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电站电气二次专业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方案探讨

变电站电气二次专业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方案探讨

变电站电气二次专业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方案探讨
摘要:开展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及建设工程数据中心是落实“数字电网”建设总体要求的重要举措,对高质量建设智能电网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1-3]探讨了三
维设计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文献[4-5]探讨了三维电缆敷设软件BRCM在
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当前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作为新时代变电站设计手段,在电
网工程中的应用还处于试点阶段,各数字化设计软件功能相互独立,软件间无法
接口和数据互通,造成工作重复、效率低下,不能满足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和数
字化移交的要求。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二次专业;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方案
一、电气二次专业设计
1、电气二次专业设计现状
传统变电站设计基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以手工输入为主,自动
化程度低,图纸具有分散性、独立式等特点,无法与其它专业协同设计,已不能
满足市场的需求。

2、电气二次专业数字化设计
为提高数字化设计水平,引进上海欣电电气数字化软件(ELEC)。

ELEC软件
是针对传统CAD软件设计问题,基于变电站集成模式开发,从源头将二次信息数
字化的平台。

通过ELEC软件,可根据原理图实现接线设计、自动校核、端子排
及电缆清册生成等,提高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自动化、精细化程度,减少手工输
入错误,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变电站二次系统采用数字化软件设计的主要流程如下:根据项目建立工程,
确定项目用户保存于数据库中,同时建立设备库、电缆型号库、芯线功能库、回
路库等;利用设备库进行电气原理接线图设计,包括电流回路、电压回路、控制
回路、信号回路等;根据电气设备原理图和端子排自动生成电缆接线图,包括电
缆编号、回路号、互联端子等;自动生成含设备编码、电缆编号、起点、终点等
信息的电缆清册,并根据需要导出相应的格式。

ELEC软件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ELEC电气数字化软件设计流程图
二、变电站三维电缆敷设
三维电缆敷设软件BRCM(Bentley Raceway and caBleManageMent)基于Bently公司的MicR0Stati0n平台开发,通过读取电缆清册的逻辑信息,结合平面
设备布置及路径,自动进行电缆优化敷设,精确统计电缆长度[5]。

变电站采
用BRCM软件进行电缆敷设的流程如图2所示。

在PR0jectwiSe(PW)协同工作
平台将BRCM文件夹升级为项目级别的文件夹,实现BRCM工作空间的集成,并
在Pc机建立SQl数据库,便于数据读取;在BRCM软件建立电缆桥架、电缆沟、埋管、电气设备等三维信息模型,并完成对模型的智能编码,同时参考土建、水
工等专业的三维信息模型,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规划电缆沟、电缆桥架、电气设备、埋管等路径;导入含电缆编号、起点、终点的电缆清册,实现设备模型与电缆清
册模型的匹配;BRCM软件根据“最优路径算法”完成电缆自动敷设;根据需要导
出电缆敷设拓扑图、电缆清册(含长度、路径等)、材料表等,并将三维模型转
为二维图纸完成专业提资和施工图绘制。

图2BRCM软件设计流程
三、电气二次专业与其它专业协同设计方案
电气二次与电气一次、建筑等其它专业基于PW平台的协同设计内容主要有
三维屏柜布置、电缆敷设、辅控系统布置设计。

其中电缆敷设涉及二维ELEC软
件与三维BRCM软件间的接口及协同设计方案,目前并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


文提出基于gB/t51061—2014《电网工程标识系统编码规范》对变电站的电气
设备进行唯一编码及ELEC软件与BRCM软件间的接口和协同设计方案,以规范电气设备编码,提高设计效率,满足二维数字化软件和三维电缆敷设软件协同设计
的要求。

ELEC软件与BRCM软件协同设计方案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ELEC软件与BRCM软件协同设计方案示意图
(1)根据gB/t51061—2014《电网工程标识系统编码规范》,对电气设备统一命名和编码,使得全站电气设备编码具有唯一性、通用性。

电气设备编码格式
见表1,其中“全站码”、“系统码”、“设备码”与Bentley SuBStati0n三维模型属性
的“安装区”、“安装点”、“元器件标签”依次对应。

(2)设计人员在ELEC软件中完成电气原理图和电缆清册设计(含电缆编号、设备编码、起点、终点等)。

在ELEC软件接口界面获取MicR0Stati0n相关数据信息,并依据MicR0Stati0n的数据规则选择对应项目,直接将相关的屏柜信息、电
缆信息同步到MicR0Stati0n。

(3)在MicR0Stati0n平台,BRCM软件根据欣电软件导入信息,自动完成屏
柜和电缆清册中设备的关联及电缆敷设和材料统计。

同时,ELEC软件和BRCM软
件应具有数据比对功能,以提示用户相关屏柜、电缆等修改信息。

在ELEC软件
中新建或修改对应屏柜、电缆等相应模型信息时,BRCM软件的三维模型也会联
动更新,便于相关专业协同完成电缆敷设工作。

结束语
实现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和数字化移交是未来发展的要求,本文探讨了ELEC
软件与BRCM软件间的接口和协同设计方案。

通过gB/t51061—2014《电网工
程标识系统编码规范》统一电气设备编码标准,使电气设备编码具有唯一性和通
用性,避免了不同工程、数字化软件间因设备命名和编码不统一导致大量重复工
作的情况,提高了设计效率,达到了统一设备标识,便于数据处理和全寿命周期
设备管理的目的。

这种基于统一编码规范的ELEC软件与BRCM软件接口方案有助于提高数字化软件间数据共享的标准化、通用化。

利用ELEC软件与BRCM软件间的自动数据比对功能,可实时提示用户相关屏柜、电缆等修改信息,最终实现变
电站不同专业间的三维协同设计。

参考文献:
[1]李颖瑾,李波,李绍生.变电站三维设计的应用探讨[J].中国电业,2012(4):26-28.
[2]李波.基于PR0jectwiSe的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J].中国建设信息,2013(16):36-39.
[3]杨太华,陈骐.BIM技术及其在220kV变电站施工中的应用[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6(4):193-198.
[4]解莎莎,金鹏飞.基于BIM技术的BRCM三维电缆敷设软件在营口五
矿600M2烧结工程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4(12):80-83.[5]洪敏,王伟.BRCM电缆敷设软件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勘查设计,2018(5):99-101.。

相关主题