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冲刺:数学冲刺提分技巧

高考冲刺:数学冲刺提分技巧

2019高考冲刺:数学冲刺提分技巧
【数学学习心经】
发言人1:浙江省理科状元卢毅
不以做大量题目为基础,谈数学思想、解题方法都是空中楼阁。

学习数学的关键之一,还在于做题。

做题,并不是单纯的题海战术,选什么题做是有技巧的。

对于新学的知识,要做大量的基础题来巩固;这里的大量,我认为应因人而异,如果本人确实感觉已经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了,那么“大量”就已经达到了。

对于自己有漏洞的知识点,要像学新知识一样对待,甚至不惜将自己的脑子“格式化”,切不可认为自己好歹学过就掉以轻心。

综合卷不是万能卷。

有些同学喜欢做综合卷,认为综合卷全部都顾及到了,不会使知识留下漏洞。

其实不然,知识多而杂同样是综合卷的弱点。

因为要包含太多内容,所以每块内容只是蜻蜓点水般涉及一点,想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是很困难的。

综合卷只适合考前找感觉用,如果作为复习手段,强度不够。

最好还是要分块复习巩固。

做完题后最重要的是及时总结,看哪些题考到了相同的知识点,用到了相同的方法,然后自己想想这些知识点还有哪些考法,这些方法还能解决哪一类的题目。

这样,一类题可以扩展到更多类的题,从而加深自己对知识的掌握以及方法的运用。

毫无疑问,这也就提高了自己解题的能力。

不要忘了老师。

很多人不愿问老师,但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在所难免。

对于自己确实无能为力的题目耗太多时间不值得。

这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问老师。

老师毕竟有丰富的经验,他在帮你解答时,也许你能发现自己哪方面知识还不够牢固,需要弥补和帮助。

这不是比独自埋头苦干要好得多吗?
发言人2:王聪(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数学单科成绩:149分)
我在数学上面确实下的功夫很多。

我不喜欢看课外的书,却喜欢看教材,把教材吃得很透,但我会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问题、总结方法。

我想有以下几点可供大家借鉴——
一、学习数学千万不要害怕。

很多人因为数学不好,起先失掉兴趣,然后失掉信心,最后便讨厌数学了,结果导致数学更差了。

其实这些环节是相关的,只要改好了一个方面,其他方面也就跟着好起来。

当然,学数学需要一定的天分,这是肯定的,但在高考中数学得个110分左右可以说与天分无关,只需努力,各位同学只要端正心态去努力,一定会有好结果的。

二、要有一定量的习题训练,不然很难对数字敏感。

数学与其他科目不一样。

如果平时没怎么动手练习,即使明白思路也不一定能正确计算,所以需要做一定量的题来提高做题的熟练度、速度和正确率。

另外,做一定量的题,会使你更熟悉考点,明白出题者想考你什么,便于你更快地解题。

比如说,你每种题型只做过一次,那么每道题你都会花很多时间且不一定做得对。

但假如每种题型你做了3~5道,那么再遇到这类题时,你就会知道方向,该采用哪种方法。

三、学到每章的时候,一定要做相应章节的典型习题。

因为那样一是
易考,二是能让你熟悉本章考点及“陷阱”,比如集合这章,如果考大题,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要考空集的这种特殊情况,我就会特别小心它。

四、学会整理易错的题。

我这段话的对象不包括数学天才。

我们不是天才,不可能对做错的题过目不忘,不再犯错。

因而,你需要一个笔记本将做错的题定期整理,定期复习,特别是高三的学生,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学了又忘,反反复复犯错。

所以,一本错题笔记是必需品。

发言人3:黑龙江理科状元吕志鹏
数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基础,应该以审慎、科学的态度来面对。

数学的特点就是极度抽象化,概念化,对理性逻辑思维要求极高。

于是,我学习数学时,要注重概念,某一数学概念的内涵、外延都研究得很细。

可是,毕竟要进行考试,就必须对考题有简单且行之有效的解法,我就只好牺牲大量的时间去做,搞题海战术。

但不敢取舍地陷在题海中就会把人累得狼狈不堪,必须能进得去,出得来,拿得起,放得下。

因此,我做题的原则就是:做一道题,要会十道题或几十道题。

因为每一道数学题(母题)都会涵盖几方面的数学问题(子题)。

做出母题,由它繁衍出来的每一道子题也就会了,那么,凡是属于母题这一类型的题就不必一一去做而浪费有限的宝贵时间了。

发言人4:北京文科状元段楠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我学习数学有一个自己的小窍门,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有用,说出来仅供参考:我能学好数学是背例题背出来的。

我不喜欢题海战术,我喜欢从每一种类型的题中找出一两道典型“背”下来。

刚开始的例题可能不会,但“背”过一两次,理解之后,再看到这种类型就拿着“例题”往里套了。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发言人5:湖北省文科状元闫海进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
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我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数学的方法。

我总是在听课时领会各个知识点的内涵,然后课后通过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加深理解,然后再去看书本,再次理解基础知识点。

在数学的学习中,做题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做题是为了达到更深的理解。

不要为做题而做题,但同时又要适量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

平时每次考试之后,我总是用改错本把错题抄下来,认真地改正,并在关键步骤旁注明所用方法,然后在错题后写上评析,总结错误的原因。

每次考数学前,我总是把这个本子再仔细地看看,记住我为何犯错,这样就可避免我再犯类似的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