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理解文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3.懂得赋的特点。
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4.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自主学习重难点】1.理解文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赋体文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预习案】【相关知识链接】1.文体简介“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
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2.知人论世:杜牧(803~ 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为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
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
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
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
本文和《六国论》都有一个共同指向,即,总结历史经验,针砭现实。
【基础知识积累】一.给划线的字注音:(用时3分钟,满分10分)骊山缦回不霁何虹焚椒兰妃嫔媵嫱辘辘剽掠杳不知尽态极妍鼎铛迤逦锱铢架梁之椽在庾之粟粒横槛呕哑参差鬟囷囷【探究案】一、梳理文章的第1自然段重点词句并试译该文段(一)、重点字词:1 六王毕.,四海一.()()2 蜀山兀.()3 覆压..三百余里()4 直走.咸阳()5 二川溶溶..()6 廊腰缦回..()7 囷囷焉...()()8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9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10高低冥迷..()(二)古今异义1 而气候..不齐古义:今义:2 韩魏之经营..古义:今义:(三)词类活用:1、六王毕,四海一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3、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4、歌台暖响,春光融融5、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四)特殊句式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二、梳理文章的第2自然段重点词句并试译该文段(一)重点字词:1、明星荧荧..()2、绿云扰扰..()3、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4、一肌一容,尽态.极妍.()()5、缦立..远视,而望幸.焉()()6、摽掠..其人()7、弃置逦迤..()8、奈何取之尽锱铢..()(二)古今异义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义:今义:韩魏之经营..古义:今义:齐楚之精英..古义:今义:(三)词类活用: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四)特殊句式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掠,宫车过也。
三、梳理文章的第3自然段重点词句并试译该文段(一)、重点字词:1、秦爱纷奢....2奈何取之尽锱铢3、多于在庾.之粟粒4、直栏横槛.5、管弦呕哑..之心..6、独夫7、日益骄固..8、函谷举.(二)古今异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义:今义:(三)词类活用:1、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四)特殊句式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庚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3、戍卒叫,函谷举,四、梳理文章的第4自然段重点词句并试译该文段(一)、重点字词:1、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二)词类活用: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三)特殊句式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五、文言翻译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6、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训练案】(用时10分钟,满分 15分 )一、基础部分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囷囷焉(q ūn )妃嫔(b īn ɡ) 霁(j ì) 辇(ni ǎn )车B .横槛(ji àn ) 大笔如椽(yu án )鼎铛(ch ēn ɡ) 矗(ch ù)立C .媵嫱(qi án ɡ) 珠砾(l ì) 锱铢必较(zh ī) 粟(s ù)米D .不辨妍媸(y án )逦迤(l ǐ y ǐ)呕哑(ōu y ǎ) 缦(m àn )立2.选出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 .复压 缦立 勾心斗角 高低幂迷B .不暇 鉴借 春光溶溶 明星荧荧C .纷奢 锱铢 杳无音信 直栏横槛D .帛褛 骄固 雷霆乍惊 尽态极言3.选出下列各句中各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都一致的一项( )A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隔离..天日 B .韩魏之经营..燕赵之收藏 齐楚之精英 C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可怜焦土D .秦人不暇自哀 六王毕,四海一 则足以拒秦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 )A .族秦者秦也 辇来于秦B .朝.歌夜弦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 .燕赵之收藏 可怜焦土 D .鼎铛玉石 骊山北构而西折5.选出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 )A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B .戍卒叫,函谷举C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D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第二课时【预习案】(用时 10分钟,满分 15分 )默写下列名句1.六王毕, ,蜀山兀,。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3.长桥卧波,?复道行空,?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4.歌台暖响,;,风雨凄凄。
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水扰扰,;渭水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
6.秦爱纷奢,。
,用之如泥沙?7.戍卒叫,,楚人一炬,。
8.呜呼!,非秦也;,非天下也。
9.使六国各爱其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10.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探究案】一、阅读第一段1、根据提示用文中语句填空阿房宫建造历史背景:()阿房宫面积之大地域之广:()阿房宫楼阁之高:()阿房宫楼台之多:()人们进入阿房宫内部的感受:()2、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运用了:()手法。
3、概括第一段内容a细写阿房宫的:()b用一两个词概括阿房宫建筑的特点:()二、阅读第二段“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这一节运用了()手法极显宫女之(),宫廷生活之()。
三、阅读第三段“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用连贯的()句式,用()手法;展现了秦王朝(),同时也指明秦灭亡的原因。
四、阅读第四段1、“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作者设计了两个()兼论六国和秦的灭亡,灭亡的共同原因:()2、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唐朝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后唐以前的人;③是指唐以后的人;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D.①④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3、这句话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五、《阿房宫赋》文体的特点。
1、从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为主。
前文的描写为文后的()作(),这就是赋()的特点,赋的内容,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的巧妙结合,是这篇赋在表达方面的一大特点。
2、本文在句式上有何特点?(1)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采用了()的手法。
作用:()(2)请你在文中再找一个例子说明,例如:(3)句式上还具有骈文的哪些特点。
六、一词多义: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③黄鹤一去不复返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④陶渊明独爱菊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留取丹心照汗青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5、缦:①廊腰缦回②缦立远视6、尽: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尽善尽美②奈何取之尽锱铢③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④触草木,尽死7、使: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8、为: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七、文言虚词:1.焉(1)盘盘焉,囷囷焉(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2.而(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3)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其(1) 杳不知其所之也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2) 使六国各爱其人4.于(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5.之(1)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2) 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3)奈何取之尽锱铢/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训练案】(用时10分钟,满分15分)1.下列加粗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蜀山兀(wù)辘辘(lù)远听鼎铛(dāng)玉石B.囷囷(qūn)焉尽态极妍(yán)架梁之椽(yuán)C.阿(ē)房宫剽(piāo)掠其人金块珠砾(lì)D.尽锱铢(zhīzhū)妃嫔媵嫱(yìngqiáng)逦迤(lǐyǐ)2.下列四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一B.爱六王毕,四海一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取D.族奈何取之尽锱铢山东豪俊--------亡秦族矣胡取禾三百囷兮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下列四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焉B.而盘盘焉,囷囷焉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谁得而族灭也B.夫D.于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多于九土之城郭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当的一项()A.①六王毕(完了)②蜀山兀(光秃秃)③杳不知其所之也(远得不见踪影)B.①直走咸阳(趋向)②廊腰缦回(萦绕)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C.①雷霆乍惊(突然)②而望幸焉(宠幸)③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让)D.①缦立远视(长久)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做)③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让)5.选出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A.①杳不知其所之也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①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①辇来于秦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D.①盘盘焉,囷囷焉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答案【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预习案】【相关知识链接】1.文体简介“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