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民事诉讼法》是法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任选课。
2.适应专业:法学(函授本科)3.学时:总学时120,面授学时30,自学学时90。
4.先修课程:民法学、合同法学等。
5.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采用案例教学与法理分析相结合;历史演绎与逻辑归纳相结合;比较研究与实际论证相结合;传统理论讲授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6.考核方式:闭卷考试7.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知识;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把握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较准确地把握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的定位和走向。
通过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对民事诉讼相关法律制度的具体分析,使书本上的法律走进社会日常生活,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程序意识;培养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民事纠纷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处于学校环境中的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主要内容: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民事之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教学要求:掌握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概念,以及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任务和效力范围,理解民事诉讼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民事法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征、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性质。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主要内容:奴隶社会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欧洲中世纪的民事诉讼法、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事诉讼法、旧中国的民事诉讼法、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民事诉讼法。
教学要求:民事诉讼制度史是学习民事诉讼法学首先应当学习的内容,本章通过介绍外国民事诉讼制度历史、中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使学生对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过程有基本了解,为理解现行民事诉讼制度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三章民事诉讼基本理论主要内容:民事诉讼程序价值、、民事诉讼的目的、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中的诉权和诉。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民事诉讼程序价值、民事诉讼的目的、民事诉讼模式、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和诉权与诉等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民事诉讼相关理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民事诉讼的价值和诉权理论。
第四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主要内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概述、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解说、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和程序。
教学要求:本章从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入手,介绍基本原则的特征和分类,阐述各项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和基本制度的具体规定,使学生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学会运用各项基本原则对民事诉讼制度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分类和各项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第五章主管与管辖主要内容:民事案件的主管、民事案件管辖概说、级别管辖、地域管辖、裁定管辖、管辖权异议。
教学要求:明确民事案件的主管和管辖是判定民事起诉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的要素。
本章具体介绍民事案件的主管、民事诉讼管辖的基本概念和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转移管辖及管辖权异议制度等内容。
学习本章的内容,使学生对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民事案件管辖的规定有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主管与管辖的概念;级别管辖;地域管辖。
第六章民事诉讼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主要内容:当事人概述、诉讼第三人、共同诉讼、代表人诉讼、诉讼代理人。
教学要求:本章从当事人的概念入手,介绍当事人的含义、特征,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诉讼行为能力,当事人的确定,当事人更换和诉讼权利义务承担的具体规定,以及诉讼代理人、第三人、共同诉讼和代表人诉讼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当事人制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教学重点:共同诉讼;诉讼第三人;诉讼代表人。
第七章民事诉讼证据主要内容:民事诉讼证据概述、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民事诉讼证据的学理分类、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据收集、提供与保全、证据的审查与判断、证明标准教学要求:本章通过介绍民事诉讼证据概念、特征及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于正名对象、证明责任及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的规定,使学生对我国的民事证据制度有基本了解。
教学重点:证据理论上的分类;证明对象和举证责任。
第八章法院调解主要内容:法院调解的概念、特征、法院调解与诉讼外调解、诉讼中和解的区别、法院调解的原则和程序、法院调解书的制作和法院调解协议的效力。
