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性别化的媒体.pptx
第六章性别化的媒体.pptx
第六章 性别化的媒体
第一节 性别化的媒介研究
一、女性与媒介研究 1、标志
1978年,美国传播学研究者盖尔·塔齐曼编 著的《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论 文集出版,标志着“女性与传播”研究正 式浮出水面,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
2、内容
• 媒体中的女性问题研究,一般可称为“女 性主义媒介研究”或“女性主义传播研 究”,即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研究传播现 象和本质。
电视剧女性形象评述》(1996) 陈 力:《近几年电视剧中女性意识管窥》
(1999) 何祖健:《李少红电视剧女性意识两重性的
文化学透视》(2003)
•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刘伯红、卜卫、陈新欣:《试析我国电视广 告中的男女角色定型》(1997) 童芍素、胡晓芸:《正视现实、正确评价、 正面引导—中国大陆广告传播与女性问题的 相关研究》(2002)
女性更倾向于电视剧、综艺节目。
3、中国的女性传播研究 • 缘起
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引进并发展 。 1995年是一个关键节点。 95世妇会之后,“女性与媒体”研究正式出现并 在我国传播学领域中迅速发展起来。
• 代表人物及著作 卜 卫:《媒介与性别》(2001) 国内该领域的第一本专著,汇集了作者1995 年至2001年间的研究成果。 陈 阳:《性别与传播》(2001) 较完整地介绍了西方“传媒与社会性别”研 究的内容和发展历程。 刘利群:《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2004) 从社会性别视角剖析美国女性电视频道的生 态环境和生存状态。
• 在公共领域,表现为两性社会劳动分工、 政治参与和权力关系上的不平等。
• 私人领域表现为,女性就业率的增加并没 有改变两性在家庭中的位置。她们仍然把 大部分精力都花费在价值尚未获得社会货 币承认的家务劳动上,承受有酬工作和无 酬工作的双重负担。
• 各国全职太太大比拼
【扩展阅读】
• 影视剧中女性形象研究 解玺璋:《新女性的神话:重新拥有自己——
• 期刊杂志及新闻报道中女性形象研究 陈阳:《我国女性期刊中的女性形象》(2000) 张谦:《积极的歧视—对都市类市民报纸娱 乐新闻栏目中女性形象的分析》(2003) 史梁:《新时期(1995一2004)中国典型人物 报道中的女性形象》(2006) 姚鹭鹭:《人民日报中女性形象的变迁》 (2007)
• 传播学者在用社会性别视角考察传播内容时,一般 依据社会性别在现实中的三种表现形态来设定框架 :观念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
• 观念领域里,社会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社 会已经建构起并不断再生产一系列的男强女 弱,男主外女主内以及女性应当从属于男性 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形成了一整套表达性 别差异的象征和符号;
• 从媒介内的分工看,女性主要集中在社会新闻、 文教、娱乐等报道部门中,而在政法、经济、军 事、科技等“硬新闻”领域则较难立足。
议题二:媒介内容研究
• 即媒介中的性别刻板印象。这类研究主要是研究 电视剧、广告、电影、书籍、杂志、流行音乐等 多种媒介中的女性形象问题。
• 《传媒活动中的女性形象》一文将媒介中 的女性形象分为性感尤物、女强人、传统 家庭女性等六类。
时尚等信息
• B2:男性比女性则更倾向于选择新闻、体育、科 技、经济等信息
➢ 关于媒介接触动机方面
• 就女性本身的媒介接触动机排序来看,女性将获 得有关个人生活的信息作为首要目的,其次是休 闲娱乐与打发时间的需要,然后是获得与学习有 关的信息,最后才是了解国内外新闻事件。
• 而男性则将了解国内外新闻事件放在首要位置, 其次是获得与学习有关的信息,然后才是获得有 关个人生活的信息。
• 包含三个最主要的研究议题:
• 女性传播者研究
• 媒介内容研究
• 女性受众研究
议题一:女性传播者研究
• 即女新闻工作者在媒介中的地位,这类研究主要 以新闻工作者中的女性比例以及获得决策权女性 比例为指标来衡量女性在媒介中的地位。
• 在《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一文中,研究者对全国的女新闻工作者进行了抽 样调查。
传媒从业者 广播电视行业 报业 通讯社
男女比例分布 男 62.7% 72.5% 70.8%
女 37.3% 27.5% 29.2%
传媒领导层 高级决策层 中级决策层 未进入决策层
男女 比例分布 男 10.5% 24.0% 65.5%
女 4.4% 9.6% 86%
• 这些数据表明,不管是新闻工作中的女性比例还 是获得决策权的女性比例来看,都是远远低于男 性的。
• 她们是怎么样来理解这些传播内容的?
➢ 关于媒介接触行为
• 这一变量包括:媒体的选择与媒体信息的 选择两个方面。研究结论提出:
• A.性别将会造成媒介接触差异 • A1:女性在媒介接触方面与男性相比,更倾向于
接触娱乐性媒体
• A2、男性比女性则更愿意接触权威类、新闻类、 财经类媒体
• B.性别会造成媒介信息选择的差异 • B1: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选择综艺类、电视剧、
➢ 关于女性刻板印象 • 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存在,主要包括
: • 1、男人主外、女人主内。 • 2、男性比女性更看重事业;女性比男性更看重家庭 • 3、男人趋向理性;女人更趋向于感情。 • 4、男性更适合从事高科技含量的工作; • 女性更适合从事文书工作。 • 5、男性更倾向于新闻信息或体育节目;
• 《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解析》中,研 究者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分为“美的角 色”、“贤妻良母”和“促销工具”三类
• 在媒介的女性形象研究文章中,多数研究者都会 得出一些相似的结论,即:
大众媒介通常从男权文化中心角度对两性特 征概括和归类,女性容易被定型为从属男 性的依附者、装饰品或性对象,男性则通 常是社会上具有创造性的行动者,并在两 性关系中处于主体地位。
议题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女性受众研究
• 即女性作为受众是如何使用媒介、媒体选择偏好 以及对媒介的需求是什么。
• 与前两项议题相比,目前针对女性受众媒介接触 行为的研究成果比较少。研究主要是以男性的媒 介接触行为作为参照,来关注女性的行为。
• 女性受众研究主要回答如下问题:
• 有哪些媒体内容被女性受众接触?
• 她们接收这些传播内容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