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本价值
法律价值目标:表现为广泛认同的预见和期望的法律价值关系运动的方向和前途。
法律价值的评价标准:特定主体借以评价法律现象和法律价值状态的具体标准,是在认识法律价值标准、法律价值事实和法律价值目标基础上形成的观念化的规范、方法和原则。
(二)法律价值关系的主体类型
按与法律结成关系的主体不同可分法律的个人价值、群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主体尺度是社会、或群体或者个人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和利益。社会和群体是特定范围的人,是由个人构成的,法律的社会价值和群体价值最终归宿还是个人价值。
法律价值的特点:法律价值的具体主体性——人的自主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客观社会性——法律及其属性的客观性,价值主体及其法律需要的客观性;伦理性——体现法律价值关系的正义、自由、平等、效率等是现代道德体系中重要范畴,法律与道德联系密切,法律上的道德评价与法律价值评价部分重合,法律价值的最终功能很大程度上要靠转化为法律道德来发挥和实现。法律的基本价值体现的是法律如何为人民服务,如何引导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是法律客观存在的内在尺度。法的价值,是在法与人的关系中法对人的有用性。
法律的价值评价:法律价值观念、科学知识、道德观念、宗教观念为评价标准
设法行为的价值评价:包括法律评价和法律价值评价,即以法律为评价标准和以法律价值观念为评价标准。
(二)评价的尺度:经验、假说和观念
庞德——三种价值评价方法
1、法律价值在于经验中寻找最小成本调整相互竞争的利益,促进文明发展,
2、现代社会法律价值评价标准由七项假说构成:必须让人们能够假定①其他人不会故意侵犯他们;②他们可以控制和利用自己以合法方式取得的东西;③与其交往的人会善意地行为;④别人在行动中对其利益给予合理的注意;⑤人人都会对自己持有的具有危险性的东西加以妥善管理;⑥占优势的多数人组织可以适当地排除少数人的权利;⑦企业必须承担受雇人在劳动中的损失的责任。
法律价值论中价值评价的特点:法律不仅是价值评价的对象,而且本身是一套价值评价的规则。
价值评价对法律发展和社会进步:1、客观上是对人的主体性的确证和张扬;2、法律对客观的价值标准的反映和表现有一定局限性;3、价值评价是法律社会化的途径之一;4、法律价值是法律科学所不能回避的。
(一)评价的对象:法律与涉法行为
(二)法律外在价值的分析
法律外在价值:超越法律的局限性的价值标准、评价标准和价值目标。法律的社会价值。
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关系:实质是法律的社会价值与法律的阶级价值间的关系。前者作用是对现行法律进行批判、检验、证成或证否;后者是解释法律,便于应用法律和维护现行法律。
分析方法可以适用与分析内在价值的假说-演绎方法和价值比较方法,二者出发点不同:分析外在价值是以法律的社会价值为出发点,以社会共同体的价值尺度为标准;分析内在价值是以法律自身所隐含或代表的价值为出发点,以统治阶级或国家的价值尺度为标准。
第二章法律价值的体系
一、法律价值的分类
(一)法律价值的存在或表现形式
法律价值标准:法律价值关系中的主体的内在尺度,由法律价值主体的内在结构的规定性、需要和利益所构成的主体的内在尺度在法律价值关系中的表现。
法律价值事实:主体与法律之间价值关系的实际状态,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法律价值主体通过法律实践作用于法律,推动价值关系发展的结果,是特定时空下特定主体与法律之间价值关系的存在状况。
(一)法律内在价值的分析
对作为价值评价标准的法律进行价值分析,基本任务是根据立法的目的来理解和说明法律本身的价值取向,服务于立法所代表的统治阶级和国家的现实的统治秩序,追求的是现行法律的实效而不是法律的一般价值。
法律原则、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分别是一定价值判断和价值尺度的集合。
分析方法从价值分析的功能上可分为补充性、订正性和确认性的价值分析;从价值分析的技术策略上可分为归纳方法、假说-演绎方法和价值比较方法。
利益关系是最典型、最普遍的价值关系,许多法律首先以实用性、获得最大效益为基础,利益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主体性和主体尺度的现实表现,主体性和主体尺度受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常常转化为法律尺度的制约。利益是价值关系的一种特殊形态。
法律尺度是指体现在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中的法律的属性和主体的社会历史条件。法律现象论是研究法律的存在形式、运作和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理论,是对价值尺度本身的认识和理论概括;法律价值论是研究法律价值的性质和内容以及法律价值评价活动的过程和功能的理论,是对法律价值主体的内在尺度和法律尺度的认识和理论概括。
法律基本价值
———————————————————————————————— 作者:
———————————————————————————————— 日期:
ﻩ
基本法律价值
第一章法律价值的概念
法律价值是主体通过认识、评价和法律实践促使法律适应和服从主体的内在尺度而形成的法律对主体的从属关系。即法律价值体现法律如何为人民服务,如何服务制定者,如何引导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从而影响法律的效果。
(三)超法律的价值
人不能通过法律来实现的价值。
二、法律价值的体系
三个层次:1、自由,个人自由和社会和谐,是最终性、目的性的和最高的法律价值;2、公平与效率、民主与法治、进步秩序,相对于自由而言是工具性的、从属性的和解释性的;3、基本人权、社会安定、经济增长等,从属于第二层次的价值,是法律所直接反映和保障的价值。
3、应用法律制度、秩序和学说到具体争端带来一套公认的、传统的和权威性的观念,将这套观念作为价值评价的尺度。
二、法律价值的分析方法
价值分析是规范分析的范畴,实证分析是规范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本书认为,价值分析方法分两种:规范分析(应该或不应该)和准实证分析(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基础上,总结归纳价值标准、目标或判断、取向等)。
第三章法律价值的评价与分析方法
一、法律价值的评价
价值评价:一定价值关系主体对价值关系的现实结果或可能果的反映。
价值评价与价值认知的主要区别: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同一,认知主体与价值主体分离。
在评价中,评判事物在外面的实践中的意义,确定事物或事件对于我们来说是什么或者可能是什么。
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是区分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一切价值、评价及其标准的合理性的最终分界线和试金石,也是判断每一时代的具体社会评价标准及其体系的合理性的最高前提和基本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