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及适用范围
为了正确学习和理解铜件焊接的工作原理、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以便保质保量的完成铜件焊接的工作任务,特编制此工艺文件。
本工艺文件适合铜件焊接及其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
二、铜件焊接技术综述
铜件的焊接主要采用弧焊和钎焊,弧焊主要分熔化极氩弧焊(MIG)、钨极氩弧焊(TIG)两种,前者适合较大尺寸(宽、厚)得铜板,后者适合较小尺寸的铜件。
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MIG)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方便的进行各种位置的焊接,同时也具有焊接速度较快,熔敷率较高的优点。
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电弧焊可适用于大部分主要金属的焊接,包括碳钢,合金钢。
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适用于不锈钢、铝、镁、铜、钛、镐及镍合金,利用这种焊接方法还可以进行电弧点焊。
钨极氩弧焊(TIG)电弧稳定,即使在很小的焊接电流(<10A)下仍可稳定燃烧,特别适用于薄板,超薄板材料焊接;由于填充焊丝不通过电弧,故不会产生飞溅,焊缝成形美观。
不足之处是:1)熔深浅,熔敷速度小,生产率较低;2)钨极承载电流的能力较差,过大的电流会引起钨极熔化和蒸发,其微粒有可能进入熔池,渣成污染(夹钨);3)隋性气体(氩气、氦气)较贵,和其它电弧焊方法(如手工电弧焊、埋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等)比较,生产成本较高。
钨极氩弧焊可用于几乎所有金属和合金的焊接,但由于其成本较高,通常多用于焊接铝、镁、钛、铜等有色金属,以及不锈钢、耐热钢等。
对于低熔点和易蒸发的金属(如铅、锡、锌),焊接较困难。
钨极氩弧焊所焊接的板材厚度范围,从生产率考虑3mm 以下为宜。
对于某些黑色和有色金属的厚壁重要构件(如压力容器及管道),在根部熔透焊道接,全位置焊接和窄间隙接时,为了保证高的焊接质量,有时也采用钨极氩弧焊。
弧焊是利用连续送进的焊丝与工件之间燃烧的电弧作热源,由焊炬嘴喷出的气体来保护电弧进行焊接的。
铜排对接时一般采用弧焊,而平板搭接时一般采用钎焊。
有时采用两种焊接方法,焊接方法一般在图中给出,当在一块铜板上使用两种焊接方法时,必须先进行弧焊,再进行钎焊。
顺序若反,则先焊的钎焊会熔化而失去作用。
一般来讲,弧焊除了能保证过电流能力,还能保证一定的机械强度,但需要的焊接温度高、焊料流动性差;钎焊需要的温度低,流动性好,更适合密闭性连接、填充缝隙等。
钎焊是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钎料和焊件一同加热,使钎料熔化(焊件不熔化)后润湿并填满母材连接的间隙,钎料与母材相互扩散形成牢固连接的方法。
钎焊时母材不熔化,仅钎料熔化。
钎焊变形小,接头光滑美观,适合于焊接精密、复杂和由不同材料组成的构件,如蜂窝结构板、透平叶片、硬质合金刀具和印刷电路板等。
钎焊前对工件必须进行细致加工和严格清洗,除去油污和过厚的氧化膜,保证接口装配间隙。
间隙一般要求在0.01~0.1毫米之间。
钎焊过程:表面清洗好的工件以搭接型式装配在一起,把钎料放在接头间隙附近或接头间隙之间。
当工件与钎料被加热到稍高于钎料熔点温度后,钎料熔化(工件未熔化),并借助毛细管作用被吸入和充满固态工件间隙之间,液态钎料与工件金属相互扩散溶解,冷疑后即形成钎焊接头。
三、MIG焊接
1、焊接用具
1.1 焊接设备、器材、材料
MIG焊机:380V,350A或更高;
纯氩气罐(保护气体);
焊料:SG-Cu Ag。
材料号:2.1211(DIN1731-1),Cu > 99.5%,Ag 0.8-1.2%。
[焊丝和气焊熔剂:可用含脱氧剂的纯铜丝HSCu(HS201、HS202);也可用一般的纯铜丝或基体金属的剪条,而把脱氧剂放在焊粉中,焊粉可用气剂301。
焊条:可选用ECu(T107)或ECSn-B(T227)其中ECu的焊芯是纯铜;ECuSn-B的焊芯成分是磷青铜,药皮都是低氢钠型,电源用直流反接。
在紫铜手工氩弧焊时,采用的焊丝有丝201(特制紫铜焊丝)和丝202,也采用紫铜丝,如T2。
](参考内容)
1.2 焊接用其它工具、器具
氧气-乙炔火炬(工件预热用);
不低于1000℃量程的温度计(测量工件及焊接温度),最好是红外式;
