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RIZ理论五系统功能分析

TRIZ理论五系统功能分析


技术系统的几个概念
+ 技术系统:由相互联系的组件和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组成,以实现某种功能
+ 组件:指组成技术系统或超系统的一个部分,是由物 质或者场组成的一个物体
+ 超系统:是将已经分析过的技术系统作为组件的系统, 或不属于系统本身但与系统及其组件有一定相关性的 系统
+ 目标:指技术系统的作用对象
正常功能,代号“N” —实际的改善值达到期望的改善值 功能过度,代号“E” —实际的改善值大于期望的改善值 功能不足,代号“I” —实际的改善值小于期望的改善值
• 分类目的:为后续的功能分析和裁剪提供依据
• 功能过度和功能不足都是系统的不利因素
功能分类(二 )
+ 二、按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
1、从属关系:上位功能、下位功能 2、并列关系:同位功能或并列功能
提供光能
保护灯丝
固定灯丝 固定玻壳
固定芯柱
“为什么保护灯丝?”为了更好地“转换能量”
能量转换
通过电流 连接导线 允许安装
使导体绝缘
“为什么使导体绝缘?” “为了更好地通过电流”
防止蒸发 贮存惰气 密封壳体 “为什么防止蒸发?”为了更好地“转换能量”
主要内容
• 一、功能分析概述 • 二、功能定义 • 三、功能分类 • 四、功能整理 • 五、功能系统分析方法
+ 5、尽量用抽象的词语表达,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功能定义的直觉表达与本质表达
技术系统 电吹风机 电风扇 放大镜 白炽灯 挡风玻璃 二极管
直觉表达 吹干头发 凉爽身体 放大目标物 照亮房间 保护司机 整流电流
本质表达 蒸发水分 移动空气 改变光线 发光 防止车外物体撞击 阻滞某极性电流
+ 直觉表达:描述的不是功能,而是功能执行的结果
录音笔
提供光源
录放声音
灯泡
功能定义
+ 就是指对分析对象及其组成部分所应具有的各种 功能,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
“功能”的通用描述法
X更改(或保持)Z的参数Y X—功能载体,Z—功能对象,Z—功能对象Z的某个参数
“功能”的图形化表达法
作用(Action)
功能载体
功能对象
功能定义的原则
+ 1、 用动宾词组描述,功能=工作+对象(V+O) 如:电线的功能=传输电流
1、新技术系统与FAST图 2、系统改进与关于组件的系统功能分析 • 六、基于组件的功能评估 • 七、系统裁剪
新技术系统的开发
+ 开发新技术系统时,首先需确定系统 完成或实现的主要功能,然后将主要 功能分解为子功能,即功能分解。
• 可以采用功能分析系统技术(Function Analysis
System Technique,简称FAST)图解法,即利用功
7 惰性气体 防止灯丝蒸发(延长寿命
8 粘合剂
固定密封壳体
成本(略)
功能整理的步骤
2)区分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
+ 白炽灯的总体功能是“发光”或“提供光能”。 + 基本功能(主要功能)有“转换能量”、“通过电流”、
“连接导线”以及“允许安装”,其它可视为辅助功能。
功能整理的步骤
2、逐个明确功能逻辑关系
+ 三、按用户的使用要求:使用功能、品味功能
使用功能:给用户带来使用效果(有某种特定用途)的功能 品味功能:计划外的功能,如外观功能、艺术功能等
+ 四、按功能与用户要求范围的匹配程度:
必要功能、不必要功能
主要内容
• 一、功能分析概述 • 二、功能定义 • 三、功能分类 • 四、功能整理 • 五、功能系统分析方法 • 六、基于组件的功能评估 • 七、系统裁剪
+ 系统科学观点:
功能是结构的抽象,结构是功能的具体 功能是系统存在的理由,是系统的外在表现 结构是系统功能的载体,是系统的客观存在
产品设计过程
产品规划
产品原理设计
系统功能分析
技术设计 施工设计
从产品规划到产品原理设
计是这一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
功能分析
+ 功能分析是对技术系统的“功能”进行抽象的描
+ 当功能的相互关系同“目的一手段”的逻辑及并列关系的 逻辑不矛盾时,功能模型图就完成了。
功能整理的步骤
功能模型图 最上位功能 一级功能
F0
目的
F1
F2
F3
手段 目的
二级功能
F11 F12 F21 F22 F31 F32
手段
功能区1 功能区2 功能区3
功能整理的步骤
(5)把辅助功能系列连接到重要功能系列之中
例:有用功能的功能价值
系统组件n
附加功能 Ad=2
超系统组件1
辅助功能 Ax=1
附加功能 Ad=2
系统组件2
辅助功能 Ax=2
系统组件1
基本功能 B=3
系统目标
有用功能的性能水平
