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迷人的秋色6 沪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迷人的秋色6 沪教版

《迷人的秋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5课《迷人的秋色》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水果成熟时的迷人之处,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及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并运用比喻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品味朗读,感受书中所介绍的瓜果的诱人之处。

2、在读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在不同形式的读中感悟语言美,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虽然寒冷的冬天早已来临,然而那迷人的秋天却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

这节课,就我们接着走进第15课,去继续感知那迷人的秋色。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再迷人一点)。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全文,要求:
(1)听录音朗读。

(2)读后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2、学生反馈。

(1)(学生找出最后一句话)是的,课文是围绕这一句话来写的,作者也用这句话总结了他对秋天的喜爱。

那么,在作者眼里,秋天的什么最迷人的呢?(或,作者又用哪一句话总写了秋天的迷人之处呢?)
你们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吗?
根据学生反馈,板书:瓜果遍地
(展示PPT)请同学们把“瓜果遍地”这个词放进句子里读一读,读后想一想这个句子还告诉了我们什么?(作者也很喜欢春天),
(2)那么,怎样才能抓住“瓜果遍地”读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呢?我们再来听听里的朗读吧。

(3)相信同学们能读得更好的。

3、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水果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3、
4、5自然段。

4、板书:柿子苹果山楂葡萄
三、品读感悟。

1、在作者笔下,这些水果都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课文里去细细欣赏吧。

2、柿子
那咱们先去西面山洼看看。

请同学们认真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后说说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读完第三自然段,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反馈)
展示PPT:看,这就是柿子。

你们能用第三自然段里最美的一句话来夸夸它吗?“简直像一片火”多美呀,谁能读得更美?(指名读)
我们一起来夸它吧。

(齐读)
3、苹果
读得多令人陶醉呀,可迷人的水果不只柿子哦。

(展示PPT)瞧,这是什么?看大家那惊喜的表情,你们被红香蕉苹果的什么给迷住了?
作者是怎么描写它的呢?
咱们要怎样读出红香蕉苹果的逗人喜爱呢?(男、女生比赛读。

)逗人喜爱的苹果可不只红香蕉苹果,还有谁?(展示PPT)
大金帅苹果的什么最吸引你们呀?
老师相信同学们能把课文里写大金帅苹果的句子也读得令人陶醉的。

(齐读)4、山楂
走出苹果林,咱们要去欣赏山楂了。

同学们,你们吃过山楂片吗?山楂片是经过加工的食品,山楂的果子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描写山楂的句子读一遍。

老师这有一个描写山楂的句子,请同学们认真听,看老师读的句子和课文里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比较句子: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果子。

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似的果子。

哪个句子更美丽一些?为什么?
(展示PPT)看,这就是那红玛瑙似的山楂。

孩子们,哪个同学愿意来美美地读读写山楂的句子呀?(指名读)
5、葡萄
(水晶葡萄)
孩子们,接下来我们去葡萄园参观吧。

相信那里的葡萄会令大家眼前一亮的。

(展示光盘)
我听到了一片“哇”声,孩子们,你们在惊讶什么?
这么迷人的葡萄,我们一起来夸夸它吧。

(展示PPT)
教师带读。

相信不用老师带,同学们能读得更美的。

(齐读)
这个句子里,作者把水晶葡萄比作是用什么雕出来的?
同学们见过水晶和玉石吗?它们是什么样的?水晶葡萄有和它们相似的地方吗?
孩子们,相信你们也能用像来美美地说一句话。

(玫瑰红葡萄)
在葡萄园里,吸引人的还有玫瑰红葡萄呢。

它有多吸引人呢?请同学们读读描写玫瑰红的句子吧。

谁来告诉老师,读完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同学们这么兴奋,我们快去看看它的样子吧。

(PPT展示)
看来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赞美它了,哪个孩子来美美地读描写它的句子?(指名读)
这些葡萄的色彩是那么灿烂美丽,我们可以用一个四字词语来称赞它们。

(板书:绚丽多彩)齐读词语。

6、(展示PPT)同学们,走出葡萄园,回过头来向岭上望去。

看这遍地的瓜果,多么诱人呀,作者是抓住它们的什么来写的?
是的,这些水果的颜色多美,红得像火、黄得耀眼、绿得像玉石、紫得发亮;样子也美,有的像玛瑙,有的像水晶和玉石雕刻的,还有的像珍珠。

原来不只是春天有着鲜艳的色彩,秋天的色彩也是那么明艳,怪不得作者不是以“迷人的秋天”作课题,而是以“迷人的秋色”为题。

同学们,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赞美这迷人的秋色吧。

(PPT演示齐读句子。

)再迷人一些。

(齐读句子)
同学们,读到这,你们觉得除了“迷人”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秋天?
7、教师小结文章结构。

四、拓展
那么秋天的水果是不是只有这么多呢?
五、结课
同学们,秋天的迷人之处还多着呢,她等着大家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观察呢。

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寻找秋天的迷人之处,并用笔把它们写下来。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