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组合作自主管理PPT教学课件

小组合作自主管理PPT教学课件


• 全员参与: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最重要的的是落实, ABC生,纪律、学习、卫生名副其实,纪律、卫生时 时有人管,学习科科有人组织。
• 组间竞争:量化考核,组间竞争(个人扣分、加分归团 队——小组),分享共担,对话、我们
• 帮助后进生:不要简单批评,而要帮助,群体意识影响 个人意识,小进步
• 特别注意:小组负面影响,不能后进,后进生管理、小
• 学习从内部支撑着学生。“相互学习”的伙伴的存在,和支 撑相互学习的教师的视线,成为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进 步和跨越”的支撑。学生非常欢迎这种“学习”的改革。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人即为我,为我亦 为人!
2020/12/10
7
6Leabharlann 理论支撑(不展开)理论理论内容
社会心理学 个体心理活动与其他人或群体相互影响
• 全程指导:对学生的言行要有节录、评析,如班委、小 组长自身建设、能力培养、存在问题
• 不断对话:寻找时机,如考试后,有针对性地、轮流地 找学生谈心谈话、书面、问卷等(平等对话、合作参与)
• 丰富活动:如评议、投票、讨论等 • 特别关注:管理团队、小组建设(落到实处)、后进生
教202育0/12(/10 后面详细讲)、课间纪律(依靠班集体、班委9 团
小组合作自主管理(学习)
2020/12/10
1
• 理论层面 • 指导层面 • 细节层面 • 激励层面
2020/12/10
2
1
简化认知
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班级=班集体? 分组=小组合作?
答案是不一定!
关键看是否有互动:对话、活动、小组合作、表达分享等。
这也回答了为什么我们搞小组合作了,效果一般。 (我们以为是小组合作了,但事实上还不是。这是 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问题。)
组202交0/12往/10 、男生生关系,必要时调整。
11
1
常规纪律
出勤
课间纪律(晚就寝管理)
言行仪表
集会
1.不迟到,提倡 1.课间,尤其是不做操的大课间相对 1.发型、衣着端正,符合相 1. 列队、 早到,不过过迟 安静,无追逐、打闹、起哄、串班、 关规定,过长的要及时理、 快静齐。
到校后疯骑车辆。 大声喧哗。讨论问题声音要小。
2020/12/10
4
3
概念阐述
社会学的概念进入教育领域,其基本含义是任何基于协 作关系的有机组织形式。
一所学校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一个班级是一个学习共同 体,班级中的每一个小组也可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多种多样的人共同生活的生存方式。”
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 等)共同构成的团体,在共同体中,所有人因共同体的使 命并朝共同的愿景,共同学习、彼此沟通、分享智慧、交 流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成员 之间202形0/12成/10 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5
4
特征
指标 目标的整体性
系统的开放性 过程的有序性 行为的主体性 情感的和谐性
指标内容
教师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目标一致。每个成员在 实现个人愿景的同时,也为达到本组、全班的共 同愿景而努力。
有思想的冲突和碰撞、批判、认同、接纳和创生。 尊重差异、发展个性、彼此帮助、共同参与知识 的建构。
教师和学生交互学习,自然有序,宁静而有生气。
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创造和解释,
现代课程论 促进学生人际互动和情知互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主动地、 个性地学习。
2020/12/10
8
1
班主任
• 总体要求:积极“有为”实行“无为”,“管” 实现“不管”,尊重、平等、参与、学习、目标 一致
• 定期培训:召开各种会议,如主题班会、班委例会、值 日班委会、课代表会、小组长会、住校生会、宿长会议 等。(班委会、小组长会、小组内部会要每周一次)
2
班委会
• 总体要求:主动、规范、团队、平等对话
• 班长总负责制:班级事务主要的组织者,如值日班委 的公布、提醒、管理的协助、重点问题的汇报、与班 主任的沟通、材料保管、汇总等。
• 值日班委责任制:走动管理、对标管理、高位管理, 随时记录、关注细节、不留盲区、询问
• 值日班委述职制:常态、规范,第二日反馈述职,要 有感言分享。
一句话:只有真正动起来才能成为共同体,才能
发挥作用!
2020/12/10
3
2
概念升级置换
小组合作
学习小组 管理小组
发展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 责任共同体
自主虽然有一定独立性,但不是“独学而无友”。
三位一体的实践:
学生和客观世界的对话――认知性实践
学生和他人的对话――社会性实践
学生与自己的对话――伦理性实践
过脏的要洗。
2.全程
2.到班即学习。 2. 放学到午休、晚自习前保持相对 2. 文明、轻言轻行,不讲脏 安静。
学 3.不旷课、有事 安静,午休、晚自习开始前10分钟 生 请假经允许后离 静音,不得无故外出。
话,关门要轻。个人有事自 3. 统一 行处理,不三五成群、不勾 衣装。
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都是主人。
教师理性指导,情感真挚。学生理解并接受教师 的指导和约束。关系平等、尊重、互助、快乐。
2020/12/10
6
5
具备的优势
• 强烈的小组归属意识。“集体是教育的工具。” 共同的信仰 和愿景使共同体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 强烈的竞争氛围。外在的激烈竞争促使内在凝聚力的强化。
“戴起来”:值班意识
“动起来”:走动管理
“记起来”:有详细记录,可量化
“讲起来”:第二天早读前反馈,珍惜锻炼,注意台风
• 班202委0/12会/10 :常态化、严肃性、建设性
10
3
小组
• 总体要求:主动、规范、团队、平等对话、组内 自我管理、约束、提醒、协商
• 组长负责制:召开小组座谈、小组目标、组风建设、分 工落实、后进生引导(平等、帮助、我们团队)
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个体之间的互动(交往和相互作用)过程。 群体动力学 人际交往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合作与竞争。群体动力来自于群体的一
致性
活动教育
活动促发展,教育要活动化。要选择和加工教育内容、提供组织条 件、提供活动方法和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
建构主义
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要素构成,其中情境是 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协作与会话是意义建构的具体过程,意义建 构则是建构主义学习的目的。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 心,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以主动地建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