• 技术系统中的有用功能在实际过程中对功能对象参数的 改善值可能与期望的改善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称为 有用功能的“性能水平”,可分为3类:
要素名称 功能定义 要素成本
灯丝 通过电流、转换能量
(略)
功能整理的步骤
白炽灯各组件的功能定义(功能卡片)
序号 零件名称
功能定义
1 绝缘体
允许安装,固定玻壳,固定芯柱
2 灯头
允许安装,固定玻壳,固定芯柱
3 导体、触点 通过电流,连接导线
4 芯柱
固定灯丝
5 玻壳
保护灯丝,贮存气体
6 灯丝
转换能量,通过电流
TRIZ理论五系统功能分析
TRIZ理论体系
主要内容
• 一、功能分析概述 • 二、功能定义 • 三、功能分类 • 四、功能整理 • 五、功能系统分析方法 • 六、基于组件的功能评估 • 七、系统裁剪
“功能”概念的提出
+ 19世纪40年代,价值工程理论的创始人---美国通用 电气的工程师迈尔斯首先提出功能的概念,并把它 作为工程研究的核心问题,他认为,顾客买的不是 产品本身,而是产品的功能。
特点:改“善”参数
有害功能:指功能载体对功能对象的作用不按照期望的方向改 变功能对象的参数
特点:“不改善”甚至“恶化”参数
有用功能的等级分类
+ 根据功能对象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有用功能可分 为不同的等级:基本功能、辅助功能、附加功能
+ 分类原则:离系统目标越近,则功能等级越高 + 功能等级的表达方法:功能价值,等级越高,价值越大 + 有害功能不需划分功能等级
+ TRIZ的功能定义采用本质表达
本质表达法常用功能动词
功能动词 吸收 聚集 装配(组装 ) 弯曲 拆解
功能动词 分解 沉淀 破坏
检测 干燥
相变 清洁 凝结 冷却
嵌插 浸蚀 蒸发 析取源自功能动词 加热 支撑 告知
连接 定位
混合 移动 定向 擦亮
功能动词 阻止 加工 保护
移除 旋转(转动 ) 分离 振动 固定 传递
+ 一个产品的许多功能之间,存在着所属关系和并列关系。 在功能整理中,要逐个明确各功能间的逻辑关系。
– 功能的所属关系(上下关系),即上位功能与下位功能的关 系。
– 功能的并列关系是指对于较为复杂的功能系统,在上位功能 之后往往有几个并列的功能存在,这些功能所处于同等地位, 都是为了实现共同目的而必须具备的手段。
+ 提问的两个问题:
– ①为什么需要此功能?这一问题是为了找出上位功能,即目的; – ②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这个功能?这一问题是为了找出下位功能,
即手段。
+ 当有两个以上的功能处于同等地位时,都是为了实现同一 目的功能,则其关系为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称为同位功 能。这样,就能逐步把各功能之间的关系系统化,连成一 个功能模型图。
– 例如,住宅的最基本功能是居住,为实现该项功能,住宅必 须具有遮风避雨、御寒防暑、采光、通风、隔声、防潮等功 能,这些功能之间是属并列关系的,都是实现居住功能的手 段,因而居住是上位功能,上述所列的并列功能是居住的下 位功能,即上位功能是目的,下位功能是手段。
功能整理的步骤
+ 按照“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通过提问的方法,寻找实现 总体功能的直接手段功能,然后分系统一层一层地找下去。 也可反过来,以手段寻找目的,一层层地推上去。这两种 顺序也可交替,互补进行。
有用功能的等级分类与功能价值
基本(主要)功能B 功能的对象是系统目标或目的 系统存在的主要理由,回答“系统能做什么?” 功能价值最高,为3分 辅助功能Ax 功能的对象是系统组件 支撑基本功能 辅助功能的价值,为1分,如其功能对象为提供基本功
能的组件时,则功能价值为2分 附加功能Ad 功能对象是超系统组件,回答“系统还能做什么?” 附加功能的价值,为2分
功能整理
定义
功能整理就是对定义出的功能进行系统的分析、整 理,明确功能之间的关系,分清功能类别,建立功 能模型图。
步骤 1、分析出产品的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 2、明确功能的上下位和并列之间的关系 3、排列功能模型图
功能整理的步骤
1、确定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
+ 可以通过回答三个问题来拟定基本功能:
– 它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吗? – 是主要目的吗? – 如果它的作用改变了,它的制造工艺和零部件是全
功能的图形化表达法及作用
+ 功能的图形化表达常用箭头和矩形框来表示(动 宾结构),其中箭头代表动词(动作),矩形框 代表名词(组件)。
组件A
A对B的动作(动词 )
组件B
功能载体
功能=动作+对象
功能对象
功能的图形化表达法及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