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国际海洋法
公约极大的突破了传统海洋法体系中海洋强国控制海 洋的局面,确立了十二海里领海、二百海里专属经济 区、大陆架、国际海底区域等重要原则和制度,标志 着新的海洋秩序开始建立,公约是现代海洋法形成的 标志和里程碑。
我国人大于1996年5月15日批准加入《联合国海洋法 公约》,1996年6月7日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向联合 国秘书处递交批准书,同年7月7日公约正式对我国生 效。
直线基线的适用地形:海岸线曲折, 海岸附近岛屿众多而地形复杂的海岸。
直线基线示意图
混合基线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四条规定:
“沿海国为适应不同情况,可交替使用以 上各条规定的任何方法以确定基线。”源自我国采用直线基线确定海岸基线
第二节 国家主权水域
一、基线(领海基线) 二、内水 三、领海
二、内水
第二节 国家主权水域
根据国际法和海洋法的规定,内水 (内海水)和领海是沿海国家领土的 组成部分,沿海国家对其享有完全的 领土主权,是该国家的主权水域。
1、基线(领海基线) 2、内水 3、领海
一、基线(领海基线)
在现代海洋法中,基线“一线多用”,
沿海国家测算领海宽度的起算线 测算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管辖海域的
定义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八条规定:“领海基 线向陆一面的水域为内水,是国家领水的一部 分”
内水主要包括:湖泊、河流、河口、内海、港 口、海湾等。
无害通过权
内水的主权
制定 法律规章
未经许可 不得进入
主权国
具有 属地管辖权
进入了 必须守规矩
军用船舶 进入要申请
海湾
– 海洋深入内地形成明显水曲的水域 – 面积等于或大于横越曲口所划直线作为直径
的半圆形的面积的水曲 – 天然入口两端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4海里的
情况下,可在两端之间划出一条封口线,线 内水域为内水 – 入口两端超过24海里,则24海里直线基线 应划在海湾内以划入该线所可能划入的最大 水域
历史性海湾
沿岸属于同一个国家,其湾口宽度远远超 过24海里,但在历史上被认为是沿岸国内 水的海湾。
第一次,1958年,日内瓦,86个国家,中国未参加
主要讨论领海与毗连区、公海一般制度、公海捕鱼及 保护生物资源、大陆架、内陆国进入海洋五个方面的 问题,四个公约
第二次,1960年,日内瓦,88个国家,中国未参加
讨论领海宽度和渔区界限问题,没有任何成果
第三次,1973年,美国纽约,167个国家,中国参加
作为正常基线的低潮线——指海水在退潮时退到 离岸最远处时形成的曲线
正常基线的适用地形:海岸线比较平直,沿岸无 众多岛屿,陆海界限明显的国家。
正常基线示意图
直线基线法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
“在海岸线极为曲折的地方,或者如果紧 接海岸有一系列的岛屿,测算领海宽度的 基线的划定可采用连接各适当点的直线基 线法”。
1947年智利总统主张200海里海洋权,亚非 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广泛支持,最终形成专属 经济区制度。
1967年马耳他代表在联合国大会提出有关海 床洋底的提案
国际联盟的海洋法编纂会议 1930年,海牙,47个国家
领海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国家对其行使主 权
有分歧,未通过公约,只有草案
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公海和领海理论的形成
1609年,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海洋自由 论》——为公海自由制度的建立奠定了重要 的理论基础
1702年,荷兰学者宾刻舒克发表《海洋领有 论》,提出了著名的“大炮射程说”
1919《巴黎航空公约》肯定领水主权
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国际海底区域制度
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大陆架公告》
港口
海岸线上具有天然条件或人工设备便 于船舶停泊和装卸客货的港湾
一条共同的起算线 基线是海洋法理论和沿海国家海域区划实践中的
一个重要概念
根据国家实践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 确定基线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正常基线法(低潮线) 直线基线法 混合基线法
正常基线法(低潮线)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五条规定:
“除本公约另有规定外,测算领海宽度的正常基 线是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所标明的沿 岸低潮线”。
就国际海底区域基本达成协议 经过九年的会议讨论,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UNCLOS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国际法编纂历史上耗时最长、 签字国和条文最多的一部公约,也是迄今为止最完备 最系统的一部海洋法典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签署与批准国
签署并批准:152国。
签署但未批准:26国。包括美国、利比亚、阿富汗、 柬埔寨、伊朗、朝鲜、瑞士、中非共和国等。
未签署:18国。包括以色列、委内瑞拉、教廷、叙 利亚、哈萨克、阿塞拜疆、摩尔多瓦、土库曼斯坦、 土耳其等。
国际海洋法
海洋法概述 国家主权水域 国家管辖海域 国际水域 群岛水域
国际海洋法
国际海洋法
海洋法概述 国家主权水域 国家管辖海域 国际水域 群岛水域
第一节 海洋法概述
一、什么是海洋法?
海洋法是在人类社会开发、利用海洋 资源的历史进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 来的。
调整国家之间有关海洋利用的原则、 规则和制度,逐渐形成为国际法的一 个分支——海洋法。
二、海洋法的主要内容:
确定世界海洋不同海域的法律划分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世界海洋划分为内水、 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国际海 底区域、群岛水域等不同海域。
规定各海域的法律地位和制度
不同的海域有不同的法律规章制度,从而各国在不同 海域中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其它方面:主要指海洋争端的解决,各国在海洋利 用方面应该进行的合作如海洋环境的保护等等
三、海洋法的历史发展
海洋法的产生和发展以人类社会开发利用海洋 的实践为物质基础
海洋法是国际法的一个分支,国际法是近代资 本主义的产物,因此,严格意义上海洋法的形 成与发展也是近代以后出现的。
公海和领海理论的形成 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国际海底区域制度 国际联盟的海洋法编纂 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