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酵过程的生物学基础

发酵过程的生物学基础


一、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
是指一大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的概念
三个要点: 小:观察借助光镜;测量单位
为微米或纳米;
简:简单多细胞;单细胞;无细胞结构 低:进化程度低,为原始的生命形式;
微生物的概念
1.微生物小的直观感觉
代谢调节方式
2,代谢途径区域化
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虽然简单,但也划 分出不同的区域,对于某一代谢途径有 关的酶系则集中某一区域,以保证这一 代谢途径的酶促反应顺利进行,避免了 其他途径的干扰。
– 例如呼吸的酶系集中在细胞质膜上;而与蛋 白质合成有关的酶系则位于核蛋白体上;分 解大分子的水解酶,在革兰氏阴性菌里是位 于壁膜间隙中,而革兰氏阳性菌则将这些水 解酶类,分泌于胞外。
代谢调节的方式 酶合成的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方式 初级代谢的调节 次级代谢的调节
一、代谢调节方式
细胞透性的调节 代谢途径区域化 代谢流向的调控 代谢速度的调控
代谢调节方式
1,细胞透性的调节
细胞质膜的透性直接影响物质的吸收和 代谢产物的分泌,从而影响到细胞内代 谢的变化。 细胞质膜的透性的调节是微生物代谢调 节的重要方式,由它控制着营养物质的 吸收和产物分泌。
酶 定 位 的 区 域 化
酵解;磷 细胞质:酵解 磷 戊糖途径;糖原 戊糖途径 糖原 合成;脂肪酸合 合成 脂肪酸合 成;
线粒体:丙酮酸氧化 三羧 线粒体 丙酮酸氧化;三羧 丙酮酸氧化 酸循环;β 氧化 氧化;呼吸链电 酸循环 β-氧化 呼吸链电 子传递;氧化磷酸化 子传递 氧化磷酸化
细胞核:核酸合成 细胞核 核酸合成
第二章
发酵过程的生物学 基础
本章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发酵过程与微生物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的设计 微生物的生长模式及其动力学 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 代谢产物的代谢调控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过量产生
第一节 发酵过程与微生物
.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的特点 .微生物与发酵
PEP:磷酸烯醇丙酮酸;E4P:4-磷酸赤藓糖;DAHP:7-磷酸-2-酮-3脱氧庚糖酸;CA:分支酸;Per:预苯酸;AA:邻氨基苯甲酸;HPPA: 对羟基苯丙酮酸;PPA:苯丙酮酸;Tyr:酪氨酸;Try:色氨酸;Phe: 苯丙氨酸; I:7-磷酸-2-酮-3-脱氧庚糖酸合成酶;II: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III: 分支酸变位酶;IV:预苯酸脱氢酶;V:预苯酸脱水酶
四、微生物的特点
• • • • • • • 体积小; 种类多; 分布广; 繁殖快; 便于培养; 容易发生变异; 在生产中不易受时间、季节、地区的限 制
五、微生物与发酵
• 发酵工程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为中心的 • 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和发酵条件决定了其相应 产物的生成 • 工业上用的全部微生物都称为工业微生物,工 业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放线菌、 酵母菌和霉菌 • 由于发酵工程本身的发展以及基因工程正在进 入发酵过程,病毒、藻类等其它微生物也正在 逐步地变为工业生产菌。
– 例如,谷氨酸脱氢酶以NADP+为辅酶时,主 要是催化谷氨酸的合成,当以NAD+为辅酶 时,则催化谷氨酸的分解。因此微生物可以 通过不同的辅基来控制代谢物的流向。
代谢调节方式
• 由两种酶控制的逆单向反应 逆单向反应是在 生物体代谢的关键部位的某些反应,它是由两 种各自不同的酶来催化的。即在一个“可逆” 反应中,其中一种酶催化正反应,而另一种酶 则催化逆反应。
液体培养基上
均匀混浊; 沉淀生长; 表面生长。
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2.酵母(Yeast) 2.酵母
(1)形态
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2)结 构
• 典型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液 泡; 线粒体; 内质网; 核糖体; 微体; 微丝; 内含物
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三.霉菌 ——形态
葡萄糖
1,6-二磷酸果糖 , 二磷酸果糖
酶 的 反 馈 激 活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羧化酶 活化 草酰乙酸
丙酮酸
乙酰CoA 乙酰 α-酮戊二酸 酮戊二酸 拧檬酸
酶活性的调节
(二)抑制
抑制:由于某些物质的存在, 降低酶活 性的现象。 反馈抑制(feedback inhibition) :反馈 抑制是指代谢的末端产物对酶(往往是代 谢途径中的第一个酶)活性的抑 制。 无分支代谢途径的调节 有分支代谢途径的调节
酵 母 菌
微生物的种类
放线菌的的形态 的形态
三、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的 形态特征
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1.细菌 1.细菌(Bacterium) (1)形态 球
