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气设施检测作业指导书

电气设施检测作业指导书

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67电气设施消防安全检测评价技术规程作业指导书云南省消防协会一、目的: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国家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严格遵循国家政策、方针、规范及技术标准,结合DB53/67-2008《建筑消防安全检测评价技术规程》的检测评价实际工作,使检测评价工作准确、可靠、科学公正,制定检测评价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消防安全检测评价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及仪器仪表的要求。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电压等级为10kV及以下的工业企业、民用建筑等电力用户的电气设施消防安全检测,不适用于不适用于化学危险品场所、爆炸危险性场所的电气设施消防安全检测。

三、引用标准:本作业指导书所包含的条文,是通过云南省DB53/67-2008《建筑消防消防安全检测评价技术规程》中条款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

凡是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规范。

四、检测基本原则1.检测人员必须能正确掌握检测仪器的操作使用方法和电气设施消防安全检测方法,并熟悉本规程的要求,具有持证的消防设施检测评价的人员。

2.检查时,每一个系统的检测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3.检测评价时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应符合本规程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并在校准或计量有效期之内。

4.检测人员在现场进行检测时,应与被测目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应遵守带电作业安全的有关规定。

5.正确选用红外测温仪器、超声波探测仪器和电工测量仪表等检测仪器,其配置数量和主要技术性能应满足现场检测的实际需要,并且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和易于掌握的特点。

6.检测评价人员应遵守甲方的操作规章制度,并在甲方人员的陪同下进行操作。

检测评价时应按制定的检测评价方案执行。

7.检测人员严禁跨越安全遮栏和随意操作受检单位的电气设备8.不应在有雷、雨、雾、雪的情况下进行室外检测;9.严禁高于仪器量程范围进行检测,严禁低电压仪器用于测量带电高电压设备10.检测评价的所有项目应当逐条记录在原始记录表内,不合格情况的描述应清晰明了,语言简洁、规范、数据准确,具有可追溯性。

11.原始记录应由甲方陪同人员确认签字。

对不合格项目需要甲方进行整改时,应和甲方一起协商整改方案,将需要整改内容及整改方案整理为整改备忘录交于甲方,并和甲方协商确定复检的时间和有关事项。

五、使用的仪器四、建筑消防安全检测仪器设备情况六、检测程序1.检测前准备1)检测时必须按任务通知单要求进行检测。

2)检测时按任务通知单的检测内容准备好所需的仪器仪表,和设备。

3)检测时必须按以DB53/67《建筑消防安全检测评价技术规程》的要求,按《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为方法进行检测,检测评价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电气消防安全检测工作应在电气设备和线路有载运行1h以上,进入热稳定运行状态其温度变化率不大于1℃/h方可进2.检测评价数量1)供配电消防设施及特殊场所的用电设施应100%检测;2)各类布线每楼层不少于五处,并应保证检测项目完整;3)定期检测受条件限制时,设备的抽检比例不少于60%。

3.判定类别的确定系统单位产品及项目,按质量特性的重要性或质量特性不合格的严重程度分为:严重缺陷项(A类项)、重缺陷项(B类项)、轻缺陷项(C类项)。

1)严重缺陷项(A类项):指直接关系到消防系统运行功能和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危害的项目。

2)重缺陷项(B类项):指对消防系统的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可能间接影响消防系统运行功能的项目。

3)轻缺陷项(C类项):指对消防系统工程质量有轻微影响的项目。

4.判定原则1)单项判定a.实际检验的项目,A类项目的检验合格率100%;B类项目的检验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0%;C类项目的检验合格率大于或等于80%,判定为合格。

b.实际检验的项目,A类项目的检验合格率小于100%;B类项目的检验合格率小于90%;C类项目的检验合格率小于80%,判定为不合格。

2)综合判定根据单项结果进行系统判定,当系统中的单项缺陷数量:A类缺陷数量为0个,B类缺陷数量不大于2个,B类项+C类项不大于6个,判定该系统为合格。

3)仪器测的判定应按实际测量值与本规范规定值的符合程度进行下列单项判定:①当实际测量值(温度、绝缘强度、电流等)多于或少于(向隐患方向发展)标准规定数值的30%以上时属于A类项;②当实际测量值(温度、绝缘强度、电流等)多于或少于(向隐患方向发展)标准规定数值的10%至30%(含)时为B类项③当实际测量值(温度、绝缘强度、电流等)多于或少于(向隐患方向发展)标准规定数值的10%(含)时为C类项;5.讨论测试工程、提出存在的问题检测评价人员应根据现场测试的数据进行分类分折,按判定类别的要求和判定原则,进行分析该系统应合格,如不合格,应将不合格的情况清晰描述;和甲方一起协商整改方案,将需要整改内容及整改方案整理为整改备忘录交于甲方,并和甲方协商确定复检的时间和有关事项。

6.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受检测评价单位的名称、检测评价工程名称和地址;2)受检单位的基本情况说明;3)检测评价依据的标准、方法或采用任何非标准方法的明确说明、被检测项目的说明;4)检测范围、项目和内容说明;5)检测评价记录情况;6)综合说明中将检测评价中存在的缺陷和一些重要事项应进行详细叙述;7)将检测评价结果进行综合的判定及判定结果;8)附有存在缺陷的照片和热像图及说明;9)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序号)和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以及报告结束的标识(如:以下空白等);10)应有检测报告的内容负责的主检人员、校核人员、批准人员的签字以及签发日期。