卷尺、卡尺、量角器和焊缝测量工装;
带陶瓷砂轮的砂轮机;
清洗液:一份柠檬酸+十分清水;
不锈钢刷;
超声波探伤仪或渗透液。
2、准备工作
2.1、按图纸或附录要求,用铣床加工好焊接坡口;[对接接头板厚小于3毫米时,不开坡口;板厚为3~10毫米时,开V型坡口,坡口角度为60~70º;板厚大于10毫米时,开X型坡口,坡口角度为60~70º;为避免未焊透,一般不留钝边。
根据板厚和坡口尺寸,对接接头的装配间隙在0.5~1.5毫米范围内选取。
](参考内容)
2.2、用打磨、酸洗等方法清理焊接部位,务必干净、干燥(焊前应很好的做好焊丝和焊件的清洁工作,一般用钢丝刷或砂纸去除表面油污和吸附的气体);
2.3、用氧-乙炔炬对焊接部位200mm范围内进行预热,温度750℃~900℃(测量温度);[焊前应将罕见预热:中、小焊件的余热温度为400~500℃;厚大焊件预热温度为600~900℃。
为了防止热量散失,焊件最好放在绝热的材料如石棉板之类的衬垫上焊接。
](参考内容)
2.4、必要的话在焊缝的起始、结束部位放置附加铜板,让焊接的开始和结束均在附加板
上进行。
焊后再视情况进行打磨。
3、焊接操作
预热温度达到后,立即按下面给定的参数进行焊接。
焊接电流:280A~330A;
焊接速度:5厘米/分钟;
焊接电压:30V~40V;
接线方式:直流,正接,脉冲方式;
焊丝送丝速度:4~5米/分钟;
气嘴:¢13~15毫米;
出气速度:16升/分钟;
焊丝材料:SG-CuAg,¢1.2mm。
焊接操作必须由具有(焊工专业资格证)的技师完成;焊接程序及质量应符合(EN ISO9606-3)标准。
焊接火焰应选用中性焰、短弧、焊条不易作横向摆动,而应作往复的直线运动,以改善焊缝的成形;焊后捶击焊接接头,使金属晶粒变细,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
对厚度小于5mm的焊件可在冷态下锤击;较厚的焊件可在焊后冷至250~350℃时锤击。
4、焊后工作及检测
4.1、焊接完成后,进行调整、校直,采用不锈钢刷及带瓷砂轮的砂轮机对焊缝和铜表面进行清理,但不得影响铜件的正常尺寸。
如下图所示:
4.2、用卡尺和焊接高度测量工装测量焊缝高度。
如下图所示:
4.3、把处理好并焊接合格的铜件放进酸洗池进行酸洗。
如下图所示:
4.5、再次检验铜件的焊接质量和尺寸、平面度、直线度等。
好的焊缝如下图:
焊缝表面不得有气孔、裂纹、过熔化。
若有裂纹,必须重新焊接。
若有飞溅物,须清除。
焊缝确保铜件间有连续并一致的联接。
在整个长度方向的焊缝高度,最小值应不小于图纸的规定。
非常重要的是,用导电的接触表面,应光洁、平整,粗糙度在Ra=1.6uM~3.2uM之间;表面用抛光砂轮抛光。
表面允许有细微的划痕,但不允许有凸起的缺陷。
好的接触表面如下图:
4.6、使用超声波探伤仪或渗透液检查焊缝的品质及密闭性。
四、TIG焊接
[除使用TIG氩弧焊机等,其它基本同MIG焊接,暂时略。
]
五:钎焊
可采用火焰,电阻,感应等方法实施钎焊。
1、钎焊设备、材料和工具
焊接设备或方法:氧-乙炔炬、丙烯气体、电阻焊或感应加热;
钎焊料:L-AG15P(15%银、80%铜、磷余量),
熔化温度650-800℃,工作温度约700℃;
卷尺、卡尺、量角器、卷尺、粗糙度测量仪;
陶瓷砂轮机、不锈钢刷、1份柠檬酸+10份水的酸洗液;
2、准备和钎焊程序
2.1、钎焊前必须用砂轮机将表面的氧化层和污物清除干净,表面粗糙度不大于25
微米;
2.2、将被焊的工件按图纸位置进行固定与夹紧;
2.3、将0.1MM的铜焊片放在工件间,保证整个焊接平面都有焊料;
2.4、工件间隙因控制在0.005—0.2MM范围内,这样可以达到好的钎焊效果;2.5、采用氧-乙炔焊炬将工件均匀加热到钎焊材料的工作温度;
2.6、采用钎焊条通过进料口对焊缝进行加料,直至焊料溢出并填满所有进料口;
2.7、钎焊过程中应连续加热并保持钎焊温度,并不得过度加热;
2.8、焊料只能通过接触铜排表面的高温来熔化,不得直接用火焰直接熔化;
2.9、焊料只能利用小间隙的毛细力作用来进入焊接区;
2.10、使用焊片时,铜件必须压在一块以减少焊接间隙空气,工件平行放置并用足够大的力压紧,压紧力一直保持到焊接完成。
3、钎焊质量
3.1、钎焊操作应由具有专业资格《焊工证》及经专业培训的技工完成;
3.2、保证整个焊线均匀连续性;
3.3、在焊接工件时,所有的焊线应控制五开放的间隙,并确保进料孔由焊料填满;
3.4、须清除工件表面上多余的焊料,达到图纸技术要求。
好的钎焊焊缝如下图所示:
4、焊接完成后的工作
4.1、去除氧化物(打磨、酸洗等);
4.2、清洗干净;4.3、尺寸复核、表面检测;
4.4、其它工作及检查参考MIG焊接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