形 杆 形 螺 弧 旋 形 形
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2)结 构
基本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质体;
特殊结构:
荚膜; 芽孢; 鞭毛;
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3)培 养 特 征
固体培养基上: 菌落(colony):指微生
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在 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肉 眼可见的微生物群体。若 来自一个细胞,则为纯培 养或称克隆( clone)。
菌苔(lawn):大量细菌
(3)培 养 特 征
– 例如,葡萄糖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是由己糖激酶催 化的,而其逆反应则是由6-磷酸葡萄糖酯酶催化的。 6-磷酸果糖转化为1,6-二磷酸果糖是由磷酸果糖激 酶催化的,逆反应则由1,6-二磷酸果糖酯酶催化。
代谢调节方式
4,代谢速度的调控
在不可逆反应中,微生物通过调节酶的 活性和酶量来控制代谢物的流量。 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能按照需要,通过 激活或抑制原有酶的活性或通过诱导或 阻遏酶的合成来自我调节其代谢速度, 使之高度经济有效地利用能量和原料进 行生长繁殖。
二、微生物的种类
1、原核生物
细菌、放线菌、衣原体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蓝细菌;
2、真核生物
真菌(霉菌、酵母菌等)、 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
3、非细胞生物
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等;
微生物的种类
各种“视野”下的细菌
光镜
暗视野
荧光
透射电镜
超薄切片
冷冻切片
扫描电镜
DNA蛋白质 复合物
微生物的
电镜下的 微生物
代谢调节方式
在真核微生物细胞里,各种酶系被细胞 器隔离分布。
如与呼吸产能有关的酶系集中于线粒体内膜 上;蛋白质的合成酶系位于核蛋白体上; DNA合成的某些酶位于细胞核里。
代谢调节方式
细胞具有复杂的膜结构使其代谢活动只 能在特定的部位上进行,即代谢活动是 区域化的,其实质是控制酶与底物接触, 使各个反应有序地进行。
代谢调节方式
• 例如,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吸收乳糖是 由渗透酶和环状AMP(cAMP)协同控制来完成 的。cAMP的浓度是由腺苷酸环化酶(AC)的活 性控制的,也就是说,乳糖的吸收受渗透酶和 AMP环化酶的控制,调节蛋白通过磷酸化的形 式和腺苷酸环化酶(AC)或渗透酶结合,分 别使腺苷酸环化酶活化或使渗透酶失活。当有 葡萄糖时,乳糖的渗透酶以无活性状态存在, 而腺苷酸环化酶也以非活性状态存在。
– 改变产生菌的基因型而改变代谢途径; – 改变控制代谢速率,即影响基因型的 表达。
代谢调节(regulation of metablism)是指微生 代谢调节 ) 物的代谢速度和方向按照微生物的需要而改变 的一种作用。 酶量的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
微生物代谢的控制是指运用人为的方法 微生物代谢的控制 对微生物的代谢调节进行遗传改造和条 件的控制,以期按照人们的愿望,生产 有用的微生物制品。
2,有分支代谢途径的调节
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末端产物的分支合成代谢途 径中,调节方式较复杂,其共同特点是每个分支途 径的末端产物控制分支点后的第一个酶,同时每个 末端产物又对整个途径的第一个酶有部分的抑制作 用,分支代谢的反馈调节方式有多种: 顺序反馈抑制(sequential feedback inhibition) 同工酶的反馈抑制(isoenzyme feedback inhibition) 协同反馈抑制(concerted feedback inhibition) 累积反馈抑制(cumulative feedback inhibition) 超相加反馈抑制(cooperative feedback inhibition)
可见范围 肉眼 微生物的相对大小
真核细胞型
原核细胞型 光学显微镜 电镜 病毒
微生物的概念
2.微生物的 细胞类型
真核细胞的主要 特征:
•有核膜,核仁,染色体; •有细胞器; •核糖体为80S;
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的细胞类型
原核细胞的主要 特征:
•无核膜、核仁、染色体, 仅有裸露的DNA链形成 的核区域,称核质体; •无细胞器; •核糖体为70S;
(2)同工酶的反馈抑制 isoenzyme feedback inhibition
同功酶是指能催化同一生化反应,但它们的结构稍 有不同,可分别被相应的末端产物抑制的一类酶。 其特点是:途径中第一个反应被两个不同的酶所催 化,一个酶被H抑制,另一个酶被G抑制。只有当H 和G同时过量才能完全阻止A转变为B。
二、酶合成的调节
• 酶合成的诱导 • 酶合成的阻遏
酶合成的调节
1,酶合成的诱导
酶合成的调节
2,酶合成诱导的机制
酶合成的调节
3,酶合成的阻遏
酶合成的调节
4,酶合成阻遏的机制
三、酶活性的调节
概 念 酶活性调节是指一定数量的酶,通过其分子构 酶活性调节 象或分子结构的改变来调节其催化反应的速率。 影响因素 底物和产物的性质和浓度 环境因子(如压力、pH、离子强度和辅助因子等) 其他的酶的存在 调节方式 激活已有酶的活性 抑制已有酶的活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