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演变ppt课件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演变ppt课件

6
商朝青铜器的造型
商代青铜器以方、圆形的几何体造型最为常见,但 同时动物造型的青铜器也开始出现。几何体的造型 大都显得粗重,注意各个部位的比例协调,达到均 衡,重心尽量下沉,在视觉上造成沉稳凝重的效果。 此时的青铜器上开始有装饰性的附件,这些附件除 了满足实用性之外,有时也成为一种有效的调节整 体平衡的手段。商代早期已出现列鼎,承夏代陶方 鼎而来,但更高大沉重,所展示出来的王者气势远 非陶方鼎可比,但器壁普遍仍较单薄。
18
而在西周中后期形成了西周时期特有的纹饰 特征,如,西周中后期,主要流行环带纹、 窃曲纹、重环纹、垂鳞纹、波曲纹、凤鸟纹、 瓦纹等,另外,还出现了许多无纹饰的素器, 在这些素器当中有的也有饰几道纹的。西周 时期的青铜器,有时候用雷纹为地,这实际 上是延续了青铜器礼器化的进程。
19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变革、学术争鸣空前繁 荣。青铜器的应用则是钟鸣鼎食的组合,已 失去彝器和礼器的特性,向生活日用方向发 展。青铜器不仅造型依据人的尺度设计,装 饰上一反前一时期简明、质朴,趋于细腻繁 茂、灵巧新颖。怪异的饕餮纹因不适于装饰 日常生活用器,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 各种无角小蛇互相穿插重叠,以四方连续形 式展开的蟠螭纹。恰似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 政治、经济纠结蟠绕。
9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造不再由王室独控, 各地诸侯大造其器,器型开始有所改变,造 型和纹饰都不再像西周以前那样神秘狰狞, 而代之以华美和写实的世俗气息,礼制没落, 诸侯野心勃勃,对人的价值和人的力量开始 加以肯定,青铜器具更加走进日用生活和人 群,造型风格由粗笨厚重转为简朴轻便。
10
青铜器 夏、商、周装饰的演变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演变
`.
1
青铜器是人类历史上的 一项伟大发明,而我国 先民早在夏、商、周时 期就已经创造了独步世 界的青铜文化。
2
我国青铜器在夏、商、周无论是造型还是 在装饰、风格上都发生了演变。并且在经历 了长达20个世纪的发展, 青铜器的设计艺术辉煌 灿烂。
3
青铜器的演变主要表现在造型、装饰、风格 上。
7
商代晚期,方形器较普遍,圆鼎的锥状足被 柱状足取代,两耳对应两足成为历代圆鼎的 固定形式。晚商时期青铜器种类增加很多, 远盛于以前,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代。
8
周朝青铜器的造型
西周初期,鼎的腹部上小下大,兽蹄足; 中期以后,酒器大减,出现了新的食器 、和 水器盘。成套的青铜器增多,带长篇铭文的 增多。西周后期, 礼崩乐坏,礼器都趋 向粗陋,重要而常见 的鼎、爵、觚都逐渐 消失。
17Βιβλιοθήκη 周朝从纹饰上看,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在继承商代的基 础上继续发展,西周早期和商代晚期一样进入了纹 饰发展的鼎盛期,这是同当时的社会历史大背景分 不开的,也就是说虽然朝代更替了,但统治阶级用 礼器统治人们的思想没有改变,所以,青铜礼器发 展的大环境没有改变,这样青铜上的纹饰还是按照 为礼器服务的思想不断发展,商代的许多纹饰在西 周时期仍然在使用,如,商代晚期兽面纹的变化的 形式“环柱角形、牛角形、外卷角形、羊角形、内 卷角形、曲折角形、双龙角形、长颈鹿角形、虎头 形、熊头形兽面纹”等纹饰,在西周早期仍在使用。
5
夏朝青铜器的造型
现在能看到的夏朝青铜器比较少,主要是一 些小件的工具和兵器,以酒器爵, 盉最为突 出,共同特点是器壁较薄,整个造型显得枯 瘦,简陋,轮廓线条尖锐。它们的三个足都 大多采用尖锐的圆锥状足。爵的流和尾都较 长。夏朝仍以陶器为多,青铜器的造型多以 陶器仿制而来。(鼎在当时的地位已成为王权 的象征,多为圆鼎,尚未见有青铜方鼎,但 有陶方鼎出土。)
4
青铜器 夏、商、周造型的演变
从夏、商到周,各个时代的青铜器造型随着 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每一个时代都有一 些特色。一是器型的种类在增减,有些品种 甚至为一个时代特有,二是每个品种的造型 在不同时代会有一些改变并维持一段时间或 形成统一的特征,有时候,所有的青铜器造 型又都会深深地打上本地域本民族文化的烙 印,形成一些地域民族特色。
13
迄今发现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殷墟吴家 柏树坟园出土的后母戊(又称司母戊)大方鼎, 高133厘米,重达875公斤。这件巨大的青铜 鼎表现了商朝后期的发达和人民的创造力。
14
司母戊大方鼎
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 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司母戊鼎立耳、方腹、 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 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
夏朝
青铜器上尚无装饰性附件,也无纹饰,多为 素面器。
11
商朝
商代前期青铜器的纹饰,还没有作为图案衬 地的花纹,即所谓地纹。纹饰大多作带状, 并常见弦纹、兽面纹和夔龙纹。兽面纹的线 条圆转流动,很有特色。在带状兽面纹上下 夹以联珠纹,则是当时流行设计。
兽面纹
12
商代后期,纹饰内容丰富,变化更加突出, 不但流行通体满花,绝大多数使用云雷纹作 为地纹,以填充主题纹饰外的空间,而且还 出现了在图案上重叠加花的所谓三层花。
16
商代后期青铜器纹饰中动物纹样大大增加,最典型 的花纹是具有神秘色彩的饕餮纹,其形状多变,一 般尾部下卷,鼻额突出,咧口利爪,巨目凝视,雄 严诘奇。有的大幅饕餮纹纹体鼓起,曲角高耸,突 出器外,配以浮雕龙、虎、羊首、鹿首和牛首等动 物形象,峻挺方折、精湛无比;有的全身满施饕餮 纹,器体棱脊四起,深镂细刻富丽堂皇。如亚方尊 等,都是晚商青铜器中出类拔萃的精品,其他花纹 还有夔纹、蝉纹、蚕纹、小鸟纹等。这些动物纹样, 少数是肖生的,更多的则是神话性的禽兽。
部分主要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 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 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 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 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 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 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 的代表作。
15
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 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司母戊大方 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 约832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 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 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 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武丁的 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