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师资建设诊断报告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师资建设诊断报告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师资建设一、专业社会需求调查与分析1、轮机工程技术人才社会需求分析根据《BIMCO 世界劳务供需报告》(BIMCO: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将缺少船舶高级轮机员 3 万余人。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与国际航运联合会(ISF)共同发表的海员统计报告指出,截至 2016 年底,全球高级海员和普通海员人数为 137.2 万,整体海员供求差距收窄,其中高级海员供求差为 2%,约 13000 人。

按目前全球新船进入市场的速度估计,高级海员供求差距在 2018年可能高达 11%。

随着全球性的经济复苏,国内外对掌握轮机管理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会不断增大。

现在全球船员资源分布状况为:亚洲 50%,东欧 27%,其他国家和地区 16%,中东 5%。

我国目前拥有海船船员 65 万余人,其中高级船员 17 万余人。

其中甲类船长、轮机长各不足5000 人,而在船工作的船长、轮机长各约 4000 人左右。

根据《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年)》关于航海人才发展目标要求,到 2018 年新增高级船员4 万人,到 2020 年新增高级船员 6 万人,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有关资料表明,海上专业本科毕业生流失严重,3 年流失率达到 80%左右,高职院校毕业生,比较安心船上工作,积极肯干,动手能力强,深受企业的欢迎,供不应求的局面将长期持续,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2、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规格与要求行业对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规格要求是:熟悉轮机机舱布置,熟悉轮机设备操作的维护与修理,熟悉轮机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原理及操作,了解船舶与船上人员管理,熟悉SCTW78/95等公约和有关的法规,思想觉悟高,有一定的英语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岗位分析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职业岗位定位为:国内外航运企业海船轮机三管轮。

根据STCW78/95国际公约及我国有关船员条例及值班标准,海船轮机员工作岗位及主要职责有:1、轮机工程支持级(机工)轮机部日常营运和工作中的支持级人员。

主要从事:(1)协助轮机员对主机、辅机及相关设备的日常维修和保养:(2)协助轮机员对舵机、锚机的日常维修和保养;(3)懂得机舱、甲板各种压载水泵和消防水泵的使用维修;(4)了解各种液压原理和机械制动原理;(5)了解轮机基础知识和电器基础知识;(6)了解焊接技术和要领。

2、轮机工程操作级(三管轮)轮机部日常营运和工作中的操作级人员,参加航行值班,负责管理甲板机械及泵浦管系、救生艇发动机、应急救火泵、空调机、辅锅炉及其附属设备和机舱内其它部分辅助机械;负责本人主管的机械设备的备件和专用物料的申领、验收和报销,妥善保管。

3、轮机工程操作级(二管轮)轮机部日常营运和工作中的操作级人员,参加航行值班,负责管理发电原动机及为它服务的机械设备、空压机、机舱内部分辅机;负责加装燃油,进行燃油的测量、统计和记录工作。

4、轮机工程管理级(大管轮)轮机部日常营运和工作中的管理级人员,参加航行值班,是轮机长的主要助手,负责管理主机、轴系及为主机直接服务的辅机,并负责管理舵机、制冷空调设备;负责编制本人管理的机械设备的计划修理单等;监督轮机部一般船员的交接工作;负责轮机部通用物料及本人主管机械设备的备件、润滑油的申领、验收和报销等。

5、轮机工程管理级(轮机长)轮机部日常营运和工作中的管理级人员,是全船机械、动力、电气设备的技术总负责人,也是部门行政负责人;制定本船各项机电设备的操作规程、保养检修计划等并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负责组织编写修理单,进行修船工作的监督与验收;负责燃油、滑油、备件等物料的申领、造册保管和合理使用;负责保管各证书等资料;检查各设备运行、记录情况;培训和考核轮机人员;在发生紧急事故时指挥机舱人员进行抢修和抢救工作;监督和签署轮机员、电机员的调任交换工作。

三、职业能力分析1、职业能力分析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校主要学习操作级的内容(二/三管轮),兼顾学习管理级的内容(大管轮/轮机长),因此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应该必备基本素质与能力、英语能力、轮机工程能力、维护与修理能力、电气电子与控制能力、船舶与船上人员管理等能力。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能力分析与分解见表1。

2、职业能力项目表3、各工作岗位必须具有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四、岗位适任能力、学习模块、知识理解和实操熟练、评价标准对应表2、轮机工程操作级(二、三管轮)3、轮机工程管理级(大管轮、轮机长)4、职业资格证书对所有海员的熟悉和基本安全培训以及训练的强制性最低要求,在其被指派上船任职之前,应接受认可的有关个人求生技能的熟悉培训或得到足够的资料和训练,以能够:(1)就主要的安全事宜与船上其他人员交流,并了解安全信息的符号、标记和报警信号。

