有着交错渗透的关系。

同时,在教学的不同阶段,结合教材内容,更具体地阐述这种关系。

二是充分介绍我国在生物科学研究上的新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雄心。

把个人的出路与祖国的前途割裂开来,是缺乏理想的另一种表现。

针对在部分同学中所存在的向往西方国家生活方式的倾向,配合理想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树立掌握科技知识是为了报效祖国的思想,结合教材讲述一些生物学家的爱国事迹。

使学生认识到,理想和追求,是事业成功最根本、最持久的动力源泉,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为每个人的进取提供了平等和机会,只有明确了为谁而学,为什么而学,才会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激情。

三、了解、学习科学史,激励进取精神科学家是科学成果的创造者,是科学史的谱写者。

了解科学家的科学史,是生动而富有成效的德育。

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去当科学家,但科学家在理想、情操、胆识、毅力、勤奋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却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和效仿的。

例如,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发现有不少同学为成绩总是上不去而苦恼,并由此产生自卑。

为了激励他们勇于进取,教学中介绍达尔文、童第周时,特别突出和强调他们在学生时代都不是令人羡慕的优等生,但都以独特的爱好、刻苦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获得了成功。

没有学历、靠自学成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童年读书时更是成绩平平,但他以令人叹服的坚强意志勤恳奋斗了70余年,被雨果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成为“天才出于勤奋”的典范。

介绍科学家和科学史,仍不可忘记对学生的“三热爱”教育。

为此,我常用反衬手法,讲述科学家成功之前的无数次失败及其在腐朽制度下所受到的迫害,使他们认识到科学之路的崎岖艰险,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篇二:生物学科中的德育渗透生物学科的德育渗透工作总结一、挖掘生物教材中丰富的德育内容中学生物学科的德育内容,是由生物的多样性、分布的广袤性和知识的跨越性所决定的,和其他自然学科相比,更为丰富、广泛、全面。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珍贵的动植物种类;我国栽培作物的悠久历史;我国古代生物科学成就、现代生物科学成就;我国从古到今著名的生物学家等。

这些内容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国情教育内容。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偏低。

例如,耕地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草原为三分之一,林地为四分之一。

这些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耕地的紧迫性;认识到把控制人e:i增长,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内容。

在生物学中包涵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主要有:生命的物质性、运动性;生物的进化;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生物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点;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的规律等。

这些都是很多教师应用得比较熟悉的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也是唯物的、辩证的观点。

这些知识对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四、实践观点的教育内容。

生物学实践性强,生物课有很多实践活动。

例如,实验、实习、参观访问、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书本知识和生产生活联系起来,及时了解工农业生产中的新情况、新技术、新经验,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五、法律法规教育内容。

国家颁布的某些法律条文与生物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

例如〈草原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婚姻法)等。

在教学中贯穿法律条文,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进而形成与违法乱纪的行为做斗争的品质。

六、科学精神、方法和态度的教育内容。

生物科学史,生物科学家的事迹,科学探究的程序等。

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确立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世界观。

如果教师对生物教材中的这些丰富的德育内容认识不足,就会不自觉地削弱生物课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篇三:在生物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课题总结在生物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课题总结渔峡口中心学校黄长汉陈开喜我们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即生本德育,德育是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智育”的德育理念,培养学生具有“正直、儒雅、自信、感恩”的意识。

为此,我们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科内容、紧紧围绕学校的德育理念,结合生物学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达到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目标。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适时把握时机,开动脑筋,切实抓好德育工作,使学生健康发展。

我校地处鄂西南的大山的面长阳渔峡口镇,学校周边有山有水,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这里的学生与大自然有着亲密的接触,对大自然的动植物有着比较多的了解,很多学生还有种养的经验,因此开展生物教学活动有其天然的资源优势。

多年的初中生物教学工作使我充分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生物教学与实际的联系,提高生物课堂的趣味性,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性。

这样,学生既掌握生物知识技能,又接受了必要的德育教育。

如何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将生物教学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生物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职责,现总结如下:一、学校成立了专门在教研机构。

从2013年秋接受课题起学校就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

由秦贵平校长任组长,向玉华副校长、教科室主任为成员,全面负责我校生物课题的领导及管理工作。

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由所有生物老师参加的科研课题实验小组。

根据课题的要求,组织专人对这个课题进行实验研究学习。

任务到人,职责明确。

实验工作都要通过课题实验小组去完成。

我们在教研组、年级组开展备课教研的基础上,根据年段特点,安排相关实验内容,让实验教师承担相应的课题的任务。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掌握新课改下生物教学德育渗透的内容、方法、途径,依据课程标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二)探究德育渗透对生物创新教学及教师教学能力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对课程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升华,发挥生物课堂德育渗透功能,提高学生德育水平和创新精神,发扬学生个性。

三、生物教学德育渗透内容、方法和途径研究(一)生物教学德育渗透内容1、生物学基本观点的德育渗透教育生物学基本观点包括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进化和生态学观点等,这些观点与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本观点相融合,构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人文社会学科的基本观点及个人社会经验相结合,才能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因此,生物学基本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

而生物学科又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最先接触到的自然科学,因此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教育是生物德育教育的首要目标。

2、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教育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通过学习能使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和人体的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更好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并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3、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爱的情操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4、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良好习惯科学精神是指在认识一切客观存在时,对人对己能善于辩误识伪,勇于祛伪存真,执着的求真、求实、求事实的精神。

科学态度是“面对实际问题,能够遵循事物本身的脉络,实事求是,做出正确反应的倾向”。

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养成和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发展。

科学态度的培养应贯穿于科学研究过程的每一环节及每一教育活动之中。

5、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关注生物科学技术的新进展,进行生物学价值观教育6、规范行为准则,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个人要有良好的身体、健康的心理,良好的道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才能在社会中健康地学习、生活与工作。

学生在学习相关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步领悟、逐步规范个人行为,能够辩别是非,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使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健康地生活。

(二)途径和方法(1)转变教育观念,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的观念,用知识、师爱、尊重、理解、关心等一切方法去叩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用我们的热情智慧和心血启迪诱导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愿个个成人,要求人人成才。

(2)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

研究分析中学生德育工作现状,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适应中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以新课改为契机,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在生物教学中,迎着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了解社会,观察社会,提高学生的德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