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绪论及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绪论及第一章

3
第一节 《纲要》学习的几个问题
1.1 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
1919 1949 1956
至今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4
1.2 教材分析: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上编
(1840-1919) 10学时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美国。美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资本主义 的发展速度是迅猛可观的。
13
第三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德国从19世纪30年代起资本主义工业也有较快地发展, 但直到50年代德国还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德意志 联邦中包括普鲁士等三十多个独立国,各自为政,这 样又使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普鲁士统一为德 意志帝国是六、七十年代的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绪论
主讲:柴渭 (chaiwei@)
1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 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 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 史”
《古史钩沈论二》
——龚自珍
2
提纲
一、关于《纲要》学习的有关问题 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四、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与历史任务
12
第三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3.2.1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殖民扩张空前加剧
英国。英国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发祥地。继17世纪40年 代最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之后,18世纪又率先实现 “工业革命”(从手工工场到大机器工厂的飞跃),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园。
法国。法国当时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 18世纪8、9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资产阶 级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资产阶级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5
中编(1919-1949) 13学时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第一次国共合作 ●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下编(1949-至今)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 富裕。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949-1956)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1956-1976)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978年至今)
6
1.3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
1.3.1 相对于中国古代,它的历史变化非常迅速和剧烈。 • 中国古代历史时间漫长,内容丰富,但从历史发展的宏观
沙皇俄国是一个长期在封建农奴制统治下的国家,迟 至19世纪30年代,才开始工业革命,。沙俄虽然在经 济上比较落后,但当时是国际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 有“世界宪兵”之称。它不但疯狂破坏欧洲的革命运 动,而且是最早侵略中国的国家之一。
14
第三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3.2.2 中国邻国多被殖民主义者染指,缓冲地带越来越少 印度、越南、朝鲜
11
第三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3.2 要从中外历史的对比中,深入了解在鸦片战争 前的大约半个多世纪里,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 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了。 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另一方面也大大加剧了殖民掠夺。马克思指出: “掠夺是一切资产阶级的生存原则”。资本主义 越发展,国内的原料、市场等就越不能满足需要, 就要不断扩大掠夺原料,倾销产品,正像《共产 党宣言》中指出的那样,它们要用商品的重炮, 轰倒一切古老的万里长城。
• 中国近代历史算到新中国成立也不过110来年的时间,而 历经新旧民主革命两个历史阶段,可以说是飞跃式的变化。
7
1.3.2 它的社会变化非常复杂。这种复杂性主要源于它不是 一个完整的、单一的社会形态。它的表现可以分这么几点:
– 表现在生产方式上。 – 表现在阶级结构上。 – 表现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交织。 – 还表现在中国是列强共同控制、侵略的半殖民
方面,也就是生产方式、政治体制和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 看,应该说是处于长期相对停滞的状态,变化非常缓慢。
– 著名的经济学先驱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提到:“中国历 来就是世界上一个顶富裕,也是一个耕耘得最合法,最勤奋而且 人口最多的国家。可看来他长久以来已在停滞状态。马可波罗在 500多年前游历该国,盛称其耕种勤劳与人口广众的情形,和今 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可能远在当日之前,这国家法 律与组织系统允许它聚集财富的最高程度也已达到”。
地这样一种特状况。
8
1.4 学习方法:
➢大学历史学习应着眼在理解历史逻辑的层 次上
➢历史逻辑→历史的因果关系、历史规律 •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机器技术方面) •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国家制度方面) • 民国初立→五四运动(思想心理层次) • 三民主义→新中国成立(社会思潮层面)
9
1.5 参考书目
小结: 到19世纪中叶,由于工业革命的广泛开展,世界资本主
义处在更大规模的上升时期,欧美强国为了扩大商品商场, 争夺原料产地,殖民侵略活动日益加紧。英国凭借其实力 充当着侵略国的急先锋。而当时中国的一些邻近地区、邻 近国家,已经或者正在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它们与中 国之间的缓冲地带越来越少,地大物博久为殖民主义者所 垂涎的中国面临着被打开门户的严峻形势。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美)费正清主编,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编译《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 齐世荣:《世界现代史》、《二十世纪世界的巨变》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马士(美):《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马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弘治等编著:《盛世危言——甲午战争110年祭》 雷颐:《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历史的进退》 王树增:《1901:帝国的背影》
10
第二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3.1 要弄清楚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充分肯定光辉灿烂 的古代中华文明,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推荐参考材料] 国家图书馆2003年编了一本《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
(北京图书馆出版),其中: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经验》 任继愈 《追寻中华文明的起源》 李学勤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人类社会之贡献》 汤一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