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

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


成本计算方法的回顾
(一)制造成本法
(二)变动成本法
在传统的制造成本计算法 中,所有的间接成本都记入到 制造间接费用(实际发生额)账户 中,再根据业务量的比例分配 给产品,高产量产品分配了大 部分的间接费用,低产量产品 只分配了少部分的间接费用。 这种方法不考虑引起这些费用 的部门或作业。但实际中可能 低产量产品应该分配更多的间 接费用,因为低产量产品可能
3.任何一个成本系统并不是越准确越好,除了考虑其适用范围外,还 须考虑其实施的成本和效益。
4.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必须有一定的适用环境,并非适用于各种类型的 企业,它的选择必须考虑企业的技术条件和成本结构。
总结
作业
谢 谢!
作业成本法的缺陷
1.作业成本法并未获得我国有关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认可,因此企业要 实施作业成本法,将作业成本信息用于财务披露和税收依据显然还存在法 律障碍,不能用于财务会计成本核算,只能够用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
2.作业成本法依旧存在一定的主观判断成分。ABC在确定作业中心、 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过程中,都需要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另外有的数据 确定也要靠估计,这都减低了准确性。
(三)对作业链的成本管理
1.尽量消除不增值作业 2.改变产品工艺设计 3.合并被划分过细的相关作 业 4.作业分解 5.改善作业流程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条件
作业成本法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管理工具,但其实施需要某些条件。如 果希望通过作业成本法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那么企业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企业提供的不同产品或服务在数量上和复杂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2.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较大。 3.企业拥有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电算化基础。 4.企业现有的传统核算系统不能满足内部管理需要。 5.作业成本法涉及到成本动因的确定、作业的分解以及业务流程的改进。
(二)资源(Resources)
资源是指在执行业务 工作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 来源。包括直接人工、直 接材料、生产维持成本、 间接制造费用、以及生产 过程以外的成本。通常可 在企业会计明细账中清楚 见到各种项目。可分为货 币资源、材料资源、人力 资源、动力资源及厂房设
(三)作业中心与作业成本库
作业中心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 能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作业组成的 集合。通常一个作业中心就是生产 流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可以设 置若干不同的作业中心,其设立方 式与成本责任单位相似。但作业中 心与成本责任单位的不同之处在于: 作业中心的设立是以同质作业为原 则,是相同的成本动因引起的作业 集合。
(二)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
增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y)是指有利于增加产品或服务价值的 作业。在理想状态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只有产品设计、产品加工、 产品交付为增值作业。
不增值的作业(Nonvalue-added Activity)是指对增加顾客价值没有贡 献的作业,即没有该项作业也不会从产品的质量、外观和性能上对于客 户的使用造成实质的影响。常见的不增值作业包括:存货中的存储、整 理和搬运;生产中的待料停工以及机器维修停工;因质量问题出现的返 修、重复检测等。
(三)作业成本法(ABC)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简称ABC)是指以作
业为计算产品成本的中间桥梁,通过作业动因来确认和计量
各作业中心的成本,并以作业动因为基础来分配间接费用和
辅助资源(行政和服务部门提供的资源)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体现的是一种精细化和多元化的成本计算和管理的思想。
管理会计
主讲人:小稀
情景九 作业成本法
• 任务一 • 任务二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 作业成本法的评价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掌握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 • 技能目标 · 会应用作业成本法计算成本、分析比较成本 · 能根据作业成本法规划作业管理 • 素质目标 · 自我学习能力 · 信息处理能力 · 解决问题能力 · 沟通协调能力 · 数字应用能力
1.确认和计量各种资源消耗,将资源消耗价值归集到各资源库 2.确认主要作业,明确作业中心
3.选择资源动因,将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形成作业成本库 4.根据产品对作业的消耗,确定作业动因及作业动因分配率
5.将各项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上,计算产品作业成本
资源库
资 源 动 因
作业成 本库
分 配 率
产品成 本
任务二 作业成本法的评价
3.资源动因与作业动因的区别和联系 从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资源动因连接着资源和作业,
而作业动因连接着作业和产品。把资源分配到作业的动因是资源
动因;
任务一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 思想是在资源和成本计 算对象之间插入了作业, 对成本使用多元化分配 标准,更加准确。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例P2:2步4书上骤
(四)成本动因(Cost Driver)
成本动因又称成本驱动因素,是成本形成的起因,分为资 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1.资源动因(Resource 资源动因D是riv决er定) 作业消耗资 源的因素,反映作业对资源的 消耗情况,是将资源价值分配 到各作业成本库的依据。按照 作业成本计算的规则,资源耗 用量的高低与最终产品没有直 接关系,作业决定着资源的耗 用量,这种资源消耗量与作业 间的关系称作资源动因,资源
2.批别水平作业
生产每批产品而从事的作业,这 种作业的成本与产品批数成比例变动, 当生产批数愈多时,机器准备成本就 愈多,但与产量多少无关。
3.产品水平作业
为支持各种产品的生产而从事的 作业。这种作业的成本与单位数和批 数无关,但与生产产品的品种成比例 变动。

4.维持水平作业
为维持工厂生产而从事的作业,这 种作业的成本,为全部生产产品的共 同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体系 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的
(一)作业(Activity)
目标所进行的与产品相关或对产品有 影响的各项具体活动,或者说某个部
门的某一类具体的任务和行为。
1.单位水平作业
生产单位产品时所从事的作业。 譬如,加工机器的动力消耗同其加工 的产品数量直接相关,则加工机器就 是单位水平作业。
传统管理会计中,常采用变 动成本法,即按成本习性划分为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且建立 模型y=a+ bx。而这种成本的划 分和模型的相关性,是立足于短 期内经营、业务量也无显著变化 的假设上的。时代的发展,需要 一种解决传统信息失真问题、打 破y= a+ bx 模型的成本计算理论, 而作业成本法就是满足这一需要 的理论。
基于作业成本计算的作业管理法(ABM)
(一)什么是作业管理法 ABC的本质就是以作业作为确定分配间接费用,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 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 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造成本 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点,并且使以往一些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在 ABC系统中变为可控。所以,ABC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一 种成本控制和企业管理手段。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 称为作业管理法(Activity-based Management, 简称ABM) 。
2.作作业业动动因因是(作Ac业tiv被ity各D产riv品er或)劳 务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将作业的成 本分配到产品的成本对象的标准, 反映了产品对作业消耗的逻辑关系。 譬如,订单处理作业,其作业成本 与其产品订单的处理份数有关,处 理份数即为作业动因。再如机器调 整作业,其作业成本与其产品所需 的机器调整次数有关,就可按机器 调整次数向产品分配这项作业的成
对作业、成本、
作业会计等概
1952年, 科勒
念做了全面系 统的讨论
20世纪70年代后,
库珀和卡普兰教 授
《会计师词典》提出 了作业、作业账户等 概念,形成了作业成
1971、1988年, 乔治•斯托布斯
研究更加深入、 具体、系统、 完善,积极推
作业成本法的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可概括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 导致成本的发生。ABC在成本核算上突破“产品”这个界限,使成本核 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它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并把“作业”或“作业 成本库”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