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基础知识:
1、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
2、世界海陆分布状况: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
即地球上3分陆地,七分。
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
3、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
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则是一块陆地。
4、关于陆地和海洋部分的基本概念:(能够在图上标示)
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岛屿;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称为半岛,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面积广大的水域称为洋,大洋的边缘靠近大
陆的部分称为海;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称为海峡。
5、有关陆地和海洋之最:世界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
屿为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是丹麦的属地;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为大洋洲。
6、无论怎样划分两个相等大小的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7、记住以下大洲分界线:(能够在图上准确标示)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亚洲、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亚欧分
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欧洲和北美洲分界线:丹麦海峡
8、七大洲面积排列顺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四大洋面积排列顺序: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9、熟练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特点,如半球分布特点和经纬
度分布特点及相对位置。
( 1)被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
洲大陆和南美洲大
陆,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是非
洲、亚洲、
大洋洲和南美洲。
赤道穿
过非洲的中部。
地跨寒、温、
热三个温度带的大洲为亚洲
和北美洲。
(也是既有阳光直
射又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大洲),
没有热带的大洲是欧洲和
南极洲。
(也是没有阳光直射
的大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为北冰洋。
( 2)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和北美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为南极洲;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洲是非洲,全部在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
(3)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以及南极洲之间的大洋是太平洋;三面濒临海洋,一
面连接陆地的大洲是亚洲和北美洲;周围被三个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个大洋包围的大洲为南极洲。
唯一没有人定居的大洲是南极洲。
(4)认识东西南北四个半球轮廓图,并能填注包括的大洲和大洋。
1
东半球北半球西半球南半球
(5)大洲与大洋的相对位置
大洲名
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称
濒临海太平洋、
大西洋印度洋
太平洋、
太平洋太平洋
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印度洋、
洋北冰洋大西洋大西洋印度洋
北冰洋大西洋大西洋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濒临
位于亚洲、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位于亚洲、大洋
被亚洲、欧洲和北洲、南极洲、南北南极洲和南北美洲、南极洲和非洲
大洲美洲环绕
美洲之间洲之间之间
二、综合题
1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l )A~D 四个半球中,为东半
球的是 __A___,为西半球的是
_C__,为南半球的是 _D__,为北
半球的是 __B__。
( 2)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__赤
道 _,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20°
W和 160° E 组成的经线圈 __。
自
西向东东半球经度范围20°W—160° E,西半球是 160° E—20°W。
(3)东西半球中,陆地面积大的是_东半球 ___,南北半球中,海洋面积大的是_北半球 __。
(4)地球表面陆地与海洋的比例是_3:7___ 。
(5)A~D四个半球中,陆地面积最大的是__北半球 __,海洋面积最大的是 _南半球 ___。
最能反映出南极洲大陆轮廓图像的是__ D _ 。
轮廓像“ S”型的大洋是大西洋。
11、在下面两幅图中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12、能根据各大洲的轮廓和局部特征辨析出是哪个大洲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的原意是指海陆变迁。
2、海陆变迁的例证、原因分析及说明的问题
现象原因说明问题
喜马拉雅山脉发现
地壳的变动曾是海洋,后来隆起为陆地,并形成山脉海洋生物化石
东部海域发现
海平面的上升曾是陆地,后形成海洋
人类活动遗迹
荷兰围海造田人类活动曾是海洋,被填为陆地
晋江深沪湾
地壳的变动曾是陆地,后形成海洋,台湾与大陆不可分割
发现古森林遗址
3、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以及人类活动等。
4、海陆轮廓的形成——大陆漂移
现象的发现——假想——搜集证据——提出假说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南美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由此假想这些大陆过去有可能是连在一起的,为了证明其正确性,他搜集了很多证据,如非
洲大陆和南美大陆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和动物的一致性等,最后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证据见
课本 40 页活动题。
(2)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漂移的典型结果: a、大西洋形成,且面积越来越大,太平洋缩小
B 、 6500 万年前,澳大利亚大陆同其它大陆分离。
C、南极洲发现煤,说明了什么问题?证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
3
说明南极洲过去曾经在比较温暖的温带地区,地下埋藏了大量的森林,后来由于大陆漂移才到了
寒带地区,证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
5、大陆漂移的原因——板块运动
6、记忆并理解板块填图,板块学说的内容。
(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六大板块
名称。
A_美洲板块 _ , B_南极洲板块 __,
C_印度洋板块 _,
D_非洲板块 _ ,E_亚欧板块 _,F_太平
洋板块 __。
②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_太平洋 _板块。
包括有澳大利亚大
陆、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的板块是
印度洋板块,位于地球最南端的板块
是南极洲板块。
(2)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
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运动的形式有张裂和碰撞挤压,板块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裂谷和海洋。
发生碰撞挤压时,会产生山脉和岛屿。
许多高大的山脉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地带。
一般来说,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7、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壳变动现象:
(1)红海不断扩张:
①处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
②两个板块运动方向相反,处于张裂状态
(2)地中海将会消失:
①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
②两个板块运动方向相对,处于挤压状态
(3)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上升:
①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
②两个板块运动方向相对,处于挤压状态
(4)日本多火山、地震:
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活跃
(5)印度洋海啸:
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6)东非大裂谷成因:板块的张裂运动
(7)中国多地震的原因
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8)四川汶川地震原因: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