(2)了解在发生下列情况下应如何行事:人员落水;发现火情或烟雾;或发出火情警报或弃船警报。

(3)明确集合地点和登艇站以及紧急逃生路线。

(4)找到救生衣位置及穿戴救生衣。

(5)使用报警装置和具有使用手提式灭火器的基本知识。

(6)在遇到事故或其他医疗紧急情况时,在得到船上进一步医疗救助前采取应急行动。

(7)关闭和开启特定船上装配的除船体开口以外的防火、风雨密和水密门。

职业资格证书对应岗位适任能力、学习模块、知识理解和实操熟练、评价标准对应表五、专业的能力、素质、知识结构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符合现代航运企业需求,满足《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修正案(简称《STCW78/95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要求,能胜任现代船舶机电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职业能力(1)专业能力1)具有保证安全的轮机值班能力。

2)具有操作船舶主机、辅机、电气设备和控制系统的能力。

3)具有维修轮机系统、控制系统和设备的能力。

4)具有执行IMO法规和国内法规,防止污染海洋环境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和较熟练读写轮机英语技术资料、业务函电的能力。

6)具有保证个人基本安全和操作艇筏的能力。

7)具有较强船舶管理和人员管理能力。

8)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

(2)方法能力1)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2)独立学习能力。

3)获取新知识能力。

4)决策能力。

(3)社会能力1)人际交往能力。

2)公共关系处理能力。

3)劳动组织能力。

4)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3、职业素质(1)思想素质1)政治立场坚定,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遵纪守法,遵守并维护国家宪法和法律,树立公民意识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业务素质1)具有较坚实的本专业知识基础。

2)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

3)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敬业爱岗,养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和工作作风,具有雷厉风行和刻苦耐劳的品质,在工作中善于思索,勇于创新。

(3)文化素质1)了解哲学、文学、艺术、美学、历史等人文学科的基本精神。

2)正确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懂得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

3)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自尊、自强、自爱、自律、自诚、守信的优良品格。

(4)身体、心理素质1)具有适应海上艰苦环境条件下工作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2)了解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

3)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校期间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4)了解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5)胜不骄、败不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

4.知识结构以掌握担任海船高级轮机员(三管轮)工作所需知识能力为主,兼顾机务管理、船舶修造、海事管理等工作所需知识能力为辅。

满足国际海事组织《STCW78/95》公约对高级船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具体知识结构有:(1)具有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

(3)学会懂法、用法。

(4)掌握微机及网络基础知识。

(5)掌握岗位所需要的英语会话;能熟练的读写本专业英语资料和业务函电等;基本上能用英语进行语言交流的能力。

(6)掌握机械设备的基本运动规律;掌握工程材料、热工基础应用能力。

(7)掌握基本电工知识、电子技术、集成电路应用及船舶电气设备的使用与管理能力。

(8)掌握船舶推进主动力装置及发电原动机原理、使用与管理能力。

(9)掌握船舶辅助机械的原理、使用与管理能力。

(10)掌握轮机主要设备及部件的维护与修理基本知识。

(11)掌握船舶管理及人员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12)具有机械方面的基本识图与作图能力。

(13)掌握国际公约规定的船员基本技能。

(14)具有适应未来船舶新技术发展及应用的能力。

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根据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职业资格:1.轮机工程支持级(机工):轮机部日常营运和工作中的支持级管理人员。

2.轮机工程操作级(三管轮):轮机部日常营运和工作中的操作级管理人员。

3.轮机工程操作级(二管轮):轮机部日常营运和工作中的操作级管理人员。

4.轮机工程管理级(大管轮):轮机部日常营运和工作中的管理级管理人员。

5.轮机工程管理级(轮机长):轮机部日常营运和工作中的管理级管理人员,是全船机械、动力、电气设备的技术总负责人。

课程体系按照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进行重构。

课程体系重构与“多证融通”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体系重构与“多证融通”七、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施1、核心课程建设依据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岗位工作任务特点确定《主推进动力装置》、《船舶辅机》、《船舶电气与自动化》、《轮机英语》、《船舶管理》、五门为专业核心课程。

2、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施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符合现代航运企业需求,满足《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修正案(简称《STCW78/95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要求,能胜任现代船舶机电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模式改革致力于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在这一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模式。

职业能力导向课程模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集理论教学、实验实习实训为一体,产学结合”为指导思想,按照职业实践活动的要求来设计课程并组织教学。

职业能力导向课程模式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1)以职业实践的要求为基础组织课程;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环节连续或融为一体;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场所上统一;4)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教学组织上的一体化。

(2)“多证”互通的课程模式改革以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将职业资格要求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参照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