教学要求:本章从法院调解的概念、特征,法院调解的原则和程序以及法院调解的效力介绍了民事诉讼中这一重要活动。
教学重点:法院调解与诉讼外调解、诉讼中和解的区别、法院调解的原则、法院调解协议的效力。
第九章民事诉讼保障制度主要内容:期间和期日、送达、财产保全程序、先予执行、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诉讼费用与司法救助。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了解民事诉讼保障制度的总体情况,熟悉这些制度有的在所有诉讼程序中都要适用,如期间和期日;有的只在某些诉讼程序中根据情形适用,如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等。
教学重点:期间、送达和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三)本章难点妨害行为的种类和构成。
(四)思考题1.什么是民事诉讼中的期间?什么是期日?期间与期日有何主要区别?2.民事诉讼法对期间的计算单位、计算方法和耽误期间的补救措施是怎样规定的3.谈谈送达的特点、方式和效力。
4.直接送达包括哪几种情况?在各种送达方式中为什么要以直接送达为原则?5.谈谈送达回证的作用和送达的法律效力。
6.什么叫财产保全?它有什么作用?7.简述诉讼中财产保全和诉前财产保全各自的实施条件和程序规定。
8.怎样正确理解财产保全的范围和措施?9.什么叫先予执行?它有什么作用?10.先予执行在哪些案件中适用?实施先予执行应具备什么条件?有哪些程序规定?11.怎样理解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特点和性质?12.民事诉讼强制措施有哪几种?它们有什么作用?13.简述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和种类。
14.应当怎样正确认识诉讼费用的性质和征收诉讼费用的意义?15.诉讼费用包括哪几种?它们各自按什么标准征收?16.什么是司法救助?申请缓交、减交和免交诉讼费用要符合什么条件?第十章第一审程序主要内容:普通程序、简易程序、民事诉讼中的裁判。
教学要求:通过介绍普通程序的含义、内容、法定阶段,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关系,以及法院判决、裁定和决定的概念和适用范围等。
教学重点:普通程序的概念、特征,普通程序的各个阶段:起诉和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
(三)本章难点起诉的概念和条件,诉审关系第十一章第二审程序主要内容:第二审程序概述、上诉的提起、受理与撤回、上诉案件的审理、上诉案件的裁判、上诉案件的其他处理方式。
教学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上诉的条件有哪些;上诉案件如何审理;上诉案件如何裁判等内容。
教学重点:上诉的提起的条件;上诉案件的审理的范围、方式、地点、审理期限。
第十二章再审程序主要内容:再审程序概说、当事人申请再审、人民法院决定再审、人民检察院抗诉引起再审、再审案件的审理和裁判、民事再审程序的改革与完善。
教学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开始再审案件和法院如何审理再审案件。
教学重点:再审程序的特征;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条件;人民法院决定再审的条件;人民检察院抗诉引起再审的法定情形。
第十三章非讼程序主要内容:非讼程序概述、特别程序概述、审理选民资格案件的程序、宣告公民失踪和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审理程序、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审理程序、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审理程序、宣告婚姻无效案件的审理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
教学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特别程序和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的主要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
教学重点:特别程序和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程序。
第十四章民事执行程序主要内容:执行程序概述、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执行开始、执行中止和执行终结、执行措施。
教学要求:掌握执行程序的基本流程;明确执行措施的含义,掌握金钱债权执行和非金钱债权执行措施的具体运用。
掌握执行救济制度的基本内容;掌握暂缓执行、中止执行、执行结案等执行程序中的特殊问题。
教学重点:执行程序的原则、主体、客体、管辖、开始的方式和执行措施。
教学难点:执行主体、执行异议。
(四)思考题1.执行程序与审判程序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2.执行的原则有哪些?3.查封、扣押被执行人的财产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4.对行为给付的执行措施有哪些?5.对行为给付的执行措施有哪些?6.民事执行中的搜查应具备哪些条件?第十五章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主要内容: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概说、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涉外民事诉讼中的送达、期间和财产保全、涉外仲裁、司法协助。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对涉外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涉外仲裁和各国间的司法协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中的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涉外民事案件的范围及司法协助的种类。
教学难点: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和法律适用问题。
(四)思考题1.涉外民事诉讼是具有哪些涉外因素的民事诉讼?2.什么是涉外民事诉讼程序?3.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有哪几项原则?4.协议管辖和专属管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涉外民事诉讼中的送达方式有哪些?6.涉外民事诉讼期间有哪些特点和具体的规定?7.涉外仲裁与涉外诉讼的关系怎样?8.简述我国的涉外仲裁机构的受案范围。
9.司法协助的内容和前提是什么?,司法协助包括哪几种?10.进行一般司法协助的内容与途径是什么?11.如何理解“涉外因素”?12.谈谈对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规定的认识。
13.试述涉外仲裁的程序。
14.谈谈对我国区际司法协助模式选择的认识。
三、学时分配四、推荐教材和参考书1、推荐教材:赵新华编著:票据法学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2、参考书(1)谢怀拭著:《票据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姜建初著:《票据原理与票据法比较》法律出版社(3)王小能编著:《票据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4)梁宇贤著:《票据法新论》(修订新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