7.技术检测评价报告初审当检测工程合格或复检合格后,由主检人员按技术检测评价报告的内容编辑技术检测报告初稿,由技术部对技术检测评价报告进行初审。

进行年度检测评价时,如果由于甲方不能整改时,应在报告中将不合格的情况在综述中进行详细描述。

8.技术检测报告终审技术检测评价报告初审合起彼落格后,将初审稿送交审核人员进行终审,合格后送交办公室进行打印出据正式的技术检测报告,由相关人员签字后,转交甲方三份正式的技术检测评价报告。

9.资料的管理在工程的完成以后,主检人员应将现场记录、数据分折记录、整改备忘录、复检记录等都应交于资料室进行存挡。

资料室应将本次工程的合同、技术检测报告、和现场的记寻等资料整理存挡。

七、检测内容及检测要求:第一、高压供配电装置1.1配电变压器1.1.1油浸式变压器技术要求:1)储油柜油位与温度相对应,各部位应无渗、漏油现象,变压器外部表面无严重积污现象;2)高低压接头、引线、电缆、母线等接头应牢固,无过热痕迹;3)无异常声响和放电声响;4)防爆管的防爆膜和安全气道应完好无损;5)高低压套管、绝缘子外部无破损、裂纹、放电痕迹;6)外壳接地线和低压侧中性点接地线均应连接牢固,接地完好;7)呼吸器应畅通完好,呼吸器中的硅胶应保持干燥无变色现象;8)可燃油浸式变压器下面应设置事故储油或挡油设施,并贮油池和挡油设施应保持完好状态;9)电压表的电压指示值应等于额定值,电流表的电流指示值不应超过额定值;10)冷却系统应运行正常。

项目类别:2)、5)为A类项;3)、4)为B类项;其余为C类项。

检测方法:现场观察检查1.1.2干式变压器技术要求:1)高低压接头、引线、电缆、母线等接头应牢固,无过热痕迹;2)无异常声响和放电声响;3)高低压套管、绝缘子外部无破损、裂纹、放电痕迹;4)外壳接地线和低压侧中性点接地线均应连接牢固,接地完好;5)冷却系统应运行正常;6)变压器的线圈浇注无裂纹和附着脏污,套管表面无严重积污现象;7)变压器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IP2X等级;8)电压表的电压指示值应等于额定值,电流表的电流指示值不应超过额定值;项目类别:1)、3)为A类项;2)、7)为B类项;其余为C类项。

检测方法:现场观察检查1.1.3变压器室的防火要求技术要求:1)位于建筑物内、车间内可燃油浸变压器室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2)变压器室通往其他配电装置电缆贯穿的隔墙、电缆构筑物的开孔部位,均应实施防火封堵;3)地下层的变压器室、配电室室、电力电容器室及控制室应有独立的机械通风设施,其通风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4)高低压配电装置、变压器周围不应堆放可燃物和其他杂物;5)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等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类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设施;6)变压器室防火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在无设计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民用建筑与它所属的单独建造的终端变配电所的防火间距执行,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配变电所与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m)B)民用建筑与其所属独立建造的终端配变电所的防火间距测量值符合表2规定。

表2配变电所与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m)注:①.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墙有突出可燃构件时,应从其突出部分外缘算起。

②.民用建筑包括九层及以下的住宅和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③两座建筑相邻较高的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④相邻的两座建筑物,较低的一座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开口部位设有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和水幕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3.5m。

⑤两座建筑相邻两面的外墙为非燃烧体,如无外露的燃烧体屋檐,当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不超过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口不对正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按表1减少25%。

7)高层建筑内的可燃油浸式变压器,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除卤代烷以外的自动灭火系统;8)配电室内裸导体上方布置灯具时,灯具与裸导体水平净距离应>1.0m,不得采用吊链和软线吊装。

项目类别:8)为B类项;其余为C类项。

检验方法:现象观察检查和现场用尺测量。

检验器具:0m-30m卷尺。

1.1.4变压器室的仪器测量技术要求:1)变压器的电气接头,引线接头,电缆终端头温度带电测量不超过表3数值,电缆温度不超过表4中规定值,低压部分不超过表6、表7中的额定值;2)干式变压器的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表5中规定;3)变压器顶层油温不应超过85 ℃,油、水冷或风冷变压器顶层油温不超过75 ℃;4)变压器低压侧三相负荷不平衡度不应大于10%;5)各连接点、绝缘子、套管、电缆的终端接头不应有放电现象;6)变压器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表3交流高压电器触头及导体连接端子在空气中最高允许温度及允许温升值表4电力电缆最高允许温度和表面允许温升值表5干式电力变压器最高允许温度值表6低压电器与外部连接线端子的允许温升值表7交流低压母线装置各部位的允许温升值项目类别:按本作业指导书第六部分第四条的第三款判定原则进行判定检测器具:红外热像仪、红外测量温仪、真值钳形电流表、接地电阻测试仪、超声波探测仪检测方法:用相关仪器按照仪器检测规程进行检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